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 1040-1050(第12/22页)
建,百姓给人的感觉,整个比南湖道要宽裕了一大截。
甚至民风也要比南湖道更为开化,在南湖道所见,下头要搭配窄脚裤的圆裙,这里又有人单着穿了,而且所染的花色,比羊城港都更大胆,羊城港流行的尚且是纯色裙,这里流行大朵大朵的团花,图案非常富丽,虽然精细程度参差不齐,但这花色流行却是不分男女,随处可见一些健壮男子,甚而穿着膝盖以上的短花圆裙,撒开腿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大概也是因为川蜀气候闷热的关系,使得圆裙又具有了相当的功能性。
对陶珠儿这样见过世面的吏目来说,这点场面已经不足以令她瞠目了,入川之后,令她无法适应的是此地的饮食和气候不能配衬,明明是湿热的天气,却不饮凉茶,而是流行吃辣,陶珠儿的身体不能承受,长了好些痤疮,不过,这些疥癣之疾也就不必多提了。
周折近一个月之后,她终于抵达叙州,且也见识到了叙州帮在整个川蜀的威望——从夷陵往上,水运码头几乎都是叙州促进会的老人,而叙州的城建明显要比万州、白帝城都更上一层楼,相当威风。陶珠儿忖道,“叙州帮虽然倒了,但还真是,好处却都留了下来。还好六姐神威赫赫,无人敢于冒犯,不断有仙器颁下恩赐,不然,叙州本地必然有怀念叙州帮而诽谤六姐的言论。”
来到这里,她更意识到尽快给川蜀通有线电报的必要了,尤其是叙州这样僻处川蜀深处之地,局面又如此复杂,不通电报,当地主官只能自行其是,久而久之太容易养出第二个叙州帮来,同样,锦官城、万州等大埠都有一样的风险。
而川蜀的耕地条件又实在太好,那片川中的平原沃土,粮食产量惊人,不得不引起重视——反倒是她要前去的彩云道,虽然更为封闭,局面更为复杂,但陶珠儿从培训中也学到,当地多为高原,农业发展不易,说实话,陶珠儿也想不出其在经济上对买地能有什么补益。
大概历代中原王朝对彩云道的看重,多来自于其高耸地形,对南洋诸国居高临下的审视罢了——敏朝是唯独的例外,因为在敏朝,彩云道发现了银矿,于是敏军便立刻前往镇守,如今银矿产量下降,而且买地的经济对白银并不重视,彩云道似乎又一下可有可无了起来。
然而,不论多无足轻重,也一样要派人教化镇守,这就是吏目工作的意义。陶珠儿在叙州修整了十余日,叙州更士署出面把要去彩云道赴任的吏目,组成了一支队伍,大约有十余人,并为他们说和了一个马帮,与他们同路而行。
陶珠儿等人为此还特别上了半日培训班,学习马帮内部严明的规矩,如此一人配备两马,一马骑乘、一马驼着行李,这一日在马锅头的带领下,踏上了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本身就是历史厚重一笔的秦五尺道。
上路时,陶珠儿在马背上眺望前方的狭小土路,一时间也有些恍然:这条路数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从中穿行而过,又有多少名人由此出入彩云道,甚至哪怕是如今在沿海名声赫赫,被很多人私下奉为航海侍奉神的三宝太监,当年或许也是由此离开彩云道,踏向他传奇的一生,陶珠儿第一次感受到了古迹那幽幽的韵味,启人深思的魅力,心道,“这样难走的路,千百年来也有这么多人走完了!人力,真是伟大至极!”
“今日,我也踏上了这条路,我的终点,又在何处呢?”
第1046章 五尺道
五尺道, 顾名思义,宽仅五尺,在有些山间狭隘地方, 甚至还不足五尺,大概只有尺多些, 恰好就是一匹马可踏过的宽度。用如今买地的度量衡来说的话,五尺大概在两米左右, 也可说明秦尺要比敏尺宽裕一些。这也是陶珠儿所走过最窄的官道:她幼年随着家里人迁徙的时候,被挑在箩筐里,从竹编的箩筐缝隙之中,也摇摇晃晃地眺望过广府道山间的路面。
当时他们行走的官道,怎么说宽也有个四五米,可以容纳两队人相向而行——毕竟是官道么,那种只容一人通行的乡间小路, 一般都在村子通往官道的支路,官道本身不论多么年久失修,至少规模是在这里的。
年纪稍长, 也不免东奔西走,但那时候,买地内部的官道基本都铺设了水泥, 这道路一平坦,各种车辆也就都来了,独轮车、二轮驴车、三轮人力车、四轮马车, 以及木轮、橡胶轮的自行车, 林林总总,总能把旅人的路程填满,就算再怎么周折, 也比凭一双脚干走要快且省力。
在买地,城际之间门的移动,早就默认要乘坐交通工具了,五尺道这里却是不然,这里的条件,大概就和买地十余年前差不多,陶珠儿只有在一些描绘早期外差的回忆录里看到过,说当时第一批走出云县、临城县,到丰饶县出外差的女吏目,在路上就是遇到相当的困难,也是要翻越省道边境的一座大山,生活条件又有多么多么艰苦云云。
现如今,买地的女吏目,不管人数如何,那要说走得远,立志城、非洲港口也都是有女吏目过去的,去丰饶县而已,这不就和抬脚到邻居家串门一样的吗?现在看来,如此慎重其事真是没有必要。这大概也是社会风气在过往不知不觉的一种改变了。
就说这男女之别吧,这些年来实在是废弛得厉害,十几年前,女吏目和一帮男私盐贩子出差的时候,还要彼此照应着,大概是为了各自的作风来做个见证。到陶珠儿这里,从松江登船到叙州,这么久的航程,间门断也有女乘客,但只有陶珠儿一个女官吏的时候也有,大家也都非常自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当然,船是好船,各自有单间门,陶珠儿还是女更士,同船的也都是买地的吏目,品行至少是有保证的,但这也可以说明,如今女子在出门这件事上,所得到的安全感普遍是大大提高了,若干年前,连陆大红那样的英豪,都要为丰饶县的外差而忐忑,可今日,陶珠儿这样的平庸小吏,也可以一个人跑到彩云道去,大家都不认为这是什么壮举了。
外出的行为普遍起来了,可五尺道的条件不会突然变好,陶珠儿出发之前,就被叙州更士署的人警醒过,告诉她这会是艰苦的旅程,当时她以《陆将军工作笔记》为标准,请对方衡量一二,对方却不屑地一笑,告诉她,东南沿海的路,不论怎么难走,也不会比五尺道更危险的。
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福建道的山路,再难走也好,在设计中总是一个驿站接着一个驿站的,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晓行夜宿,行人每天晚上都能在驿站周围住宿,这也是历朝历代对驿站的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在五尺道这里是失效了的——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驿站,但是在横穿许多山脉的时候,四周都是不毛之地,一口气走上四五天也没有其余人烟,这是常有的事情。
而且五尺道直穿山麓,很多道路地势险要,路面狭窄,又有不少猛兽野人,在林间门窥伺,在这样的道路上走马帮,是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载着货物的驼马,失足摔落山下,连马带货完全损失,让马帮一趟白跑,只能赚个吃饭的钱——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翻山的时候,地势越来越高,用现在买活军的话说,那就是渐渐进入高原了,有些身体不好的人,还会生高原病,土话就叫做水土不服,很多生人旅客,因此生出重病,无法走动,就这么迷失在茫茫山野的也有。”
“五尺道在山间门的路段,年久失修,有时候淹没于丛林之中,岔路迷途,根本就不知道哪条路是正道,哪条路通往荒废的村寨。尤其是这几年,很多沿路的村寨去川蜀谋生了,或者卷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