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40-50(第11/31页)



    姚如意反抗无果,丛伯便严肃地板了脸训道:“中了食毒可不是小事儿,若是真落下病根了,损了脾胃或是伤了肾经,将来可怎么办?到底是一口吃的要紧,还是小命要紧?今日少吃一口,明日才能多吃一碗,这样的道理难道小娘子不明白?不成,一口大肉不许吃!”

    好有道理,尤其那句今日少吃一口明日多吃一碗的话说服了姚如意,她艰难地想了想,自家也惜命,只好点头依了。

    可怜她早前还想了许多年夜饭菜色呢:宫保鸡丁、红烧鱼、四喜丸子、京酱肉丝、红烧猪蹄、羊肉汤、蒜香排骨、蜂蜜鸡翅……原还想去沈记定两只烤鸭,如今却是一样也吃不得了!

    姚如意一脸戚然地撑着下巴,双眼哀哀望向静谧夹巷,任风拂面,恨不能在心里唱:小苦瓜呀藤上挂呀,三两岁上没了娘呀……

    虽是除夕,夹巷里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新制的桃符,将门窗院墙地面早就冲刷得干干净净,但还是变得格外冷清了。

    小菘一家随刘主簿回外城的刘家老宅过年去了,薛阿婆亦带茉莉回陈桥镇老家,林司曹携五个儿子,雇了两辆大车,装了些行李年礼,也浩浩荡荡地回朱仙镇的兄长家过年。

    此时年节,多是大族相聚,便是分了家的,只要没闹到水火不容,少不得也要回老宅去相聚一场。这些事儿长房张罗,全族聚在一处吃喝。小菘他们还是走得晚的,如姜博士一家,朝廷一早宣布封印休沐,他家下午便已出城了。

    顷刻之间,夹巷里的邻居几乎都走光了,自然只余下空寂了。

    临行前,英婶子却特地带小石头来买大马将军。姚如意挑了周木匠雕得最威风的一尊给他,还送了副铠甲、一副马鞍,又折了些价钱。这下可把小石头乐得一整日都晕乎乎的,抱着大马将军只往英婶子身边腻歪,好似突然被馅饼砸中,高兴得都不会走路了。

    对他来说,这便是最好的新年礼了。

    当时姚如意刚退烧,脸色尚有些青白,把铺子打开是为了透气,并未打算做生意,不想他们忽然来了。她心下还挺诧异呢,原以为英婶子未必舍得给小石头买这个。

    林家拮据,是巷子里的人家都知道的事情。

    她也知道,因为旁的人家来买油盐酱醋,多是两三斤地称,唯有英婶子每回过来,即便她家丁口最多,她也都是半斤半斤地称。

    而且……其旁的婶子们常来杂货铺里闲话解闷,便是程娘子那样要供儿子读书的寡妇,也常来吃些杂蔬煮,唯有英婶子极少过来。

    想来,一来手头紧,二来她要做的活计太多!家里人口多,若是舍不得请葵婶洗衣,单是一家子的衣裳,便能洗到半夜。更不必说烧饭做菜、收拾屋子、亲手做一家子四季换洗的衣裳。听闻英婶子还自个儿做绣活儿,搁在程娘子的裁缝铺里寄卖呢。

    一套三百文的大马将军,也够林家用一两日了。

    不想英婶子这回却似想开了,她瞧着幸福得嘴就没合上过的小石头,揉了揉他的头,叮嘱道:“仔细拿稳了,摔破了可没处修去。”

    小石头恨不能将那木将军供起来,忙不迭点头。

    姚如意怕他因怕摔坏了不敢玩,便道:“摔破了不妨事,拿来与我,阿姊寻周木匠修一修,只要不是摔得四分五裂,总能补好的。”

    小石头眼睛登时亮了,扑过来搂住姚如意:“如意阿姊你最好了,天底下顶顶的好,往后我定常来给你跑腿看店!”

    姚如意和英婶子都被他逗笑了,英婶子捏了捏他耳朵,笑骂道:“好个小马屁精,在家也这般哄我,说什么天底下最好的娘,往后家里杂活他全包了,这张嘴哄得我找不着北,还过来真给你买了。”

    小石头嘿嘿笑。

    母子两个便告辞了,小石头一手抱着大马将军,一手拉着英婶子走出杂货铺时,一边走,他还不住仰头看向英婶子。

    姚如意听见他还挺懂事地替他娘发愁:“阿娘,买了大马将军怎么办,那咱们还有银钱过年吗?”

    英婶子仰头看了看天,又低头看他,自嘲地笑了笑:“你只管好好玩,开开心心过年,莫要操心这些。阿娘已想明白了,往年为着回老宅时不被你大伯母、婶婶们看低,总爱打肿脸充阔,买上许多节礼回去,就怕被人说嘴。可挣了面子又如何?他们家又曾帮衬咱们多少?再苦再难,这日子不还是要与你爹、你哥哥们一道熬么?今年咱便不做那死要面子的傻事儿了,买一堆东西给别人,倒不如给咱一家子多做几件新衣、买些你们喜爱的东西!”

    小石头听得似懂非懂,但他听出来了,说这些话的时候,阿娘是真的高兴,不是在勉强,那就行了。娘开心,他也开心。

    还有大马将军,更开心了!

    母子二人手拉手,脚步轻快地回去收拾行囊了。

    姚如意隐约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心底亦认同英婶子这话——本来么,日子原不是活给旁人看的。她还记得,前世她曾在书里看过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她一直觉着很有道理。喔记起来了!是史铁生的书,说的是:“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注]”

    能看得开,想来英婶子往后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的。

    念及此处,姚如意扳着指头数一数,除去程娘子家、孟家,旁的邻居竟都走空了。眼下也只剩南斋学馆里还有些未归家的学子。

    夹巷里委实太过清寂,枯坐半个时辰也没人上门买东西。想来今日也不会有什么生意了。姚如意趴在柜台上算着时辰,待二叔从宫里回来,还是将铺门关了歇业好了——纵使今日仅有一锅粥,年节也还是要好好过的。

    林闻安今日一早便进宫去了,五品以上的朝臣年节赴宴是定例,进宫要给官家拜年也要领一年的恩赏。可姚如意知晓,林闻安除了这两件常事,还是去宫里为他们四个倒霉蛋讨个说法的。

    宫里似乎在彻查毒菌子之事了,不知有没有什么结果。不过二叔说,此时的菌子培植技术十分原始,是利用山里砍下的、长过菌子的木材,放在潮湿温暖的暖室里,仅提供适宜的环境,利用木材上自身残存的孢子培养出来的。

    听闻宫中尚食局年年遣人南下,专事搜罗各类腐木,裹在湿布里运回汴京城,就是专门为得些中原稀见的菌种来培植。

    所以除了木耳、香菇之类极为常见的菌子,宫中暖室里每年能采得的菌都有差异,有时有鸡枞,有时有树菇。而今年,十有八九是养菌子的内侍没留意,长出的菌子里混了有毒的,好些毒菌子生得也并不艳丽,与寻常菌子灰扑扑的模样甚是相像。若是无心之失便罢了,但也怕是有辽金的奸细间人所为,因此宫里已提审数十人在审问。

    姚如意听了便觉着太后娘娘命大啊,此时培养菌子竟也是靠天吃饭,好生随意。不过也给她提了醒,日后春天出门赶集,虽然到了菌子盛产的季节,但她除了香菇还是不要随便买菌子了,因不知是从哪儿野采来的,或许是旧木头上忽然生的,只怕卖的人自家也不知有毒无毒呢。

    入宫前,林闻安便特意来叩了叩姚如意的房门,神色淡然问她可有甚么特别想要的东西。他眉目冷然道:“宫里赐下的菌子闹出这等事端,总得有个交代。若不是我那晚提前归家,你们皆被毒倒,得不到及时诊治,岂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