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们医院又穿了》 80-90(第10/16页)
先帝在时,戚修明知道自己不讨喜,和同僚处得也不行,可以任选,但细想之下,任选以后也是大事小事一箩筐,索性耿直到底:
“殿下,小老儿只剩半截,只愿成为大郸基石。”
耿直得非常明显,不怕死,什么人都敢惹,留不留名无所谓,能派上用场就行。
齐王望着戚修明,半晌才开口:“本王替大郸百姓谢谢你。”
“不敢当!”戚修明神色凛然。
“戚修明,明日早朝不得迟到!”齐王正色道,“保重身体,本王向来喜欢给人机会,前提是大活人。”
“谢殿下!”戚修明扶着椅背原地转圈,然后被管事推走。
齐王目送他们离开,眼神里带着尊敬和婉惜,不知怎么的就想到多日未见的老师,不知道他把地坑院的孩子们带去了哪里?现在过得如何?身体有没有好一些?
“齐王殿下,”魏国公赶来提醒,“户部尚书晏敦有事禀报。”
齐王立刻回头。
魏国公又凑近递给齐王一个小纸卷。
齐王打开纸卷看完,眉心拧成一个结,从宽袖里掏出纸笔,随手写好折好,塞到魏国公手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回到书房,齐王就看到神清气爽的晏敦:“晏尚书,何事?”
晏敦拿出一本帐册双手呈上:“殿下,前几日偶得一份秘帐,与精造局有关。”
齐王就知道,以晏敦的经验和个性,户部的水再深,他也能挖出了不得的东西来。
内侍把帐册递到齐王手边,立刻退出书房,守在外面。
齐王一页一页翻看,脑海里思绪纷飞,抿了嘴角:“昨日有不少百姓前往飞来医馆求医,医馆又开了一间移动医院,医护们着实辛苦。”
“抢救大厅里收治了九名慢性汞中毒的病患,如果他们没去求医,凶多吉少。汞就是水银,平日极少有人能接触这些。”
晏敦却是知道的,有些困惑:“国都城附近没有辰砂矿,也没有其他开采,怎么会?”
“他们是精造局辞用的鎏金匠人,”齐王的话像从嘴边挤出来,“此前还有六名鎏金匠人因为中毒更严重而死去,精造局归工部管辖,工部尚书和侍郎此前因为贪没燎祭祭品一事收押入狱。”
“魏璋询问过,他们为了赶制燎祭的九十九件鎏金器皿和明妃生辰礼物十二件才会中毒;但是,以前本王看到燎祭物品清单上和生辰礼单上没看到任何鎏金器皿。”
“工部尚书和侍郎抄家物品名录里也没有。”
晏敦眼神一闪,按大郸规制,只有皇室宗亲才能使用鎏金器皿,部分功高至伟的重臣可能得到赏赐,如果工部尚书和侍郎家中都没有,那会在哪里?
齐王用晏敦不可思议的速度翻完了这本册子,垂着眼帘似乎处于放空状态。
晏敦以为齐王最近几日筹措太多事情累着了,继续还是悄悄退出去?这是个难题。
两人都不说话,书房里安静极了。
思量片刻,晏敦悄悄后退一只脚准备告辞。
万万没想到,齐王的声音就这么传来:“晏尚书,这本册子从哪来得来的?”
“工部侍郎家中抄得,看似一本帐册,但没有一件实物名称也没有数量,哪里都对不上。”晏敦盯着这本册子翻到半夜,什么都没看出来。
齐王把帐册推到桌边:“如果本王猜得没错,工部尚书家有一本,户部侍郎家也有一本,三本合到一起就知道里面究竟记录了什么?” ! ! !
晏敦震惊了,知道齐王博闻强记,但他终究只是十八岁的少年郎,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偏偏在这时,齐王又补了一句:“不对,应该是四册,其中一册可能在鸿胪寺,带人走一趟。” ? ? ?
晏敦整个人都傻了,但还是下意识应下,立刻拿着帐册离开,走到门边迟疑了脚步,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还是忍不住回头。
齐王就在这时挥手:“快去,晚了就没了。”
“是!”晏敦走得飞快。
齐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望着花窗外喳喳叫的鸟儿,忽然提高嗓音:“来人!”
“齐王殿下!”守在门外的内侍应声而入。
“传令下去,最近七日公务繁忙,四品及以上官员在六部值守不得回家,忙完这阵子再好好过三月三。”
“是,殿下!”内侍匆匆传令去了。
官员不得回家的消息瞬间传开,一时间,几人欢喜几人愁。
午时三刻,官员们都聚集在廊下吃点心,有三两聚的,也有单独吃的,更多的是围一圈的……新晋升的官员们疲惫但兴奋,而有些官员则显得魂不守舍。
每日都有官员被贬或被收入大牢,也每日都有官员晋升,原本斗得你死我活的秦王和晋王党,在这样快速的更叠下所剩无几。
收押入狱的官员,尤其是三品大员数量不少,以前建立的高效消息传递,也在这一波晴天霹雳的审查中受损。
消息进出长信宫的速度和效率大打折扣,即使这样,官员们也知道国都城发生了大事,东西市的“飞记米粮铺”大卖特卖好米,让全城八家米粮铺上午分文未收。
凡是参与到哄抬米价、囤积米粮中的官员们都战战兢兢。
而负责彻查“官粮掺沙”的官员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吃完去办手里的事情。
宫门外,官员的马夫管事等等始终候着,与往日不同,到现在什么消息都没从长信宫传出来。
内侍官却来传令让他们回去,每日早晨来送换洗衣物即可。
这下,国都城与长信宫的消息传播途径,彻底被切断了。
第88章
按大郸上朝的规距,官员的亲信或随从会守着自家马车,候在宫门外。
“今晚不回去,都散了吧。”这句话对某些官员的亲信来说, 堪比晴天霹雳。
“飞记米粮铺”开业大卖的消息一传开,国都城八大米铺的掌柜们肯定坐不住, 必定明里暗地来打探消息, 要自家主君拿主意。
想来,自家主君也是心急如焚, 可偏偏被困在长信宫里。
若是以前, 宫墙再高再长都挡不住消息传递, 可是现在……不论是宫门看守, 还是巡逻禁军,全都换了好几轮。
偏偏“人心难测” ,就算宫墙内有消息要传出来,别说一时半会儿,就算再过几日都找不着能托付消息的人。
“飞来米粮铺”的影响实在太大,如果每日都如此卖米, 国都城的八大米铺只有死路!
部分官员的亲信们牵着马车边走边回头,前几日是官员及家眷不得离开国都城,今日怎么就忽然变成官员不能离开长信宫了?
这可如何是好?
亲信们安慰自己, 好歹府中还有主君的幕僚,他们一定与主君有许多谋划,可以应对这瞬息万变的局势。
万万没想到, 等他们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