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143章 第四人郑地虎(上)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 第143章 第四人郑地虎(上)(第2/3页)

芝能和买活军相比,能在南海争雄吗?

    尚且还没有见识到买活军的军威,只是在港口稍微谈了几句话,郑地虎当晚便睡得不是很好,他逐渐感到了两股势力之间的差距,而且在设想中很难弥补——要学这样的政策,首先一个就是要有足够的读书人,或者至少是识字的人,但现在鸡笼岛百姓中,能识字的百中无一。

    一夜不曾好睡,翌日起来,也是心事重重,只因为几人争渡而稍微分了心思,取笑了几句。便自去吃早饭了——早饭吃的是鱼汤面,还有闽南这里爱吃的大鱼丸,灰扑扑、圆溜溜,洒了水芹菜末,一口咬下去,鲜汁四溅,里头是油汪汪的猪肉馅,郑地虎自小便爱吃包心鱼丸,自从离乡讨生活,倒是多年不尝此味了。

    买活军这里,做菜的确比外头更鲜,他们很喜欢用海带来调味,郑地虎也不得不承认买活军的饮食是格外优越的,物产也特别的丰饶,这黄橙橙的竹升面在碗里窝成一个小圆,吃在口中,细嫩爽滑,汤鲜味美,非常落胃,只是郑地虎暗中怀疑这竹升面的来路——说不定就是他派出去袭击买活军的那十艘船里缴获出来的。

    一顿五味杂陈的早饭吃完,郑地虎拿着竹节杯在甲板上用茶,而那艄公之争似乎也终于有了结果——那几个数学专家正被人背着,从软梯上往下爬去,艄公在下头接应,而其余人则顺着船头搭着的木板,开始往码头行走:昨日郑地虎来得晚了,便没有看到,原来日出之后,船家纷纷醒来,便搬出梯子,在两船之间搭好,又覆盖上木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浮桥通路。

    这种通路不能运货,但年轻人行走是无碍的,除非畏高怕水,或者年老体弱,那就没有办法,只能乘坐舢舨。那些东江岛来的破落女子们,都背起了包袱准备走路上岸,女童们则轻快地跑在前头,那毛荷花还在和人说着,“不碍事,俺们辽东女娘,个个都熟悉水性——都乘着船到处跑呢!躲鞑子,打庄稼,个个都再灵巧不过的。”

    果然,从那两三层楼高的中空踏板上走动时,孩子们神色不变,甚至速度都不减。倒是那算学专家的船上出来的那帮人,走得慢一些,有个棉衣少年面色越走越苍白,几乎要尖叫起来,走过几船这才慢慢习惯,但落脚依旧十分慎重,双眼只看着前方,丝毫不敢往下看,形态滑稽,惹来不少嘲笑,那少年也仿佛没听见一般,依旧缓缓向前挪动,由得那些不耐烦的人,侧身长板外头,去将他超过。

    他们这一船的人走得慢,川蜀那船的人都在后头超他们,其中一个壮汉也惹来郑地虎打量——此人身材长大,面容阔朗,背着个老妇人也还是行走如飞,而且十分热心助人,总是走到另一边船头就放下老妇人,回头去接他那一船来的行人,帮着其中一些老弱病残、行动不便之辈迈过接缝,搭一把手。郑地虎看着,倒是暗暗点头,高看了他一眼,又问小徐道,“他们这样进关了,晚上还能回来歇宿吗?”

    小徐道,“自然是不能了,因此那些载货的船只能排队,这些没什么行李的外人才能这样入关,除非实在走不动通路,便只能靠舢舨来摆渡,若是舢舨都乘不了,那就只能去船驿里等候,那船驿积攒了许多不便移动的光身客之后,也会摆渡去码头一次,就是不知要等多久。”

    也难怪这些男女老少都尽量自己移动了,能走通路的也不愿做舢舨,毕竟舢舨太慢,自己走还更快一些。郑地虎看了看这船队,又仔细想了想,便对小徐道,“我带了些银子来,如果我愿将它们都兑成筹子,买活军能来船上运不能?”

    五万两银子,这不是什么小数目,怎么也要三四千斤,再加上箱子,五六千斤是有的,靠小舢板实在不好运,郑地虎若要看守银两,大部人马就只能都绑在这里——他倒不担心自己若带了大队人马进城,留守人员监守自盗,只是这海域上船这样多,又靠得近,很多事是不得不防的。郑地虎江湖走老,哪能不清楚?这些走海的汉子,就没有善茬,海上两支船队相遇,互相抢掠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五万两银子这个数字,足以让很多人铤而走险了。

    一口气将手里整银全兑成筹子,这手笔让兄弟们不禁小小轰动,不过十八芝军纪严明,众人不敢妄议,那接待小徐也有些动容,沉吟片刻,笑道,“接银子自然有接银子的船。”

    又似乎是无意间笑道,“若贵客是这个态度,此次来我们这里的事,便很容易办了。”

    五万两银子,若能赎回船,那就不算贵的,郑地虎稳稳当当,也展现出十八芝当家的风范,似乎未曾将五万两银子看在眼里,示意手下给赏,“请徐兄弟费心了。”

    小徐倒不肯接银子,笑道,“道理贵客是明白的,还请贵客别害了我。”

    他告了个罪,转身从甲板上蹬蹬跑远了,只看足下功夫,便令人眼前一亮,这小徐连跑带跳,只在长板上跑几步,便发力跳往船头,身手轻盈,落地几乎无声,郑地虎带来的心腹小甘啧啧称奇,低声道,“青贼这里,当真卧虎藏龙。这样的身手,在我们这里至少也是半个船长,他却只做个接待,还甘之如饴!”

    郑地虎也动了爱才之念,觉得这小徐是个难得的人才,做接待是有些埋没了——此时的战争,将帅、首领的勇猛往往能左右战果,身手也是很重要的能力。不过他此来不欲生事,只对小甘说道,“还是以船为重。”

    如此众人这里收拾了一番,小徐果然摇了十几艘舢舨过来,由众人将银箱吊下,引得邻船客人争相来看热闹,都笑问这装的是什么真金白银——这也多为笑谑,若真是被他们知道箱子里装的是足足五万两之巨的银子,只怕个个都要大惊失色,甚至因此犯疯病的都有,如今除非是和海外有联系,在内陆的商家,能一口气拿出五万两白银而不变色的几乎绝无仅有。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是怎么描述,有钱的大客户总能得到一些特殊待遇,郑地虎一行人也各自上船看守舢舨,到了关口,小徐又带他们去办文书手续,其中很重要的一张文书是郑地虎的商户页,小徐在上头已写了一行字,示意郑地虎来观看,只见上头写得清清楚楚,是‘主动储蓄五万两白银,建议政审分加五分’,小徐在上头按了指印,还有一旁几个吏目也按指印做了见证。

    上了岸以后,众人便放松了下来,这么多的银子,又有买活军的看守,谁也不可能随意抢走,小徐和郑地虎商量,让他们先出一半人入关洗浴剃头,再去押车存银子。又问了众人一路上可有染病,有没有接种过牛痘云云,道,“我们这里是极力提倡都接种牛痘的,尤其是没有出过天花的人,五十多文一剂也很便宜,最好都尽量安排接种,免得把病气带到城镇里去,另外若有咳疾的我们提倡戴口罩。”

    买活军这里的规矩果然是多,不过好在众人都是健壮汉子,从羊城港过来,也不算辛苦,并无什么疾病,至于接种牛痘,也都是求之不得——买活军会治病可是声名在外的。郑地虎当仁不让,第一个领了文书,小徐陪着他进到关内澡堂子里,又为他讲解道,“这里要查看头皮,如果有虱子必须剃光头,浑身药浴,行囊衣物也要喷洒除虫药水,若办不到是不能进关的。”

    他们因为有特殊待遇,动作很快,来到此处时,恰和棉袄少年、算学老专家还在一批里,郑地虎一边听小徐说,另一边还听棉袄少年抗议道,“我没有虱子,为什么非得剃光头呀!徐先生、李先生没有虱子便可不必剃!”

    他身旁的接待很铁面无私地说,“因为你是被我们绑来的肉票,便只能守我们的规矩!六姐不喜欢不能每日洗头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