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040-1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 1040-1050(第14/22页)

走道的马帮,就要担心被土人抢劫,但现在没有了,沿途的寨子对我们汉人很亲热,他们都知道我们也是尊奉六姐的朋友,和沐王府的汉人不一样。”

    吃过一锅出的牛油菌子腊肉丁焖饭——这几年马帮的赚头大了,也舍得吃肉了,他们在吃上是不小气的,因为干的活极辛苦,不吃好些没有力气。还有一个,带买活军的吏目,叙州会给餐补,一部分是钱,一部分就是物资,这里也是有考虑的,一路上大家一起吃住,一起走险路,没个吏目吃肉,马帮伙计吃素的道理。

    把热乎乎的焖饭,浇了火里燎过搓碎的糊辣椒盐巴,香喷喷地嚼着,马锅头的话也比白日里要多些了,他指点着前方远处的山麓,“那里就藏了一个夷人的寨子,以前有一次,他们大概是没饭吃了,远远地跟了我们马帮两天,我们把腰间门的刀剑亮出来了,他们到底是没有动手。

    这几次过来,他们老远就摇着铃铛报信,过来给我们送甜水,送点自己晒的菌子干,和我们换盐巴,他们嘴里也逐渐会说汉话了,有一次还问我们有没有买活军的图画故事书……”

    他满是风霜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这都是买活军带来的好事儿,打那以后,这一段路我可以安心睡着了……”

    陶珠儿这些吏目,平时是不喝酒的,但有很多人逐渐染上抽烟的习惯,明知对健康不好,但实在是工作也相当辛苦的缘故,便是陶珠儿,劳累了一天下来,看到同僚半躺着吞云吐雾,也不禁有些羡慕,马锅头的话,让她暂且忘却了身上的疲乏,遗忘了烟草的诱惑,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描绘,嘴角也露.出了笑容:买活军带来的这些好事儿,是不容易的,但它的改变也扎扎实实,就体现在了百姓一步步的行旅之中。

    大概是逐渐适应了野外露宿的缘故,这天晚上,她比前几天睡得都好,也不再提心吊胆会不会有什么毒虫,在夜里爬上铺盖把人咬伤——这是的确有发生过的事情,大山里瘴气、毒虫都是家常便饭,所以马锅头定宿处时都有讲究,要拿艾草到处熏过,在休息的地方抽烟,也有借此驱虫的意思。陶珠儿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听到这样的例子,心中非常介意,再加上睡帐篷毕竟委屈,前几个晚上睡得都不踏实,不时就惊醒一会儿,拿手到处身上摸摸,才在极度疲乏中又睡过去。

    这天晚上,她逐渐适应了这种辛苦的跋涉,也睡得比以前都熟,起身时,外头已经有人在洗漱做饭,拆帐篷了,居然还来了少见的生客——就是前头那个夷寨,来人探望马帮了,他们还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消息:在夷寨逗留的一个知识教的小祭司,正好要上路回安南,想和马帮同路一段时间门,这段旅程,多了知识教的庇佑,那可就好走得多了!

    第1047章 祭司的威望

    非但是知识教的祭司, 哪怕是和尚道士,对陶珠儿这样,在买地长大的活死人来说, 其实都是比较陌生的职业,买地这里, 大多数寺庙都已经改业了,少数还保留了原有规模的大寺, 也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建筑规格,没有更改罢了,实际上,早已经没有从前寺庙的那些功能了。

    其中原本的和尚,就算还有留下来的,很多也都重新蓄起头发来,娶妻生子, 虽然还从事和红白喜事有关的事务,但人数显然大大减少,而且也不再宣讲神佛之类的东西——买地这里, 私底下最大的迷信,毫无疑问就是迷信谢六姐,但公然崇拜六姐, 这是违反规定的事情,要被更士们捉拿的。

    因此,和尚道士就显得有些左右为难了, 宣讲别的神佛, 百姓供奉香火就没有那么积极了,再者,往年的那些大和尚, 多数都出入达官贵人的府邸,主要还是靠他们的供奉来养活自己,但买地这里,凡是有些成就的人物,无不竭尽全力,揣度六姐的喜好行事,生怕政审分私底下被人扣了,在一些要紧的商机上,被吏目捉到了把柄,随意拿捏。这样一来,他们心中就算有不安,最多私下对少女神像烧香拜佛,却不会和寺庙再有什么往来了。

    少了财源不说,寺里的人口多了,每个月的人头钱也是不小的数目,再加上做和尚道士,是有戒律在的,不单单是不能娶妻,饮食上也有忌讳,从前是没饭吃的人,被舍到寺庙里,多少是条活路,现在买地这里,钱淹脚面,真有‘慧根’,天生就喜欢烧香念经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和尚也都转行了。

    余下的一些老和尚,去养老院的也有,靠出租寺庙的偏厢,维持屋宇、神像的修葺,转行做‘管理员’的也有。就陶珠儿知道的,大兰若内,主殿做白事停灵悼念的处所,其余偏殿院落,基本都变成客栈,供旅人歇息,到了逢年过节时,还特别热闹,因为庙里地方大,很多时候街坊团年都会商议着,把场地定在庙里。

    似陶珠儿这般,到底还有些在客户老家生活记忆的百姓也罢了,倘若是现在十七八岁,正生在买地老城境内的孩子,那真是一辈子都没见过什么正经的宗教人员,得等他们到了羊城港,才能见到这个世面。羊城港的外藩多,各种教会的洋番教士,虽然不会在买地公然传教,但买地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特色穿着:黑袍子、头巾,整洁的白色硬领子,在脖子上环绕一圈,有时候还会加一个银片作为装饰。天气炎热的话,有些教士就不戴头巾了,但还有一种富有特色的宽腰封,这也是教士之外的人群不易见到的穿着。

    除了这些背后有财力支持,可以公开在买地活动,不必转行养活自己的移鼠教神职人员之外,羊城港也有很多知识教的祭司,因为各种原因前来公干,他们的穿着就要随意得多了,甚至很多由移鼠教教士,转行来做的知识教祭司,还保持了原来的穿着习惯呢。

    人们主要用知识教的纹样来区分他们的身份:不管是什么穿着,知识教的祭司身上一般都会有教徽元素,大多数时候,是一顶缝有纹样的帽子,但在一些有级别的祭司胸前,也会出现精致的教徽胸针,从质地来看,所费不赀,一般是一本翻开的书,做工精细的话,还会把书页的纹路都做出来。

    这样一枚胸针,如果是金银质地,大概也要个四五两的卖价,要是不锈钢的,那更不得了,多少钱都买不到,肯定是大祭司向上申请,才能颁赐下来的荣誉表彰,证明这个祭司,绝对有赫赫功绩,不知道开化了多少蛮夷部落,叫他们融入了华夏的语言体系之中。

    从三棵树夷寨过来和他们汇合的祭司,还属于没资格拥有教徽胸针的阶层,所以大家还能亲切地在祭司前面加一个‘小’字,不过,即便如此,他在夷寨的待遇,仍然是令人动容的,陶珠儿很快就知道了马锅头为何痛快答应携带祭司同行,甚至还喜形于色,给他极高的待遇:小祭司身边是没有断过扈从的,夷寨为他派了护卫,只是不总和马队一道,他们经常走在最前方,为马队勘探前方的路况,有时候还顺便抓点野兽回来,给大家加餐。

    等到快到前方夷寨的时候,这些扈从就凌晨出发,率先脱队,这样等马队到了预订歇宿的地点,就会发现,木柴已经送来了,还有清洁的饮水,给马儿吃的干草也一捆捆地放在水桶边上,给马队省了极多的事情——这都是前方夷寨给祭司准备的,这样,前一个夷寨的扈从和后一个夷寨的扈从就完成了交接。就算没有遇到马队,其实凭着这样一程程的交接,夷寨也可以把小祭司安全地送回安南地界。

    当然了,如果有人相伴而行,那肯定更好了,至少马队能给小祭司提供马匹乘坐,这是夷寨办不到的事情,夷寨没有这么多驯服的,敢走山路的良马,能给小祭司找到一点减缓旅途辛苦的办法,夷人信徒们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