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穿之带着始皇开盲盒: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秦穿之带着始皇开盲盒》 50-60(第12/19页)

:“不能。”

    “缨,若是阿母没有记错的话,清去世的时间差不多已经有十年了。”

    “当年清老夫人在咸阳病逝后,你大父就派人将她的灵柩送回巴郡,令其落叶归根了,后来你大父为了表彰清坚贞不屈的卓越品质,为了让世人都知道她的事迹,还特意亲笔题名,在她的陵园里建造了一座怀清台。”

    “你以后若是想要看她的话,想来得等长大后,去她的陵园瞧瞧了。”

    秦缨听到这话,忍不住可惜地点了点头,心中暗忖道:[巴清真不愧是大秦优秀的企业家啊!在极其重农抑商的大秦朝,巴清一介商贾,在自己良人去世后,不仅能将家族重担扛起来,还能将家族的事业不断扩大,直至做到了让始皇帝亲自在章台宫内用对待上宾的礼仪接待她,这得是多么优秀的一位女性啊!真可谓是在天空之上勇敢地搏击风雨的强大雌鹰啊!]

    然而,清生缨未生,缨生清已逝。

    缨小胖墩儿对这个传奇的老夫人有极大的兴趣,时机不赶巧,没法亲眼见到这位豪商老太太,心中还很是遗憾的。

    转念之间,他又突然想起了上个月的中秋圆月宫宴上,他在宫中见到的那个神情冷冰冰,虽然没有生育,却能抚养胡亥的姬清夫人。

    小家伙忍不住坐在木地板上,用小手摸了摸自己软乎乎的下巴,控制不住地思维发散:难道他大父因为对清老夫人生前多有尊崇,所以也对拥有同样名字的胡亥的养母——小清夫人有一份独特的关照?

    “清清类清”?不能吧!脑海中刚蹦出这四个字,小胖墩儿就忍不住恶寒的打了个哆嗦,赶忙摇了摇自己毛茸茸的小脑袋,并在心中严厉的鄙视自己、忏悔了一下,他有罪!他怎么能这样子想自己的大父呢?!

    只有胎穿过来,真的面对面见到大父本人了,他才明白“魅力”这个词还远远没有他大父本人耀眼!

    换成一般的小质子,拿着他大父在邯郸的开局天崩剧本,不是早早夭折了,就是早早废掉了,哪有他大父一脚勇敢的踹翻糟糕的“爹不亲、娘不爱、同父异母的弟弟要造反”的原生家庭剧本啊!

    九岁归秦之时,因为卑微赵女所生的身份,被一众老秦贵族们看不起,但是十三岁即位后,一蛰伏就是多年,纵使是加冠礼都硬生生被拖延了两年,但是等大父亲政后,还是出手利索的将一个个政敌想捏蚂蚁似的给狠狠捏死了,仅仅用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伟业!

    这开天辟地的伟业换个旁的人,能不能从大父的早期苦难经历中熬过来都很难说!他大父不愧是华夏祖龙!皇帝中的皇帝!男人中的男人!

    短暂忏悔结束后,缨小胖墩儿立刻就欣喜的像是一只撒欢的小老虎一般,手脚并用地在光滑的木地板上绕着母亲爬着转圈圈,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高兴个什么劲儿,但就是高兴,发自真心的高兴!

    这是一个物质虽然极其匮乏,但是思想文明却极其绚烂的古老时代,只要不断提高生产力,大秦帝国大有可为!

    深秋时节,巨大的雕花木窗外栽种的花木经过萧瑟秋风的吹拂,有许多绿油油的树叶都发黄、干枯了,而后又在淅淅沥沥的秋雨捶打之下,一片片无力地掉落枝头。

    秋雨绵绵的日子里,天空阴沉沉的。

    章台宫内殿之中,光线也有些暗淡。

    吉金灯架上的烛光不停地摇曳。

    身着黑红两色官服的李斯正跪坐在坐席上静静地看着上首的始皇神情认真地翻阅着一卷长长的竹简看。

    其上详细记录着经历过多轮考核,最后优中选优,录取到的一百名的治典郎的名字与籍贯信息。

    待始皇将竹简上一百个人的名单给认真瞧完后,遂合起竹简,看着坐在下首的李斯开口道:

    “斯卿,朕看这名单没有什么问题,刚好少府内的纸张也造出来了,你拿着名单去少府里寻章邯,令章邯将这一百个人的名字和籍贯信息快速刻成雕板大量印刷,再将印刷好的名单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到天下诸郡,在每个里内的宣传墙上都张贴起来。”

    “夏日收书时朝廷费了那么多的力气,现在有成果了,合该让庶民们看到朝廷对‘控书令’的认真态度,并让郡守派专人去找到这些名单上的人,让他们安排好家里的事情,最迟到明岁一月底,全部到咸阳报到。”

    李斯闻言赶忙从坐席上站起来,对着皇帝陛下恭敬地俯身道了声“诺”,就揣着竹简匆匆冒雨离开了章台宫。

    等到顺利出宫后,李斯直接带着竹简奔到了少府。

    章邯从头到尾看完长长的录取名单,听到李斯转达的陛下吩咐后,立刻领着廷尉去寻了少府的印刷匠人们。

    很快的,一旬的时间就过去了,在少府造纸的匠人们和印刷的匠人们通力配合之下,两拨匠人加班加点的干活,总算是赶在岁末结束前,按照皇帝陛下的要求,匆匆印刷出来了一千多张醒目的大告示。

    随着大秦第一份告示一层层由上到下的分发,天下各地已经建成多日的宣传墙也总算是派上用场了。

    因为离得近,居住在咸阳城的庶民们是最先看到朝廷张贴在宣传墙上的“告示”的。

    他们也是最先瞧见“纸张”这种新颖的书写奇物,与最早看到“治典郎”录取名单的庶民的。

    瞧见一百位选拔出来的治典郎中不但有女子,这唯一一位女子竟然还是压下去余下九十九位治典郎的头名!

    乖乖呀!

    一时之间,对“纸张的好奇”、对“女子能当治典郎?并且还是头名”的惊讶,以及对“一百名治典郎籍贯分布”的讨论,全都吸引着城内城外、每个里的庶民都乌泱泱地往宣传墙前

    涌动,无论认字的还是不认字的,听到这劲爆的消息后,都得跑到高大的宣传墙前凑热闹的瞧一瞧、看一看、再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明明是深秋花草枯败的岁末时节,因为这一张张告示的张贴,使得大秦都城热闹的像是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春日一样。

    咸阳城如沸汤一样的热闹伴随着一张张告示送往关外,也陆陆续续地带去了韩地、魏地、赵地、燕地、和楚地。

    在轰轰烈烈的献书活动中,献书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自然就是生活在关外的六国故地上的人了。

    六国人不是老秦人,在切身经历过母国灭亡、阶级滑落的惨剧后,稍微有些家底的人家都想要再次兴盛起来。

    此番,朝廷颁布的这千载难逢的“治典郎”的小吏职位在这些人眼中看来,就是给予重大希望的家族起复的关键跳板,是以,告示刚刚送达六国故地,一直关注着此事的人就忙乌泱泱地涌去看了。

    楚地,沛县。

    此地距离大秦帝都约莫有两千多里地。

    秋末冬初的时节,气候湿润的沛县很多草木也枯黄了。

    从咸阳送达沛县的告示,还来不及分发到下面的亭、里内。

    沛县的官员们听到风声,就全都挤挤挨挨地围到县令办公的房间内进行查看。

    瞧着厚厚一沓放置在案几上的轻薄似丝绢的纸张,一个五官端正,看起来性子十分稳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