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90-100(第7/15页)


    “那不如就让对方派人去汉朝内部打探,看看能否找到这个奇人,并将其带回来吧。”右谷蠡王随即就出个主意。

    “让一个可能是叛徒的家伙去打探,难道你就不担心他会再一次出卖我们吗?”左谷蠡王却不爽的很。

    比起用计策窥探,他更希望直接打仗,这样他就能用鲜血和勇猛为冒顿单于夺到这个奇人,也彰显自己的忠心。

    “还有,你怎么就知道东胡王就一定能找到这个奇人呢?”他质疑道。

    “这就更好猜了,如果真有这样的奇人存在,那么无论是汉朝的小皇帝,还是本单于,一定都会不遗余力的用荣华富贵,香车美女来拉拢对方。”对方还没回答,冒顿就接了过来。

    “换句话说,如今这个奇人绝对就在汉朝高层,且已经被放在了明面上,右谷蠡王,你是这个意思吧?”虽然是疑问句,但却是肯定的语气。

    “伟大的撑犁孤涂,正是如此。”右谷蠡王恭敬的低头行礼,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那就这么干吧,左谷蠡王,这件事你去安排,不论东胡王用什么法子,本单于都要知道那个奇人的消息!”

    “如果他做不到的话,那东胡也就没必要存在了,本单于不养没用的狗!”冒顿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坚定道。

    “伟大的撑犁孤涂,臣一定不负您的期望!”左谷蠡王闻言,简直大喜过望,他早就看那个二五仔不顺眼了,正好借此机会去整饬对方。

    冒顿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吩咐左谷蠡王去做这件事,倒不是非要斩草除根不可,而主要是给卢绾的儿子施压,势必让其彻底倒向匈奴,出卖汉朝为止。

    别以为他不知道,对方还有好东西藏着掖着呢,不把这伙投奔过来的汉人压榨干净,冒顿是不会允许他们死的。

    而远在汉朝长安的林清源,还丝毫不知,他已经被惦记上了。

    第95章

    要想理解匈奴人的战略,那就必须弄清楚他们的权力架构。

    就在匈奴的大单于冒顿已经惦记上林清源的时候,他还浑然不知,甚至应小刘盈的要求,为其讲解更详细的有关匈奴的知识。

    为此他们特地在宣室殿的书房进行了一次单独的谈话。

    说来小刘盈对此好奇也属正常,匈奴这个邻居,从汉朝立国开始,它一直都是主要的外患所在。

    如今大汉不久前又才经历了匈奴王庭的挑衅和试探,任谁也要想办法了解一下对方了,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而这个问题,小刘盈也无法从汉室收藏的典籍和其他人那里得到更具体的答案。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地理距离和政治对立。

    因着这些缘由,使得此时的汉人只能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以自己仅有的认知去推测匈奴的种种,可即便用尽全力,也只能窥得一些边边角角,并不能看的清楚,分析明白。

    好在这个对林清源来说并不难,曾经为了备课,研究和亲政策背后的深层原因,他曾特地找过有关匈奴的资料,也做过归纳和整理,所以小刘盈一问他,便有答案可得。

    “盈儿,你若是想理解匈奴人的战略,那就要先弄清楚他们的权力架构以及匈奴王庭与匈奴治下其他部族的关系。”

    “简单来说,这就好比我们大汉的主要权力分配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林清源尽量以简洁的话语先明确他们这场谈话的核心。

    “先生请讲。”小刘盈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并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匈奴中央的权力架构,众所周知,匈奴王庭是匈奴的关键所在,而单于是对他们最高首领的称呼,意为‘广大之貌’。”

    “匈奴语中又有‘撑犁孤涂’一词可指代单于,谓之‘上天之子’,是为敬称。”

    “但无论如何称呼,它们指代的根本意思只有一个,即,‘草原最高王权的掌控者’,这就好比我大汉的皇帝之于天下臣民。”

    “这你能理解吗?”林清源说到这儿,先问了一句。

    “可以。”小刘盈点了点头,“先生继续吧。”

    “好。”林清源见他接受起来没什么问题,便接着说了。

    “但光靠一个单于是支撑不起整个匈奴的,就像没有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的支持,皇帝也无法使得国家运转一样。”

    “有鉴于此,匈奴于是在单于之下,又设诸多辅助,分别为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此十二个部曲的首领及其将士牧民等,皆为匈奴本部之人。”

    “它们也是匈奴帝国最精锐,最狠厉,最拥护匈奴王庭的中坚力量。”

    “而在这十二个部曲之中,最重要是左右贤王和左右谷蠡王,他们甚至被誉为‘匈奴四柱’,由此可见这四个部族在匈奴中的超然地位。”

    林清源细致且耐心的为小刘盈剖析着匈奴内部的体系组成。

    “可朕在边关对匈奴的众多战报中,最多也只看到过有关左右谷蠡王的记载,朕本以为,他们就是匈奴单于之下最大的存在了。”

    “可这排在他们上面的左右贤王,又是怎么回事呢?”小刘盈提出了一个疑问。

    “这就要深究一下匈奴王权的传承问题了。”林清源欣慰于他能注意到这点,自然不会藏着掖着,而是更具体的与他讲述其中的不同。

    “匈奴人虽说是蛮夷,但他们内部实行的,也是王位世袭制,即,‘最高王权在一个家族内部传递’。”

    “而匈奴的王族,其姓氏为‘挛鞮’,以他们现在的大单于为例,对方的全名应该是,‘挛鞮冒顿’。”

    话到此处,林清源为了让小刘盈看的更直观些,便取出一张帛书放置在案台上,执笔写出了这几个字。

    “你瞧,就是这个了。”写完后,他展示给对方看。

    “可朕怎么一点都没听说过呢?匈奴王族居然有自己的姓氏?朕还以为他们都是些茹毛饮血的蛮夷野人呢。”小刘盈更好奇了。

    “他们可不是什么野人,如果真的要往上追溯祖先的话,他们甚至不是蛮夷,而是我们华夏部族的一个分支。”林清源摇了摇头,纠正他的认知。

    “据说匈奴人的祖先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次子淳维。”

    “当初商朝灭了夏朝后,淳维便带着残存部众离开了中原,远遁北方以求生存,他们又和原来地处北方的一些部落融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匈奴。”

    “据我推测,如今匈奴内部实行的王位世袭制应该也是来源于此,毕竟,这个制度就是夏朝开创的。”

    他将史料记载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为他解释这其中的内情缘由。

    “原来是这样啊。”听到这儿,小刘盈的心情有点复杂,可能是没想到他们汉人和匈奴人如今敌对猜忌,互相对立,可千年之前居然还是一家吧。

    不过他这点亲戚情节很快就消失殆尽了。

    别说匈奴是夏朝后裔融合蛮夷之后形成的种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