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50-60(第34/35页)

来别有一番风味,所以销路应该不算差。

    但再好的销路,也需要有人去走动。

    陶乐薇如今充当的,就是这个角色。

    纪楚肯定全力支持,再看娘子已经有了想法,便不再多说,直接开口:“娘子,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相信你。”

    相信她?

    陶乐薇脸上浮现笑容,坚定地点头。

    她会好好努力的。

    说做就做,第二天早上,陶乐薇便跟李娘子出门,帮忙找找蜂糖的销路。

    而且她还让人问问,预计有多少蜂糖,她心里也好有个数。

    她甚至隐隐有个想法,倘若把制糖作坊开到州城,专门用来加工,是不是会很不错。

    这边如火如荼进行,不少县里的蜂农都往陶乐薇这跑,明显是信任的。

    纪楚则稍稍松口气,然后就要开始收夏税。

    在县里时,他是收税交税的那个。

    如今是只管收了。

    现在总算知道,户司怎么算出各县的田税额度,以及要如何权衡利弊。

    再者,还会受到陇西右道其他四个州府的压力。

    各个县之间互有比较不说,陇西右道共计五个州府,同样要比较。

    这份评价甚至会直接上报到中央朝廷,由户部,吏部共同记录。

    这些成绩,可不仅关乎陇西右道所有知州,知府的政绩,甚至跟全州,全府的官员有关。

    倘若成绩不好,那肯定要记一笔的。

    了解到这里时,才有人幽幽道:“这下你知道,你头一年给曲夏州拖后腿,让大家都为难了吧。”

    直接搞了个倒数第一!

    要不是许知州跟户部吏部关系都不错,他们那年的奖金都快没了!

    这合理吗!

    纪楚被说得有一点点心虚,但大致还是理直气壮的。

    他到安丘县第一年,就是故意的。

    不过就算知道这件事,估计还是会那样做。

    在户司同僚的奖金,以及全体安丘县百姓七成赋税里。

    他果断选择减少后者的赋税啊!

    而且他都是选择性如实汇报,都是真实数字!

    好在大家没有过多纠结,先不说那一年没有实质损失,再者纪楚的为人,大家心知肚明。

    他那么做,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谋利,肯定有原因的。

    都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要提了。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下面汇报上来的亩产,查验核实的同时,计算出应缴的田税。

    有之前的数据跟现在的数据对比,纪楚明显能感觉到,本地赋税在逐渐减轻。

    或者说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这让纪楚心里稍稍安慰,就怕再看到安丘沾桥的情况。

    看来这些年来,许知州一直在处理这件事,他身居高位,做的事情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也确实有效果。

    只是这效果,不如安丘沾桥明显罢了。

    纪楚微微摇头,拿出算盘开始拨珠子。

    户司上下忙得昏天黑地。

    这可是一年到头最忙的时候,也是最重要的时候,务必认真仔细!

    于是纪楚最近,基本都泡在户司,工司那边顶多点个名。

    对此工司主事乐见其成,甚至道:“点名都不用了,知道户司忙,快去吧。”

    纪楚抬头看看工司主事,并未再说什么。

    可他明显发现,工司主事似乎有些不开心。

    这点不开心并非是冲这个冲着他,更像是觉得无聊?

    但看着主事最新买的鹦鹉,他不是玩得很起劲吗。

    纪楚摇摇头,老老实实去户司。

    在这时候,户司同僚们还不忘见缝插针,私下推荐各县种棉花。

    棉花这好东西,他们也想要啊!

    麦子马上收完,基本就可以接茬种棉花,绝对不能耽误。

    去年那会,曲夏州十七个县里,已经有八个县在种,或多或少不用再说,反正只要种了,就知道好处。

    不止如此,就连其他县里的穷人,都对棉花十分感兴趣。

    过冬这种大事,谁不操心啊。

    只是各地长官态度不同,也不愿意帮忙去安丘沾桥买棉籽,很多农户只能自己跋山涉水去买。

    那些长官们的理由,大多都是:“上面都说不雅,我们真的要种?”

    “京城二王爷都不喜欢啊,不好触霉头吧。”

    “庸俗,不种。”

    户司的人都无语了。

    他们在州城的人都不怕,你们在县里怕什么。

    没听过那句话吗,山高皇帝远的,谁怕谁啊。

    再者,又不是让你们穿,是让百姓种百姓穿啊,当然他们也能蹭一点。

    怎么还拿不上了。

    户司这边施压,各县长官只好捏着鼻子答应。

    不过这事做得巧妙,说出去也只讲是百姓们自发行为,不会有人受到惩罚。

    这跟纪楚当初猜测得差不多。

    一边是远在天边的二王爷,一边是顶头上司户司,绝对会偏向后者。

    棉花,他们曲夏州种定了。

    下面的百姓们,则不用过多动员。

    只要有能保暖的东西,他们肯定会努力争取。

    棉花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容易获取的东西了。

    农忙时节,再加上棉花的事,纪楚连轴转了十多日,总算有了各地纳税数据,等分摊到下面后,所有人都松口气。

    接下来,就等着大家纳税上来。

    整个平临国,都以农户为单户,家家户户纳粮到县里,县里送到州府中。

    州府统一调派,刚送中央的中央,该留下的留下。

    总之各有名目。

    可以说,全天下的官员,世家,皇亲国戚,包括皇上本人。

    都是由着一层层的纳粮供给。

    这种情况下,但凡有点良心的,都不会压榨他们的百姓。

    可惜懂得民为重君轻之的人太少。

    五月下旬,十七个县的差役陆陆续续来到州城,运送今年的粮食。

    今年换了个角度,才知道事情还有这么多。

    各地私底下也说了棉花的事。

    长官们是不喜,但下面差役高兴啊。

    来往当差时,他们见过安丘沾桥阳顺差役的棉衣,有那样的好东西,他们也想要。

    从这就能看出来,棉花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获得所有人的喜欢。

    纪楚非常期待今年冬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