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910-9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 910-920(第14/19页)

队的速度不快,而且都是敞篷大车,坐在上头人会冻僵,这样不容易坐病。包括他和两个小台吉也不敢在马上待太久,骑一段下来走一段,让马也缓缓,人也活动活动,热乎起来。又道,“进城了要打点酒,预备路上喝,这个鬼天气!”

    确实,这雪还没下下来,风还没刮呢,就已经觉得很冷了,周老七冻得说不出话,只觉得呆坐一会就浑身僵硬,打从骨头里打战,甚至连空气吸进鼻子里都冷得让人头疼,还好他有所准备,连忙把毛线围脖拉起来,围住口鼻,这才能好一些,在车里缩成一团,只是祈祷着快些到达开原,这会儿想到他的未来,他又觉得一片黑暗了——虾夷地还要比这里更北,那得多冷啊!

    还好,他们距离开原府城的确已经不算很远,很快,前方的道路变得宽阔,和远处的岔路口汇合成了一条大路,路上也有了别的行人——一群手上拴了麻绳的犯人,在路边站定了避让车队,艾黑子扫了他们一眼,对周老七道,“是送到开原煤矿去做活的苦刑犯……之前村里人说的煤矿、水泥厂、罐头厂都在这,开原算是这附近的一个工业核心了,南面很多重刑犯都被送到这里来。”

    周老七点了点头,视线茫然而无焦距地扫过那一个个在寒风中瑟缩着的身影,他们那麻木而绝望的面孔,自打他出关以来,周老七瞧见的全是艰苦中的生机勃勃,是那种藐视自然,自顾自要生活下去的乐观,他几乎要以为辽东是什么桃源之地了,可今日的寒冷,还有他所见到的这帮苦刑犯,却似乎又让他回到了现实之中,见到了辽东阳光之后的阴影。

    “嗯?!”

    突然,他浑身一震,视线在一个囚犯身上凝固住了,对方也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漠然被惊讶取代,也止住了脚步。“老七?老七?!”

    “你们认识?”

    艾黑子好奇地看了过来,周老七跪在车板上,凝视着那逐渐被抛在后头的人群,头逐渐偏转,他低声说,“嗯——”

    但后头的哭喊声却不像他这么低调,很快尖锐了起来,“老七——你怎么也来了——救救我——救救我——你还认得我吗——”

    “是叙州那边的犯人?”

    艾黑子自言自语地问,见周老七没搭理他,也不生气,而是轻轻一笑,转头用鞑靼话和两个小台吉说了点什么,催马回到队伍前头,下令道,“走快点吧!我们走快点,后头的可怜人也能快点进城,不用受冻啦!”

    “哈哈哈……”

    很显然,在犯人的对比下,这些建新使者所拥有的自由,让他们格外珍惜且愉悦,队伍积极地响应了起来,加快了速度,把苦刑犯们抛在了后头,周老七茫然地望着逐渐远去变小的人影,似乎还想在人群中定位到那张冻得通红惨白的面孔。张女子的干妹妹,在叙州也算是天之骄女,对别人不假辞色,也就对他有时还能有个笑脸,当时他痴心妄想,还想着若有一日能得提升,稍微配得上她之后,侥天之幸,倘若能得到她的青睐……

    但现在,那张花一样的笑脸完全的消逝了,周老七见到的仿佛只是它留在世上的一点残余,一张呆滞的,死人的脸,正在呆板的,一步步地走向终途——

    他打了个寒颤,不敢再看了,扭过头抱住膝盖,怔怔地盯着脚上的棉鞋,感到寒气一步一步,确确实实地侵占了他的骨头,周老七冻得又打了个哆嗦,他的魂儿似乎都被冻得紧缩起来,对四面八方的声响,都感到一种迟滞的钝涩。

    也不知过了多久,周围人突然鼓噪起来,周老七鼻尖也是一凉,他呆呆地摸了摸鼻子,抬头看去,不知什么时候,淡白色的小点由少而多,铺天盖地地坠落下来——

    下雪了,今年辽东的初雪,来得比往年的确早了一些。

    第918章 开原的机遇

    “让一让, 都让一让哈,俺们不在大车店住——俺们不是商队,是通古斯朝贡的!大家都让一让, 驿站那儿人满了么?”

    “原来是官爷——驿站今儿人倒是少, 您快去吧,没准还能占两间上房!晚了可就要住地窝子了!”

    “行,谢了!那啥,你们也别走远了, 后头一波苦刑犯呢, 估摸着都是要送到矿里去的,今儿下雪了, 他们应该也得住大车店,可禁不住露宿——”

    “哎!多谢大爷提点着!大爷您慢走, 这雪还湿着,落地就化了,得仔细蹄铁打滑——城东新开了个铁匠铺,倒是好手艺,您要给马儿上掌就去那吧!”

    下雪了,这可不是小事,也就是一小会儿功夫,在城门口拉客的店伙计, 一个个都带上了带护耳的毡帽,也都把手拢到了袖筒子里, 裹着大棉袄, 在城门洞挪动着脚步,招呼着入城的旅客,隔着护耳, 声音含含糊糊地传了过来,“谢了,兄弟!城里有没有卖爬犁子的地方?”

    “这……还真不知道,要不这样,您先赶着去驿站吧,我这也帮您打听着,若是您还想要,明儿还来这找我,我要不在,就在陈家脚店,就在城东挨着城墙外,一个大院子,您一问就知道了——”

    的确,开原城并不大,老城几乎就是一条一眼望得见底的主街,最宽的是城墙内侧留的青石板道,再加上主街也铺了碎石子儿,方便过车,一转到支路上就是土地了。不过,和南边的城市不同,开原城四面城墙俱全,而且建得都比较高,有多次增建、修补的痕迹,也体现了此处在过去几十年间经过的战乱。

    按艾黑子的说法,辽东的城池一般都是如此,内里小,但城墙全、高,这是因为,包含了盛京在内,基本从出了山海关算起,大部分城池都是按着堡垒的模子建起来的,主要的功能是屯兵戍边,如果周老七有机会去九边城池,譬如云中、延绥走一走,也会发觉类似的布局:城里主要的建筑就是兵营、将府,再有一些规模很小的坊市,居住着和军营配套的各种匠户,以及为少数百姓和家眷准备的生活区。

    这些堡垒依托着附近的屯田来供给,卫所士兵则负责守护农田,不被边番骚扰,这样的模式曾经是很行得通的,但只要番族坐大了,就又很容易荒废,一旦骚扰的密度超过了卫所的防护,屯田的农户不能安心种田,便会大规模地逃荒,尤其是在整个社会的流民管束逐渐放松,甚至流民成风无力约束的时候,军屯的荒废也就成为了必然。

    这样的话,各个堡垒的军粮运输,就只能依靠后方输血,给王朝的财政增加了严重的负担不说,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开原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距离盛京,对满负重的车队来说大概是五日的路程——这已经是距离盛京最近的堡垒了,也要走五日,要保证开原的供给,盛京这里需要准备的是开原城一城一年消耗两倍的粮草,毕竟,路上会有损耗,民夫要吃要喝,而建州人也会经常来打草谷,这都是客观会发生的意外啊。

    光是一个开原已经如此,再算上盛京前方的多个城池,这样的后勤线是敏朝压根无法维持的,最后,这种和后勤集散地距离比较遥远的堡垒,都会被半主动的放弃,为的就是节约军需。建州女金也就顺理成章地入主了开原,把战线逼近盛京前线,包括到最后拿下盛京,把战线前推到宁锦一带,多少都是和补给的难度有关。

    可想而知,在逐渐被放弃的过程中,开原肯定是逐渐萧条下去的,而被女金人夺取之后,开原这附近的农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毕竟此处依然靠近前线,女金贵族的农庄还在更东北一些,他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