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60-70(第22/38页)

乡。

    跟他同样感受的,还有同从京城来的官员。

    曲夏州经济好起来,这驿馆都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啊。

    躺着也太舒服了。

    睡眠好了,人的心情也好起来。

    第二日一早,大家吃饭的时候,还提起这件事。

    驿馆差役直接道:“肯定舒服啊,咱们驿馆都换上棉花被褥了,能不暖和吗。”

    什么东西?!

    棉花被褥?!

    他们昨天晚上用的是棉花?

    那么俗气的东西。

    可大家都说不出口俗气二字。

    没办法,太好用了啊,他们甚至想自己买点棉花被褥回去用。

    反正在自己家,谁也不知道。

    就连张巡考都说不出来。

    一直以来,只听说棉花的名字,却从来没见过,也没用过。

    总算知道,这东西为何引起那么大的争议,还有那么多人用。

    想到软和的触感,便再也升不起诋毁的心思。

    张巡考老实闭嘴,难免想到数科做的事。

    怪不得那么多人去数科面前求购弹花机。

    原来是做这种好用的物件。

    连张巡考都能理解数科面前的景象,何况其他人。

    但是,东西好归好,却不能在数科放着。

    如果他们是专门的工匠作坊,张巡考可能还会夸几句。

    如此带坏学生中的风气,绝对不是官学该做的。

    张巡考又问了句:“今日去数科报名的秀才还多吗。”

    驿馆众人面面相觑,还是说了实话:“多。”

    肯定多啊。

    没放榜的时候,多少秀才就想好退路。

    现在放榜了,成绩公布了,六百多个落榜秀才,肯定更想要退路。

    数科,便是极好的去处。

    既不是很丢人,又有前途。

    原本被棉花被褥平息的怒火,这会又起来了。

    张巡考放下筷子,咬牙道:“纪楚不是已经回州城了,让他来见本官。”

    而纪楚早就做好面见巡考的准备。

    要说正四品的张巡考属于京城礼部,跟纪楚八竿子打不着。

    但人家到底是朝廷派下来的官员,谁都要给几分薄面。

    再说纪楚跟数科的关系,大家懂得都懂。

    纪楚从工司去见张巡考的时候,同僚忍不住同情。

    倒是景大人道:“相信纪楚,他不会有事的。”

    景大人说罢,又对手下道:“各地水渠修缮,今年就要拿出个方案,清淤,修理,都是最要紧的。”

    工司众人听了这话,赶紧去做事。

    他们景大人自从支棱起来之后,工司就再也不是清闲衙门了!

    纪楚这边倒没什么太多想法。

    扶持数科,早就遭受无数非议。

    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更觉得自己做得没错。

    这种情况下,便是理直气壮的。

    所以纪楚到的时候,比其他人想得还要泰然自若,这份淡定,便足以让其他京城官员微微点头了。

    纪楚拜见各位大人后,就见张巡考认真打量他,最后道:“数科如今的境况,你可知晓?”

    这话里的意思,原本是指责他。

    纪楚却笑着道:“大人不必夸赞,让数科繁荣起来,也是天下学子应该做的。”???

    我是夸你吗?

    明明是在指责你!

    纪楚又道:“之前数科冷清,几近凋零,总算找到方法,让学生多起来。”

    “古人都说君子六艺,这数科绝对不能落下。”

    一番言语,上升到君子六艺上,便是张巡考也无法反驳。

    最后他道:“君子六艺确实该学,但把匠人学带到数科,这合适吗。”

    此话一出,无法反驳的,应该是纪楚了。

    纪楚沉默片刻道:“大人,您认为的数科,应该是什么样。”

    自然是兴趣使然,专心研究数科的学者们,而不是敲敲打打地锯木头。

    如此市井行为,实在不堪。

    对此,纪楚并未反驳,而是说了另一件事:“这样的数科,确实高雅,却也不能长久。”

    张巡考本想讲,学术之事,怎么能用长不长久衡量。

    可纪楚又道:“今年乡试考生六百多人,录取十五人,剩下六百多人,大人觉得应该如何。”

    “继续考?还是直接放弃。”

    “无论哪种行为,都是学生们的选择。”张巡考道,“自古科考都是如此,无从改变。”

    “即便不考了,自有他们的去处,读书识字,便是好的。”

    纪楚赞同这一点,却也道:“但如今士风涣散,也是因为秀才过多。”

    什么?!

    你在乱说什么!

    纪楚却大胆直言:“秀才,已经不是白丁,但其身家却又跟白丁差别不大。”

    “学了许多知识学问,却无从施展,多半会做师爷,做幕僚。”

    “又或者去做诉棍。”

    “秀才之多,早就无赖化了。”

    在场众人震惊。

    你你你,你这话说出去,就不怕被秀才们打吗!

    可众人仔细想想,纪楚说的话,又是真的。

    过多的秀才,又没有适合他们的岗位,便会聚集成风,作为乡绅士族的爪牙,想办法欺负人。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

    这话他们虽然不知道,但大概知道其中意思。

    “而秀才无赖化的根本,也不是他们的错,是朝廷民间的职位太少。”纪楚继续解释,“就拿今年一位姓贾的考生来说。”

    “他十八岁考中秀才,连考四次乡试,均落榜。”

    “那他接下来的选择是什么,是继续考?可他今年整三十,上有爹娘,下有妻子儿女。已经无法再考。”

    “不考了?那能做什么,算账也好写字也好,挣来的银钱,是不够养家的。”

    成千上万的考生过独木桥。

    能过去的人自然好,过不去的呢?

    “数科就是给他们另一条出路,难道我们要让这位贾秀才从此落寞失志,浑浑噩噩过一生吗。”纪楚拱手对张巡考道,“咱们读书明理,既是修养身心,也是造福百姓。”

    “为何不能给落榜书生一条新的出路。”

    张巡考在说书生去数科不合规矩。

    纪楚却说,要给他们一条出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