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90-100(第9/15页)

所谓的匈奴帝国有什么归属,如果有一个比匈奴更强大的势力存在,那么他们立刻就能倒戈相向。”

    “可问题是,现在唯一能和匈奴掰腕子的,就只有我们汉朝,可我们如今并没有开战的打算。”

    “而且就算真的打起来,我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吞并匈奴,换句话说,双方暂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样对于那些臣服于匈奴人的蛮夷部族来讲的话,这个选择题就不难做了。”

    “如果倒向我们汉朝,好处有没有,有多少,这都难以预料。”

    “可要是让他们现在的主人,也就是匈奴人知道他们胆敢背叛的话,那么灭族之灾就在眼前。”

    “并且他们部族的真实情况也会不定时的通过巡逻的匈奴本部精锐传回匈奴王庭,传到冒顿耳朵里。”

    “而冒顿是个什么人,别说那些臣服匈奴的蛮夷了,就连我们汉人也知道他的凶残与狠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他们敢背叛吗?又会背叛吗?”林清源挑了挑眉。

    “当然不敢,更加不会。”小刘盈摇了摇头,看来是清楚策反这些部族为汉朝前驱是不太可能了,至少现在这个时间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去拉拢什么蛮夷用来对付匈奴,而是要继续积蓄实力,更换装备,不断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并且储存大量的军需物资。”

    “别看如今我们大汉与匈奴又是开互市,又是约为兄弟的,可将来,我们一定会打仗,分出个高下。”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土地和霸权,自然也不能让别人分了去,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为了将来能获得绝对的胜利,我们必须现在就努力积蓄力量。”林清源讲解完匈奴的体制后,用一句话,就为接下来的准备定下了基调。

    “这个朕也很赞同,不过更新装备的事……”,小刘盈点头附和了一句后,就有些犹豫了。

    “先生,少府的工匠实在是没用,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能把当初你给的灌钢法发挥到极致,朕也是发愁的很啊。”他皱了皱眉,担忧的是这个。

    “你也别怪他们了,其实这速度已经算快的了,”林清源却安慰了一句,而且还稍微有些心虚。

    只因当初那份灌钢法的内容,他也只是写了个大概,其实这也怪不了他,到底他不是专门学这个的,能知道里面大致要用什么东西,配比如何,都是他博学。

    而如今少府的工匠凭着这份模糊的‘配方’,仅用几年就能拿出成品并让大汉的将士们用上,在林清源看来,那真是用了心思,费了大劲儿了。

    也难怪刚才他要为他们说句好话了。

    “先生,不久前朕在天禄阁查找典籍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墨家的记载,听说他们很擅长制造工具。”

    “你看,朕要不要发下招贤令,征召一些民间的墨家学派的人进入少府呢?”小刘盈斟酌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并询问林清源的意见。

    “你说的这点,我也想到过,但是墨家和儒家是死敌,一旦你公开征召墨家学派的人,那么毫无意外,首先跳出来阻止你的,一定是九卿之一的奉常,叔孙通,叔大人。”

    “毕竟,他是儒家现在的掌舵人,而以他为中心,朝堂上那些支持儒家学派的大臣,也会对你发起进攻和阻拦。”

    “倘若事情真的到了这等地步,你可想好怎么应对了吗?”

    对于他想要墨家为国效力的事,林清源没说赞同,也没说反对,只告诉他这么做可能会引起的连锁反应,并让他自己做决定。

    “……”,小刘盈听到这儿,心里也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可他又实在眼馋墨家的机关术和制造力,思虑再三后,还是向林清源问策了。

    “先生,如果朕执意要墨家学派的弟子现于人前,为国效力,你能否给朕出个主意?”

    “我不反对你用人,但我要提醒你的是,时机不对。”林清源避开了这个问题,转而正色道。

    “你如今还未亲政,就贸然想插手国家选拔人才的大权,除了打草惊蛇,让现有的朝廷权贵意识到将有人取代他们的地位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

    “甚至于,他们会在察觉到这一点的第一时间,就将你所看重的那些人才,也就是他们的潜在敌人,直接摁死在襁褓里,扼杀在摇篮中,让其彻底夭折。”

    虽然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林清源也不瞒他,把情况明明白白的分析清楚后,放在他面前。

    “盈儿,你告诉我,现在你还要坚持征召墨家的子弟吗?”

    “……暂时不要了”,小刘盈咬了咬下唇,再三考虑后,还是摇了摇头。

    “可等朕以后亲政了,一定会征召他们的,不止是征召他们,朕还要征召许多人才,只要能为国效力的,就不拘是出自哪家!”

    他抬起右手,握紧拳头,举到身前,坚定的表达着自己的心愿。

    “很好,看来你已经学会审时度势了。”林清源对此非常满意。

    “那么现在对朕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抓牢军权,这样将来朕亲政后,才能有底气推行自己的政策,先生,是也不是?”小刘盈看着他道。

    “没错。”林清源点头肯定着。

    “先生,朕的表兄吕禄,似乎也快出守孝日期了,而北军统领的位置,如今还空缺着,朕担心,母后会替吕禄求下这个职位。”小刘盈思路转换也快,随即就想到了现在的形势。

    “我听审大人说,在处置匈奴送来的那封挑衅书信的朝会上,有一位武将说的很是中肯,你还记得是谁吗?”林清源不答反问。

    “记得,似乎是中郎将季布。”小刘盈点点头。

    “季布,他可是个名人啊,”林清源感叹了一声。

    “据说民间有‘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可见对方是个极为看重信誉之人,不久前,他的进言也算中肯,不如你擢升一下他的位子如何?”他建议道。

    “先生的意思是,让朕将北军统领的位子交给季布吗?那中郎将又该由谁来当呢?”

    “这可是统领宿卫宫廷侍卫的官职啊,虽说品级不算太高,但也实在重要啊。”小刘盈皱了皱眉,有些为难。

    “正因为品级不高,却又重要,母后那边才不会说什么。”林清源一针见血,指出了重点。

    “先生是说,要朕把中郎将的位置交给表兄吕禄吗?他能愿意吗?”小刘盈对此表示怀疑。

    “你根本不用在乎他的意愿,只要哄住了母后,让她相信,你是出于信任和提拔,才将吕禄放在这个位置上的就够了。”林清源却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那朕能相信吕禄吗?”小刘盈纠结的是这点。

    “你也不用相信他,如果没出差错最好,一旦有什么问题,那么不用你动手,母后头一个就不会放过他,而在母后的威慑下,他也绝对不敢做些什么的。”林清源摇了摇头。

    “要是你实在不放心,就把时常随侍在你身边的窦长君放到吕禄那儿做个副手,万一真有个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