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90-100(第5/15页)
疑。
“你这个假设成立的前提在于,匈奴人真的能够彻底平定大月氏的叛乱,可是盈儿啊,大月氏到底是匈奴之前的草原霸主,即便落败几次,也仍有一战之力。”
“再不济,实在打不过他们还可以跑啊,谁会真的留在原地等死?只要大月氏的人还在,那么匈奴人就休想安稳下来壮大自己。”
“左右都是他们草原的内斗,让他们狗咬狗去吧,我们只稳坐钓鱼台,发展自己的势力就是。”林清源却并不担心。
因为他知道大月氏人的脾性,也知道他们的未来,虽然确实打不过匈奴,被屠杀和驱逐,但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路。
那就是越过西域,继续往西,去到中亚南亚地区休养生息,后来甚至还重建了王庭,并成立了一个帝国,历史上记载的贵霜帝国,正是大月氏人的后裔。
说远了,但不管如何,只要大月氏人在,那么对匈奴人来说,那就是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的梦魇,所以在追杀完大月氏人之前,匈奴人恐怕没有余地对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侵袭了。
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林清源也不怕冒顿单于会看出自己的意图,或者说,他就是要让他在知道的情况下,还配合自己,因为这就是阳谋。
而就在他们谈论此事时,椒房殿中,吕雉和审食其也正说着同一件事。
“……到底是我没用,想不出回敬冒顿的法子,真是惭愧啊。”审食其如实跟她说了情况,因为他知道,这么大的事,到底也瞒不住,不如直接坦白,还能落个坦荡。
“此事确实棘手,满朝文武都没法子,你又能如何呢?”吕雉宽慰了一句,随即话头一转。
“不过驸马这次出的主意确实不错,便是我亲自应对,也不能做的更好了。”她的言辞间颇有几分赞赏。
“那不都是你眼光好吗?找了这么一个好女婿,如今儿孙孝顺,我们也能享享清福,少操点儿心。”审食其见她心情不错,于是顺着她道。
“话虽如此,可元儿现在怀着身孕,也着实辛苦,我若不亲力亲为,也放心不下啊。”吕雉虽赞同他的话,但同样还有顾虑。
“近来朝堂事物繁多,我也有些日子没去看元儿了,她如何了?”审食其关切的询问道。
“有些害喜孕吐,再加上天气一日比一日热,她也吃不下什么,若非驸马给她做的凉面还能吃两口下去垫垫,我指不定怎么发愁呢。”
“不过这老是这么着,肚子里的孩子也受不住啊,我正想着是不是再征召几个民间的圣手医师给她看看。”
“到底她之前动过胎气,这要是真有个什么好歹,这一家子谁能承受的住啊。”吕雉有些忧心忡忡。
“宫里的太医怎么说?他们难道就没个应对的法子?”审食其闻言,也皱了皱眉。
“宫里任职的人,你还不知道啊,他们往往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说是最顶尖的医者都在这里,可尽不尽心的,如何尽心的,那不都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吕雉显然清楚里面的弯弯绕,明白这些人的套路和生存之道。
“说起民间的医师,我曾听曹丞相说过一句,好像他在齐国任职时,那儿倒是有个很有名的大夫,说是扁鹊的传人。”
“不然我给他传个信儿,让他把人弄到宫里来守着元儿,你看这样如何?”审食其想起曹参拜托自己的事,斟酌着开口建议道。
“既然是曹参说过的,那想必不会有假,他这个人我知道,既然敢说这话,就有一定的把握。”吕雉听到这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那你就告诉他吧,让他把那个大夫弄到京城来,进宫专门守着元儿,要是来日生产,母子均安,我一定不吝奖赏。”她吩咐并许诺道。
“嗯,”审食其见她同意,自己也笑着点了点头。
“你啊,别光顾着元儿,自己也该好好保重啊,来,吃个橘子,驸马不是说过吗?多吃水果对身体好。”
办完了别人拜托的事,审食其也觉得轻松许多,伸手拿了案台上一个橘子,剥了外皮,将其中的果实递过去,口中还关切的说着话。
“好,我吃就是了。”吕雉闻言,也笑着接了过去,并掰着橘子瓣儿吃,虽然只是酸甜口的,但她却感觉如喝了蜜糖一般,心里嘴里,都是甜滋滋的。
可见并不是橘子在起作用,而是他的态度让她很满意。
见她一如既往的信任看重自己,审食其也松了一口气,他心里其实稍微有点愧疚,但是到底他也得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再说他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她的事,只是让一切变得更圆满一些,让更多的人因此受益而已,所以很快他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就在汉朝将此事解决的同时,那个匈奴使者带着使团众人已经急匆匆的离开了长安,返回了草原,回到匈奴王庭所在之地,并向冒顿单于如实禀报此行的经历。
而匈奴王庭也因这些使者传回来的汉朝消息,而为之震动!
第94章
有一件事,本单于怎么也想不明白,汉朝人怎么那么清楚我们和大月氏之间的恩怨呢?
匈奴使团返回王庭之时,已是六月初,此时汉朝已经进入夏日,酷热即将来袭,但北方匈奴帝国的中心首脑,王庭如今所在的焉支山,却凉爽宜人的很。
匈奴帝国自冒顿大单于即位以来,南征北战,疆域扩展数十倍不止,匈奴王庭也比以前辉煌豪华许多。
不过与汉朝这种农耕文明的首都固定于一个城市不同,匈奴王庭的位置是会变动的,这也符合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点。
换句话说,匈奴王庭也不过就是一个大点的毡帐,随走随拆,只是它比普通的牧民住的地方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它代表着草原上绝对的王权。
虽说匈奴王庭每年都要移动,但五月和六月,匈奴王庭都会回到焉支山附近驻扎,随行的还有大单于的本部和亲属部族,也就是匈奴最精锐的将士们。
但是焉支山的位置,其实已经非常靠近汉朝的边境了,不过匈奴人还是年年如此,盖是因为他们祭祖的场所和天神所居之地,都在这附近。
匈奴的大单于按照规矩,每年都要在这里祭祀祖先,祈祷牲畜肥壮,水草丰美。
而匈奴最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也主要集中在五月和六月,那么匈奴王庭自然要提前迁徙回焉支山主持大局。
故而派去汉朝的匈奴使团一回来,就立刻回到了焉支山附近的王庭所在,并向他们的首领,冒顿大单于如实禀报出使经过。
“伟大的撑犁孤涂,您的奴才回来了。”那个使团的领头人,在汉朝曾趾高气扬的家伙,如今却只能跪着爬进王账之中,重重以头触地,恭敬无比的对着冒顿大单于叩拜。
‘撑犁孤涂’,这个词,乃是匈奴语,‘撑犁’者,天神也,‘孤涂’者,儿子也,直接翻译一下,那就是‘上天之子’的意思。
这个称呼与汉朝的‘皇帝陛下’意思相近,都是最高首领的指代。
“我的奴才,说说吧,汉朝的那个小皇帝有没有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