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23-30(第19/26页)

世家贵族们?

    洛阳一处普通的茶楼中,顿时响起几声读书人的叫好。

    “天幕说的是公道话啊!”

    “世家们祖上的确有大人物,可他们现在的子弟大多都是些酒囊饭袋!”

    “真能公平竞争,那些人怎么可能争过我们?”

    ……

    然而从前每当他们抱怨时,总有依附世家的人告诉他们,他们若能凭借一个人的努力超过那些家族世代的积累,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他们直觉不对,但却又不知道如何反驳。

    如今天幕为他们背书,他们终于能够肆无忌惮地骂起来了。

    而角落处一个青衣年轻男子虽未跟着骂,但是却是目光灼灼地望向天幕。

    张九龄7岁能作诗,13岁便被广州刺史赞扬前途无量,因而才名远扬。

    然而到了京中后,他却也没能得到曾经以为的那般优待,依旧因为出身被世家门阀所看不起。

    甚至他曾经觉得科举轻而易举,如今也开始不确定起来。

    论起学识他一点不怕,可他家只是岭南地区的一个小官,论起家世来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世家大族?

    唯有武皇喜欢提拔寒门子弟,最后一场殿试由武皇亲自选取的消息后才让他继续保留着信心。

    不过现在听见天幕所言的未来后,张九龄心中已然激动了起来。

    他相信哪怕自己没能在武皇时期高中进士,未来也一定会被安乐大帝重用。

    当然依照武皇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他相信这种机会很小,很快他的时代就会到了。

    寒门出身的狄仁杰、宋璟等人都是一副动容之色。

    他们最终能经科举做官,付出了比朝中世家出身的臣子多得多的努力。

    甚至他们还需要一些运气,不然想来也是根本走不到殿试那一步的。

    也因此哪怕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朝中命官,但仍能共情天下寒门士子。

    若是真能为天下士子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那可真是太好了。

    而靠门荫入仕的朝臣脸色当即羞成一片,毕竟他们心中比谁都清楚他们有多少本事,又是靠什么做官。

    哪怕他们祖上出过大文人,但的确一点不影响他们如今只会说几句之乎者也,肚子里根本没什么才学。

    就连“二王”的王家,最后族中子弟不也多是些酒囊饭袋吗?

    而且等等天幕最后一番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解释寒门与百姓不同?能学习经义的难道不都是士族吗?那些泥腿子还能识得大字?

    不得不说这些世家子弟在涉及到家族利益之时的确很是敏锐,天幕很快证实他们的猜想。

    【当然最让世家炸裂的还是安乐大帝宣布科举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只要是除了有罪之人的直系亲属外的华夏子民都能参加科考。】

    【这也就不管族类、不分贵贱、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科考!】

    【这条政令一出,顿时天下哗然。】

    【那时候大唐的科举只有士、农两个阶层的男性子弟才能参加科举,商人、小手工业人的子弟除非入赘到士、农家庭中,不然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至于女子参加科举那更是闻所未闻!】

    【一时间他们都不知道该反对哪个,毕竟人群扩大得实在是有些太多了。】

    天幕下的大部分人也是深有同感,让人咂舌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他们都不知道该惊讶哪个!

    当然很快不同的人群便找到了他们各自关注的重点。

    上官婉儿为首的女官们此时眼神是从未有过的明亮。

    虽说武皇提拔了许多女官,让他们施展了自己政治才华,不用再囿于后院之中。

    但如今他们身上却是挂着宫妃的品阶,并不能真正跟那些大臣们一般真正冠以官职名称,哪怕他们远比一些外朝臣子们出色的多。

    更让他们后怕的是他们是运气好才能被武皇将才华看在了眼中,能够一展抱负,可若是他们没有这个运气呢?

    而全天下还有多少拥有才华却没有被武皇看到的女子呢?

    若是他们能有男子们一样选拔为官,展示才华的机会,那他们被埋没的机会便大大降低了!

    当然见惯了朝堂争斗的他们更加明白,朝中那些男人们肯定不会同意,多半会拼命反扑。

    但哪怕最终这科举选拔没能完全达到李云乐最初的设想,譬如录取的女子比男子少,或者比男子难度更高,那也总算是撕开了一个口子。

    而他们也将用尽一切抓住这道口子!

    狄仁杰此时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也亮了起来,他从小熟读儒家经典,一直信奉有教无类的理念。

    只可惜想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如果李云乐真能实现如她所言,那真是离那真正的大同世界都近了几步。

    这一刻原本能淡然面对自己的死亡的狄仁杰此刻也生出了对世间的留恋,他真想多活几年看到未来那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啊!

    大商户们差点放起了鞭炮,本来他们之前还对安乐大帝的收税手段多有抱怨,但这条政策一出顿时将那些抱怨抛在了脑后。

    士农工商,他们商虽说有钱,但却是最末等,连带着他们的孩子哪怕再有才华都无法参加科举,除非入赘到别家。

    碎叶城中,一个有些胖的中年行商当即对着身旁的妻子大笑了起来。

    “等这边的生意一结束,咱就为孩子们请上几个老师,也去考考那科举。哎,之前我还担心自己的身份连累几个孩子呢,现在可真是太好了,咱们的孩子不用入赘了!”

    武皇则是在心中仔细思劳着这些措施的作用。

    李云乐可真是胆大啊,这些政策真推行开来那可彻底革了世家的命。

    还有她直接让女子参加科举,倒是是能持续不断地发掘女官群体,而不是像她如今这般只能偶尔为之,而这些女官在未来将是女帝最坚强的支持者。

    不过她想推行恐怕面临的阻力恐怕也会前所未有的大,世家们反对也就罢了,经过之前的几次,武皇已经相信李云乐能够处理好。

    只是如今这百姓读书可不容易啊,不说世家们都有各自垄断的经典古籍,就连想学几个字你,学个《论语》对于百姓来讲那也是天价。

    如果百姓根本读不了书,那她的这些个政策就如同空中楼阁了,也不知道她会如何解决。

    事实也正如武皇所料,百姓们面面相觑,都有些茫然。

    若是他们的孩子也能高中科举,那的确是件大好事,他们的后代再不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可是百姓们更知道读书所需花费可太高了,别说他们,就连里正家的孩子顶多识得几个字,想要供出一个士子那也比登天还难。

    哪怕那个孩子无比聪慧,但若真想高中恐怕也得掏空家底。

    百姓们心中依旧绝望,但他们心中却又生出一丝丝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