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40-50(第1/15页)
第41章 让牧民定居的方法
【安乐大帝深知这一政策会极大地影响牧民的生活,所以在正式颁布法令之前,她便做了许多准备帮助牧民度过这段过度时期。】
【首先她早就准备了许多救济灾粮,在冬日里分发给牧民们,帮他们度过最难熬的时光,确保牧民不至于因为饥饿而大量死亡。】
【其次在相对合适种植业的区域教会牧民开垦土地,同时引入相对适宜草原环境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譬如土豆、燕麦、荞麦等等相对耐寒、耐旱的作物,让游牧民族转变为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减少牧民对放牧的依赖。】
【同时,她还开放了边境汉民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通商,彼时因为高产粮种在全华夏中原地区推广开来,所以当时的粮食产量相对华夏的人口已经多有富裕。而且游牧民族的人口相对中原地区人口还是要少得多得多,如果能够合理的交易的话,那些多余的粮食不仅能够养活牧民,还能让汉族百姓多一份收入。】
【为了避免商人趁着游牧民族虚弱之时谋取暴利,她还规定商人在跟草原通商时的利润率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如有违反规定,面对的便将是天价罚单和吊销通商执照。】
【当然除此之外,她还充分发掘游牧民族的优势,在各地建立羊毛织物工坊,先是手工,再逐渐引入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出产羊毛地毯等等编制产物与汉族百姓互市,要知道羊毛地毯这些产物在中原地区卖得向来不便宜……】
【总的来讲就是让牧民在放牧之外多一些别的收入,减轻对放牧的依赖,同时通过经商、赈灾等行动为游牧民族补贴不够的粮食。】
草原上牧民们再次陷入一阵沉默。
半晌后才有牧民开口道,“听着这些措施,咱怎么感觉安乐大帝不像是故意想要害死咱们,削弱草原的实力哩。如果她是故意的,又何必给咱们粮食呢?”
“我也有这种感觉,安乐大帝已经在尽量降低影响了。”
但依旧有许多人并不同意,“呵,猫哭耗子假慈悲,她要是真的在意,就不会禁止咱们到处放牧了,不过是为了麻痹咱们,避免咱们真被逼急了造反。”
“对,会信那中原皇帝的也太单纯了,真是被打了一巴掌,然后又给了颗甜枣,然后你们就记得那颗甜枣,觉得她是好人。”
……
很快,整个营地便闹哄哄地吵了起来,牧民们各执己见,一时间很难达成统一认识。
武皇则是瘪了瘪嘴,在心中感叹,这丫头还是太好心了,何至于浪费这么多的钱财去救助那些个外族人?
那些个胡人往往只有将他们打狠了才会真正的心服口服,她这般作态反倒是会让胡人们心怀侥幸。
就如当初的太宗那般,一开始相信胡汉都是他的子民,甚至宣称“朕独爱之如一”。
然后他便在贞观十三年时被突厥人背叛,对胡人大失所望,宣称“戎狄人面兽心”,从此在政策上对胡人们多有防范。
等她跟当年的太宗一般,在胡人身上跌个跟头后便会学乖。
朝臣们自然也跟武皇差不多的想法,哪怕是最为“善心”的儒臣们也很是不赞同对突厥人的仁慈。
相较于武皇的克制,有几个朝臣当即便开口道,“戎狄向来畏威而不怀德,安乐郡主虽然有怜爱百姓之心,但也最好是用在汉人身上,何必在胡人身上花这么多心思?”
“对啊,这些粮食还不如多分些给咱们汉家百姓。”
“如果那年粮食的确大丰收的话,不如将粮食存在义仓中,以备后续灾年使用啊!”
……
对于朝臣们的反应,李云乐一点不意外,武皇没有直接开口教训她已经算是不易了。
她了解这个时代的人对胡人的想法,也不指望他们真的会在意胡人们的死活,所以她早就想好了另一套安抚说辞。
更何况,这也的确是事实。
她当即道,“各位大人,安乐承认的确有些心软,可却也不全是因为心软,毕竟我们的目的从不是一时打败突厥,而是将草原彻底纳入版图中。如果照成大量牧民的死亡,到时候牧民自然会无比仇恨中原,那反倒会为我们的统治带来许多麻烦。相反,如果救助他们的话,便会大大降低他们抵抗的决心。”
这话一出,之前还喋喋不休的朝臣顿时歇了大半,只是眼神依旧带着不服。
李云乐心头一笑,并不着急,只是缓缓说道,“除此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话突厥人的粮食也被我们捏在了手中,一旦他们习惯了接受中原的供养,他们就再不会像以前那样苦哈哈地四处放牧了,甚至想要回到从前的状态也再没了资本。”
“而这才是真正的统一草原,不是吗?”
朝臣们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李云乐这番话的价值,这绝不是瞎画饼,而是十分行之有效的一套。
于是众人总算都不再有之前的不赞成变成了欣赏,纷纷夸赞了起来。
“安乐郡主高见啊!这真是兵不血刃!”
“而且还保留了我们的朝廷的名声,不错,不错。”
“深谋远虑也不过如此,周边的其他族的胡人见了,应当也不会再那么抵触。”
……
武皇也在思考李云乐的理由,心中却是叹了口气。
她承认这些理由的确很有道理,最后的结果也基本上如同李云乐说得那样。
可她知道李云乐会这么做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怜爱那些个牧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生了这么一副“菩萨”心肠。
罢了,作为帝王,对百姓有仁爱之心到底不是坏事,看样子她还是有分寸的,没有因为那些旺盛的善心而耽误正事。
默啜可汗身为突厥可汗,向来是不啻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原皇帝,此时还真悟出了这一套手段的后果,顿时直冒冷汗。
这些措施的确给了牧民们好处,保证牧民不会因不能到处放牧而大量死亡,说不准牧民们还会感激她。
可这么一来他们草原的大部分粮食来源不就都被中原人控制了吗?
若是他们还想反叛中原王朝,那只要中原的皇帝下令禁止向他们售卖粮食,那他们草原就直接整个完蛋,仗根本都不用打了!
可恶!可恶!那安乐大帝究竟是故意为之,还是只是偶然?
要是她从一开始就料到了她也太可怕了,这可是一环套一环!
不行,他们突厥要有突厥人的傲骨,怎么能过上这种被中原人控制施舍的生活?
他一定要向牧民好好说道,绝不能中了中原人的奸计!
然而默啜可汗没想到的是,这并不是全部,而只是个开胃菜。
【当然解决完过度时间的问题,自然就到了该如何让牧民彻底改变生产方式这一根本问题上了,也就是安乐大帝要让牧民们在当地放牧也能饲养好牛羊。】
默啜可汗一怔,什么鬼?放牧还能再原地放牧?这真的不是老天在开玩笑吗?
牧民们更是不可置信,满草原寻找新鲜的牧草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