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70-80(第31/44页)

    礼司按照旧制先用新丝置于陛下口鼻,用于验气, 确定再无呼吸后, 记录其驾崩具体时辰。

    再者以专人捧起天子服饰,登到屋顶, 向北呼喊陛下复兮。

    前者是检验陛下是否还有气息,后者用民间的话来说, 便是招魂。

    但到皇上衣物送来时,太子踉跄着捧起父皇衣物,自己登到最高处,向北大声道:“父皇复兮,天子复兮!”

    答案非常明显,皇上驾崩, 已无从更改。

    二王爷, 三四公主, 五王爷都在台下跟着,劝皇兄节哀。

    此一番孝心, 满朝皆知, 无不悲痛。

    之后的各项丧仪太子皆亲力亲为, 满朝文武无不称赞。

    停殡期间, 每五日的哭奠, 百官自然更加恭敬,唯恐让未来君上不快。

    京城之中更因为太子的郑重,百姓也无不小心谨慎。

    不过几千里外的曲夏州, 便很不一样。

    骤闻国丧,官员们各有不同,皆表示哀悼,但对朝局倒是并无不安。

    皇上生病期间,一直是更为仁德的太子殿下监政,并无不妥。

    而且太子的性子,满朝文武都知道,他登基之后,平临国的政局只会更为宽松。

    故而朝中钦差走了之后,州衙门便恢复如常。

    至于州内百姓,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都说县官不如现管。

    那远在天边的皇帝,还不如他们当地村子说话好用啊。

    现代人纪楚更是明白,礼制那么烦琐的仪式,本就是为了强调君臣等级。

    礼记就直接说了,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换句话说,那便是通过一件事,看清楚身边人的态度。

    但京城离他们这太远了啊。

    就算想做个态度,也没人能看到,何必呢。

    他们这些偏远之地的官员,心里想得都差不多。

    所以八月十二听到消息,等钦差八月十六走,还偷偷补了今年中秋小聚。

    用最偏远地方百姓的话说:“又不是我死了爹。”

    不过要说毫无影响,那也并非如此。

    州城里很多事情,都变得低调不少。

    这也是有好处的,曲夏州这两年愈发火热,确实该压一压浮躁的风气。

    等到八月二十左右,城内便恢复往日的繁华。

    工业作坊园继续建设。

    各地的油菜籽商贩也陆陆续续过来。

    以及预定棉衣棉裤的,都在往沾桥县跑。

    所以纪楚找廖知州聊武备发展一事,也很合理吧?

    两人再坐下来聊武器装备,都收到许大人的信件。

    说是七月下旬那会,太子已经让人草拟火器重启的文书。

    可惜还未签发,皇上驾崩,宫里压着不少文书都没处理。

    这种时候,即便是太子妃都不能催促,何况其他人。

    而且太子殿下“专心丧仪”,一切都要做得“尽善尽美”。

    纪楚跟廖知州都无话可说,还是纪楚打破沉默道:“倘若这般,至少半年不能理事?”

    虽说各朝丧葬都有简化,倘若新皇着急点的,半个月一个月,就会正常上朝。

    如果真的要专心丧仪,还要尽善尽美,那就是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如今八月份了,至少要到明年二月份?

    这期间,只怕广宁卫仗都打两轮了,他侄子都该上战场了。

    此时书房里,只有廖知州以及廖知州的亲随,还有纪楚跟李师爷。

    听到纪楚的话,皆是唉声叹气。

    对于前者来讲,他们都是军中出身,恨不得立刻发展出厉害的军备,好让同袍兄弟们免受危险。

    对于后者讲,那也有自己的亲人在边关,李师爷唯一的儿子已经在路上了。

    可事到如今,只能再等等。

    毕竟太子的态度太明显了,谁会在这触霉头。

    就连许大人都是同样的意思,让他们不要着急。

    纪楚听着廖知州解释,也点了点头。

    既然不好再提火器重启,那就不提了,等等再说。

    可他想请求另一件事。

    “跟缝纫机相关。”纪楚说着,又开口道,“如今缝纫机的问题很明显,便是其中的钢铁太过粗糙。”

    缝纫机已经是曲夏州十分重要的物件。

    可以说这东西不仅让数科一战成名,更让曲夏州都在全国扬名,肉眼可见,以后还会是本地税收来源之一。

    话是这么讲,可纪楚硬生生拐到这里,让众人都觉得怪异。

    以前也没听你提起过啊,这是怎么了。

    而且缝纫机损耗大,之前不就提过吗,多数商户是可以接受零部件损耗的。

    纪楚继续道:“要说铁制品的粗糙,并不是尺寸差异,只要给出合理的标准,匠人们手工调制,还是能做出大家要的标准。”

    “问题就是在于,有些铁制品的硬度不够,承受不住高强度的压力。”

    廖知州等人刚开始还在点头。

    后来越听越不对劲。

    你说的这是缝纫机,还是火器?

    如今火器的问题,不就在于不稳定吗。

    炮筒跟火铳的杆部,大部分的问题都出在承受不住火药的威力,从而炸膛。

    纪楚道:“所以想请数科的夫子们,研究出具有稳定性的铁制品,最好可以大批量生产。”

    总之就是改进如今的钢铁制造。

    这需要一样东西。

    大量的煤炭,以及合理合法的索要铁矿。

    所以需要廖知州批准。

    只要研制的地点,就在工业作坊园啊。

    那边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进行研究了。

    说到这,廖知州已经完全明白纪楚的想法。

    上面还没松口让他们研究火器,那他们就不研究。

    可搞一搞钢材还是可以的吧?

    如今的缝纫机,缺的就是好钢材。

    如果能大批量地生产,那对缝纫机百利而无一害。

    纪楚拱手:“缝纫机可以提高全国的纺织进步,如果能把其价格降低,就更能走进千家万户,让缝制衣裳不再成为难事。”

    “而且好钢材,还能用在更多的地方,诸如本地的各项农具,以及各项运输行业,都能从中获利。”

    “这是于国于民的好事啊知州大人。”

    此话谁人不知。

    可你这也太大胆了。

    廖知州之前还在说,许大人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