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60-70(第37/38页)

那会曲夏州本地棉花都不够用,他们是别想了。

    不仅如此,他们种下的二十斤棉籽也全都没有收获。

    而去年再得知西北常备军五万人,人手一套棉被服时,邓将军差点没背过气,他也想要啊!

    他这九万人!也想要啊!

    所以今年说什么,都想买一批过去。

    只是路途遥远,运费肯定会比棉花本身还要贵。

    即使如此邓将军还是挪出一部分军费,想要购置十万套棉衣棉裤。

    至于被子,再等等吧,他们冬日的火坑还算暖和,主要是出门迎敌时,必须做好保暖。

    出门迎敌?

    还要十万套。

    说明这么多士兵,基本在战备状态。

    纪楚跟李师爷对视一眼,从中分析出什么。

    原来出事的是广宁卫。

    难道就是那里出事了,才让人意识到各地军备松弛?

    纪楚稍稍叹口气,算了,至少曲夏州暂时安全。

    “十万套棉衣棉裤,差不多要九十万斤棉花。”纪楚算着道,“本地今年剩下的棉花,勉强能凑齐。”

    “只要棉花还好,做成棉衣棉裤,本地腾不出那么多人手。”

    那运棉花过去?

    可这么大批量的布料,也是个问题。

    纪楚下意识想到永锦府,如果让那边做加工,大概率问题不大。

    不过想到那边的商贾风气,又把这个念头压下去。

    或者,找数科?

    让数科做出好用的缝纫机器?

    纪楚瞬间起身。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数科可以做缝纫机啊,脚踩的那种,方便快捷,缝制的也好。

    而且沾桥县县令不是想做棉被服的生意,让他们那做是最好不过的。

    有了这个想法,纪楚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广宁卫九月份开始冷,那今年的冬衣要在九月前送到,差不多七月就要运出,是吗。”

    董千户等人点头。

    纪楚认真算了算:“好,我去同户司主事,以及知州大人商议,这买卖必然要做给你们。”

    说到这,董千户颇有些震惊。

    这也太轻松了吧?

    自己提出想要什么,纪大人三下五除二便能商议好,还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吗?

    怪不得邓三少爷说,找纪楚肯定没错,他事事办得周到。

    最重要的问题却没谈啊。

    “价钱呢?”董千户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纪楚道:“按照本地平价来算,你们买得多,再给点优惠,不负责运输。”

    啊?

    还有优惠?!

    运输这事好办,他们找兄弟们运送即可。

    纪大人幸亏你是做官,没去做买卖,不然这能挣钱吗?

    随后董千户他们反应过来。

    依照纪大人的聪明,他要想挣钱,早就赚得盆满钵满,这分明就是给他们便利罢了。

    纪楚抱拳道:“诸位保家卫国,我等能做好后勤,以后是荣幸了。”

    真正上战场厮杀的可是他们。

    不是自己这种从中周旋的人。

    董千户等人泪目,有这种官员在,他们为平临国出生入死又算得了什么,大家不过为同一个目的而努力罢了。

    那就是守护好国家的百姓,守护好自己父母妻儿的平凡日子。

    说到户司主事跟新知州会同意吗。

    大家默契不提。

    新知州不同意才是怪事。

    纪楚跟李师爷头一次意识到新知州跟此事的契合程度。

    如今的户司卓主事肯定也不会介意,对他来说,卖给谁都一样,而且他们又不图利润,能让将士们穿上棉衣,就很好了。

    三月初一上午。

    纪楚跟卓主事商议过后,卓主事道:“听你的就好,这事你拿得我比我准。”

    跟纪楚做同僚也有一年多,跟着他肯定没问题啊。

    什么他是上司听他的,有没有点脑子,官场上要听聪明人的。

    卓主事心里大度,还感叹:“其实不穿棉衣也就罢了,有了棉衣之后,才觉得以前的冬日真不是人过的。”

    纪楚心道,确实如此。

    比如要是体验过有空调的夏天,就会觉得如今的夏日特别难过啊。

    不过纪楚还是提了一嘴:“永锦府也看上咱们今年剩下的百万斤棉花,想以高价购买,估计想织成白叠子,卖给富户。”

    卓主事问了价格后,皱眉道:“这不是扰乱价格吗,棉花一百五十文一斤,已经让很多百姓觉得贵了。”

    “倘若三百文一斤还织成布,谁买得起。”

    有钱人买得起。

    卓主事到底跟着之前裴大人做了许久,大约知道纪楚跟许知州刻意压低棉花价格的缘由,甚至现在很多聪明人都意识到棉花价格低的原因,以及名声不好的原因。

    这种时候,倘若卖给永锦府织成布,那便会把之前的努力毁于一旦。

    像周大人都为此背了那么久的恶名,实在太亏了啊。

    “不行,不给他们。”卓主事道,“不说广宁卫,陇西右道还有不少人家买不起棉被服,而且价格一往上提,一些穷人肯定宁愿挨冻,也要卖掉棉衣。”

    “到时候冬日里,又要白添多少人命。”

    卓主事虽然年过四十,可也是学礼义仁智信的读书人,实在见不得人死。

    纪楚听着,默默朝大人行礼。

    如今不少人还没戳破棉花恶名的缘由,多半是因为卓主事这种官员。

    两人谈事的时候,并未避开右都事谢富。

    谢富几乎听呆了。

    为了普通百姓,不高卖货物?

    这种事他闻所未闻啊。

    不对,只是听说过,身边却很少有人去做。

    原来四书五经里学的,都是真的。

    原来世上有真正的君子。

    他再也不跟那些酸书生们愤愤不平了,既然敬佩君子,就该仿照君子之行,而不是骂别人都是伪君子,要做什么真小人。

    想来,从此右都事谢富,也会成为默契不提棉花恶名的人之一。

    户司三位大人谈妥,卓主事便带着纪楚前去知州书房。

    路上遇到一个商贾打扮的人,领他出门的正是门房小厮,客气道:“卓大人,纪大人,去见知州大人啊。”

    纪楚两人点头,那商贾倒是惊喜道:“是户司的卓主事跟纪大人吗。”

    说话间,商贾的眼神明显在纪楚那,他今日过来就是找曲夏州知州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