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 第135章 郝六哥投军(上)(第2/3页)
是好事儿,免了辽饷,今年西贼起势应该就不会那么凶猛了——咱们这出兵能少些,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些。”
西贼、闯贼,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闹事,一年中该种地的日子他们也要种地的,往往是秋收以后,就眼下该收税的时点,百姓们耐不住苛捐杂税,早有了揭竿而起的念头,这才呼应着重新开始闹事,所谓‘闯王来了不纳粮’,其实所有的闹事,都是为了不纳粮。因此这二贼虽然年年也剿,但却剿杀不尽,而且每年都在南侵,原本起势于关陇,现在大有打入川中的意思,给川蜀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百姓们只关心减征,而有头有脸的人物便能看出朝廷的意图,叙州知府使人四处敲锣打鼓,安抚的意思很重,显然是示好百姓,缓解川蜀的军事压力。也是警告叙州之下的县城乡镇,不得继续催科,免得激起民变,不可收拾。蔡司理因道,“咱们这知府老爷,虽然手伸得也长,每年的孝敬银子不少收,但多少也知道好歹,还算是个正人。”
“总比前头几个好。”二叔公也叹了口气,此时果然当铺里陆陆续续,已经进来了不少客人赎回冬衣,三德也进来帮忙,脸上神色如常,似乎已经放下了绣花棉袄的事,也就不再留意。
今日当铺比往日都忙,往常是天色见晚便上板子,今日忙到了掌灯时分,三德方才归家,他在路上花一文钱割了两块豆花,绕到郝六哥家里,郝六哥也还没回来,三德便放下一块豆腐,和郝六哥的老母亲交代了几句,自己回到家里,解释了一番晚归的因由,家里便做了豆花饭来——清水烧热了豆腐,一小碗酱油醋,添了一点点茱萸,豆腐拌在糙米饭里,搅几下,又把调料淋上一点,吃下去满嘴的豆腥味,不过也足可以裹腹了。
他今日回来得晚,家里剩了大半碗饭给他,三德食量不大,尽力吃了半碗已经吃不下了,正好听到门外郝六哥的动静,便忙放下筷子,将郝六哥拉进厨房,道,“六哥,来得好,饭给得多了,我吃不下,你帮我吃几口。”
他是从大碗里舀饭舀豆腐到自己碗里,的确还剩了半碗豆腐,半碗饭,看着也还整洁,还有一碟洗澡泡菜放在边上,脆生生白嫩嫩的萝卜,应该是舍得放了一点糖在里面,酸味中香气扑鼻,郝六哥看了一眼,喉头动了两下,但还是坚决摇头道,“给你侄儿们吃,我饱了。”
实在他这一辈子,吃得饱饭的日子并不多,三德知道郝六哥性傲,也就不再多劝,便叫了嫂子来收拾桌子,将郝六哥让到堂屋,倒了熟水上来,问道,“可是在码头上探听到了消息?今日可有活做?”
“今日来船了。”郝六哥心情不错,“果然有活,而且听说还会来更多船,生意倒是比往年好了——买活军要买铁,要买棉花,全天下的搜求,又运了一些很好的棉布来,价格也不贵,还要牛,要木料,这些我们川中倒都供得上货!”
自两千年前,二圣修了都江堰以来,川中便是日子很好过的地方,这里有平原产粮,有矿产铁,也可以种棉花,养蚕,也有自己的井盐——而且因为井盐的缘故,川中自古以来都大量养牛,可以说要孕育一个政权该有的要素,川中都并不缺,这里的盐糖都不算很贵,而且向外界的交通一向又很不方便,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那是再方便也没有的。因此,这里对于外头的事情,一贯是不怎么关心的,百姓们对于辽饷的意见也相当的大,辽东距离川中实在是太远了,为了那里的军事压力,要让川中这里的百姓家破人亡,着实是没有道理。
但外界的世道不好,毕竟还是影响到了川中,除了关陇方向的反贼压力,还有不断进入川中的流民之外,叙州这样的内河港口城市,很明显可以感觉到的便是航运的萧条,商船来得少了,需求也没有以前那样旺盛。以前——五六十年以前,叙州这里的港口每天都塞得满满的,船坞里挤满了匠人,新船不断造出来,商人们载货到下游去,连船都卖了,十艘船放出去,只有一艘满载着钱钞的宝船返回。
现在,现在下游要船的地方不多了,商业凋敝,货也卖不怎么出去,许多人饭都吃不起了,还买蜀锦做什么呢?郝六哥这样的码头苦力也很久都没有吃饱饭了,要不是他跟着三德还学了点算账的本事,又放不下家里的老娘,只怕早就出城去‘超生活’,又或者是去两条街外的瓦子里做帮闲打手,赔笑脸当龟公,赚些昧良心的钱。
“青头贼要牛都要到这里了?”三德有些惊愕,“是了,是了,那个报纸上倒是写得清清楚楚的,三期都有,官府求购牛——牛我们这里倒是多的。”
有井盐的地方都大量养牛,而且吃牛肉,要匀一些年轻力壮的牛卖到下游去不成什么问题,看来接下来这段时日,郝六哥不愁没饭吃,这个冬天也就很易过了。三德由衷地为郝六哥高兴,又道,“六哥,那今日的船带了报纸来没有?”
“带了,卖得贵,铁钱要一百五,比上次又贵了五十,我也不晓得你们司理要不要,便不敢先拿,说好了若要买便明日送钱去。”
“要的要的,”三德忙一叠声答应下来,进屋取了一百六十文来递给郝六哥,“便是司理不要,我也要——走,干脆现在就去码头拿,不然明日带到铺子里,给了司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得上看。”
郝六哥便把钱还给三德,让他自己拿着,三德也不客气,二人一道走去码头——其实叙州城不大,也就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船驿,道明来意,取了报纸来,三德找了间灯火明亮的茶馆,坐下来要了两盏茶,小心地打开报纸,从头版头条开始一点点细读,郝六哥也不敢打扰他,自己歪着头看报纸上的字,四周人也逐渐不再谈笑,都问道,“这可是买活周报?上头都说了什么?”
茶馆东家索性走过来免了他们的茶钱,又送来两碟瓜子,请三德读报,三德便读了头版的《护航劫掠声明》,顿时合茶馆都轰动了起来,众人本在议论辽饷,正纳闷也未听见什么大捷,为什么忽然减征辽饷——邸报上关于辽饷改海运的消息还没传出来呢。乍然听到这声明,顿时恍然大悟,都道,“为何忽然改海运?原来便是因为青头贼护航——倒是一码归一码,心里有大义在。”
“看来这海运定然是极便宜的!”
“什么护航,说不定就是……”
川地民风狂野,但茶馆里也不是什么话都敢说,这话憋在了肚子里,但旁人都哦哦地叫了起来,一副被启发了的样子,又有人道,“青头贼的生意做得也太大了!各处都在买卖,他们究竟占了多大的地方,哪来这么多货!这里买了,那里也要买!这里卖了,那里也要卖!”
“真是天下第一会做生意的反贼!闯贼和西贼从不听闻他们做生意!”
光是头版头条,众人已议论纷纷,倒让三德得了空,翻过第二版的医学常识,去看第三版和第五版,这是他看得最仔细的板块,看得双眼闪闪发亮,看完了一段,便一扯郝六哥道,“走,六哥,回你家去,我有事和你商量。”
郝六哥什么都不佩服三德,唯独佩服他识字多,此时比往常要听话。二人辞了出来,回到郝六哥的小院,也舍不得点蜡烛,就在夜色下低语,三德道,“六哥,听我说,你会说官话,且力大无穷,不该困在这区区叙州码头上,自从看了这买活周报,我心底就常起了一个念头,那便是买活军那里,粮食实在是便宜,你很可以去买活军那里讨生活。”
郝六哥看了屋里一眼,也低声说起官话来——在他们住的这一带,官话就相当于外语,不怕别人偷听了,因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