在年代文里教种田: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教种田》 40-50(第5/16页)

碎念。

    许域看着一桌子的信都傻了,这么多,怎么回得完?

    这个写想他,这个也写想他,这个还是写想他,除去两个津贴,全是想想想,许域都要认不出想这个字了。

    于是,在信里“大骂一顿”:写太多了!不要把我的钱花光了!

    末尾处还是加了句:会想你的。

    年夜饭是在姜春花那吃的,自从刘志远当工人后,姜春花时不时地就来邀他吃饭,许域一般都是拒绝的,年夜饭许域实在拗不过。

    “来来来,许知青多吃点,老三发了工资,你功劳最大,多吃点。”

    “对对对,许大哥,你多吃点。”

    桌子上摆着四菜一汤,有鸭肉鱼肉猪肉,还有腊肉香肠摆的拼盘,唯一的素菜还是白菜豆腐汤。

    堪比盛宴。

    姜春花生怕许域吃不饱,自己都还没吃一直往许域碗里夹。

    许域摸着圆鼓鼓的肚子逃离了现场。

    新华社报道: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开发利用和改良土壤取得了重大成就,现为了大面积开发利用红壤,应广泛发动群众,全面进行土壤普查。【1】

    刚过初二,刘树人趁许域还没上班拉着他一起在新昌县各处红土壤山上进行检验。

    红土壤的酸性强,保水的能力还差。

    江省的南部的地区土壤大多数都是红土壤,群山上能见到的树的大多数都是松树。

    新昌县的不少梯田都是由光秃秃的红山改造而来,但那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堆肥施用石灰来中和土壤的酸碱度以及降低土壤里铝对水稻根部的毒害作用。

    许域看着望不到头的红秃山,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江省有名的脐橙怎么没人种?

    恍惚了一会问刘树人,“老师,这个红土壤是不是能种脐橙啊?”

    刘树人惊讶道,“现在不清楚,但有个人和你想法一样,去年他种的脐橙刚结果。”

    “怎么突然问这个?那么多新奇的念头?”

    许域打着哈哈糊弄过去。

    又忍不住地问那人是谁,脐橙的结果怎么样,在哪种啊?

    “袁XX,还在试验,这才初果期刚结一次果,品质还比较低,就在西边的信县。”

    压下心里的好奇,许域不再追问脐橙的事,刘树人就当许域灵机一动,毕竟在他看来许域脑子总是塞满了奇奇怪怪的问题。

    许域吃过江省的脐橙,果香浓郁,甜度高但也保留着一丝酸味,知名度在橙子届算很高的一种。

    原来现在才开始试种吗?

    许域学得更多的是水稻,至于脐橙他也比划不来多少,但还是向刘树人要来了袁的联系方式。

    参与肯定是不可能,做一个鼓励的笔友,好学的学生偶尔冒个泡总行吧。

    一去一来间,许域算是给袁留下了个好学新奇的青年形象,还意外地能和他的脑回路同频。

    ……

    春去秋来,水稻轮回,许域又在新昌县度过了一年。

    化肥厂的工作许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杂交种子的种植技术经过两轮周期愈发成熟,姜剑威寄回来的津贴也涨到了七块钱,许域屋里的信也堆成了一座小山,还收到了来自袁的脐橙大礼。

    许域从刚来的十八岁到现在的二十岁,褪去了些少年的青涩,轮廓更加分明。

    姜剑威摩挲着许域刚寄过来的照片。

    记忆里少年变得更美了。

    几缕不听话的发丝随意地垂落在额前,眉眼弯弯,玻璃质的眼睛闪烁着细碎的星光,嘴角微微上扬,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可爱又迷人。

    笑意从许域脸上飞到姜剑威脸上,一整晚都没压下嘴角。

    姜剑威小心翼翼地夹在另一张照片旁,那张照片换了好几次塑封,照片依旧完好。

    1975年底,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扩大试种籼型杂交水稻,并召开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培训会。

    刘树人向彭远山要走了许域,一块去海省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许域和刘树人在这之前自己也摸索了不少,这次一起系统学习制种技术,积累了不少经验和问题,去这一趟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在1976年的春天,许域和刘树人成功在新昌县进行制种实验,生产出了杂交水稻种子。

    激动、兴奋在许域心里油然而生,他或许在历史上的留下微不足道的脚印。

    和刘树人开心了好久,回到家依然兴奋不已,瞥到那座信山,分享给姜剑威的念头迅速冒出了头。

    无数的话语和情绪在笔下奔腾跳跃,一股脑地倒出。

    许域把信寄出后依旧心潮澎湃,在床上滚来滚去。

    屋里不时地传来兴奋的傻笑。

    制种结束后许域回到了化肥厂上班,下班后陈源和刘志远都围住了他。

    许域又出名了。

    新昌县的人都拿到了新的杂交种子,被告知是能亩产一倍的新种子。

    农村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所有人都知道了原来许知青去年冬天是去学技术了!

    还做出了这么牛的种子!

    自古英雄出少年,没人不爱这样的故事。

    新昌县的所有人也不例外。

    刘志远崇拜地看着许域,“许大哥!你好牛!”

    刘志远显然已经变成了迷弟。

    陈源已经不想和刘志远争了,他们可不一样。

    许域是他的好朋友,刘志远只是小弟而已。

    自得地挽住许域的胳膊,“我们一块去吃庆祝饭吧!我请你吃!”

    【作者有话说】

    [绿心]这章写得卡卡的,但是我很满意。

    [蓝心]萌晕我了,亲亲鱼宝,可爱又迷人。

    [青心]小鱼事业蒸蒸日上。

    [粉心]时间大法献给大家嘿嘿嘿。

    [紫心]【1】来自1975年日史。

    [红心]赣南脐橙第一人是袁守根,此时他36岁,我贴一下关于赣南脐橙的历(摘自网络),好像不能写真人,我就没在文里写全名。

    20世纪70年代,江西南部的脐橙种植处于起步和试种阶段。1971年,被称为“赣南脐橙第一人”的袁守根从湖南邵阳引种156株脐橙苗到江西赣州信丰安西试种。1974年,这批脐橙苗成功结果。1977年,袁守根种植的脐橙品质达到较高水平,他将1吨脐橙销往香港。但在当时,脐橙种植规模较小,远未达到大量种植的程度。直到80年代,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提出赣南应成为中国柑橘商品生产重要基地,以及90年代赣州实施“山上再造”和“兴果富民”战略后,赣南脐橙才逐步进入快速发展和大量种植阶段。

    第44章 重逢  “别在这,待会被人看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