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900-9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 900-910(第6/19页)

之后,立在阶前,深吸了一口气,朗声对四面道,“或是连日来施展法事,聚了杂气在体内,冲散了龙脉,大王在议事中忽然发狂,倒行逆施,打杀了亲近管事,又将嫡子杀尽了!甚至还杀了十余骨干官员!连布政使都难逃毒手——如今……蜀王府血脉已绝,龙脉气泄——锦官城,守不住了!”

    周围顿时响起了嗡的一声,百姓们全都惊呼议论了起来——还在半日以前,这些始终还恋栈锦官城不肯离去的百姓,心中其实都还是抱着能守住的信心,可就在这一刻,一听说蜀王血脉已绝,龙脉气泄,忽然间,对于守住锦官城的信心根基,似乎就立刻动摇崩塌,灰飞烟灭。

    便是有些百姓,嘴边还挂了世子血丝,手中还攥着从死人手里拽下来的扳指,甚至为此还不惜扯断好几根指头,这会儿也都是呆若木鸡,一时间仓皇无计——没了蜀王,就等于……就等于朝廷在锦官城的根基已灭,锦官城已经不再是藩王驻扎,不再是敏朝之地——不说守得住守不住,锦官城已经彻底无主了!

    “大王!大王呀!”

    不知是谁痛喊了一声,百姓中竟有一多半先后哭喊了起来,哀悼着这个素日里深居简出,任由藩属在锦官城内横行霸道,和百姓完全没有一点交集的藩王,这些刚刚还冲击了蜀王府大门的乱民们,一边把扳指首饰塞进怀里,一边涕泪横流,真心实意地叨念着、挽留着锦官城的拥有者,似乎也在挽留着过去的时光,高官们或者是站在门外,或者是高踞马上,木然地望着这一幕,他们的表情犹如沉寂多年的泥雕木塑,在哭喊声中落下了簌簌灰尘,终于缓慢地活动了起来。

    “龙脉已断,锦官无主,当迎立新主!今日起,我等将前往万州,迎接买活军女主,尔等百姓,安居乐业,不可惹是生非,若要离去,便自行有序退走,不得裹挟邻里、劫掠抢夺!”

    “将士们听令,即日起,不做抵御外敌准备,不再抓壮丁入伍,在坊间巡逻,遇有不平事及时处置……”

    一条条几乎是匪夷所思的命令,从为首的文官口中一条条地吐出,镇守太监府的亲兵明显惊疑不定,但碍于王府上下听令,城防兵也六神无主,听了文官们的发号施令,再看王至孝,神色冷冷,毒蛇般的眼神正逐个在他们脸上逡巡,许多人都是遍体生寒,察觉到了蜀王府内的变故恐怕有内.情,更不敢和上峰对着干,至于其余人,便是想不到这些,因自家长官不在,也就稀里糊涂,听了别个大人的使唤。

    当下,竟无一人反驳,平日里行动缓慢的官僚系统,在此刻反而展现了让人诧异的效率,全都听令行事,顺畅地运转了起来。至于百姓们,更是早没有了对买活军的排斥,在蜀王癫狂,蜀王府血脉断绝的消息,一被宣布开始,他们似乎就已经完全接受了锦官城改朝换代的命运,还沉浸在失去了自己王上的悲痛之中……

    也不枉他特意安排了抛尸这场戏码来扭转民心,否则,民心若要死守,这场戏还不好轻易收科呢!王至孝收回眼神,满意地微微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多半,余下要操心的,只是怎么把金银珠宝运回京城的小事了。他视若无睹地穿过了遍地狼藉愚昧,心中的视野早已拉到了更上方,仿佛俯瞰着精细的买式地图。

    “蜀王府死得这样惨,各地的藩王一旦听说,必然唇亡齿寒,从此更加敌视买活军,以后,买活军要往内陆打去,就更加难了……”眼下的任务完成了,而且可以说是在有限的条件内完成得很好,不过,王镇守并不因此自满,反而怀了深深的忧虑,“虽然是迫于无奈,但不知六姐对我的这个主意,会是如何评价,我是会得了政审分的奖励,还是……在传说中六姐的记仇本上,被记上一笔呢……”

    第904章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么说, 锦官城现在也尽入我们买地之手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派谁前去接收是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扎,潭州城内已经有了相当显著的变化,首先显而易见的, 就是码头边上多出来的水泥大路——这是所有州县拿下来之后必须先修的东西,水泥路修好了,后续的城建改造才能展开,当然, 如今买活军的地盘一下扩大了若干倍, 不可能是每个小县都有这么快的进度, 但潭州也算是两湖道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且又在大江边上, 得风气之先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再要往下, 就是城中百姓的精神风貌了,半年以前, 在此地百姓中常见的迟钝、颟顸与因饥饿而来的不安、仓皇,悄然间已经完全消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正在经历巨大改变的城市居民所特有的匆忙, 人们呆着在过去半年间, 显著丰满起来的脸颊, 以及脸颊上的血色,把有了光泽的头发毫不吝惜地剃成了寸头, 很多人都穿上了簇新的棉衣, 在九月里这个刚刚寒凉下来的天气中,他们有了可以蔽体御寒的衣物, 穿着可以挡风的布鞋,天色一亮,就在街头匆忙地奔走了起来。

    如今, 这些百姓们可是有太多的事情忙活了,除了为生计着忙之外,本地的居民要上的学还有很多——就算是想偷懒也不行,不上学,就找不到好工,找不到好工,那就和街面上各式各样的好吃的无缘了,倘若想要坑蒙拐骗弄点歪道钱呢,各地的矿山还都缺人呢,听说山阴那边,如今煤、铁、铜矿都在开采,什么时候都缺人,大多数重刑犯都送到那处的大山中服刑,下了黑黝黝的矿洞,什么时候还能再上来,可就不好说了!

    日子不再像是从前那样了,从前想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都难,有些时候做工还不如饿着混着,对付着一口过,自打买活军来了以后,至少有一件事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那就是,一个人倘若好好地干活,他起码是能养活自己的,如果吃得差些,一个下力气干活的成年人,养活四五个老弱也不成问题。而且,只要能够守好买活军奇特而又苛刻的规矩,那么也就不会有人来胡乱欺负你——对于这些百姓来说,被更士们呵斥几句,这都不叫被欺负了,被欺负那是走在当街上,随意就被鞭打、驱赶甚至是抓起来去服役,只要能避免这样的情况,这些小民便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松快,日子非常的好过啦。

    毕竟这里是沿江的州县,和山区不同,消化的速度还是很快的,甚至在宗族势力的抵抗上,要比当年泉州、榕城的感觉还更小些。谢双瑶认为这有好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本地是藩王居所——有藩王的地方,附近根本就不会有太多成气候的宗族的,因为藩王和他的眷属,基本就把地主的生态位给占完了。

    因此,在有藩王的地方,买活军消化接收起来其实还比偏僻山区更快得多,只要把大头打掉了就行,余下的百姓都是一副在藩王的重压下辗转求存的惨相,气都快没了,压根就没有余力把宗族发展起来,理所应当,他们融入买地,转化成为合格活死人的速度,必然是很快的。

    这么看,当年敏朝的布局,倒是还方便了买地呢,一个地区,只要有一两个这样的州县,买活军就等于是在本地有了很坚实的支点,这些百姓也会成为合格官吏的来源,且不论之后的腐化速度什么的——这个必然是有的,适当的时候卸磨杀驴,清洗一次就行了。

    有了这样的州县,买活军就很方便依托它去展开工作了。因为这些百姓必然是最拥护买活军的,不管他们是否会收受贿赂、弄权肥私,这一切的基础仍建立在买地的统治上,如此,再遇到客户人家作乱的情况,他们就肯定不会被裹挟,而是会自发地去阻止、告发,成为民间的第一道安全网。而且,毕竟是大城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