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七零年代嫁糙汉》 50-60(第11/15页)
陈平磊对自己的定位十分准确,还没见过陈平磊,但田老早就通信告诉她,陈局长这个人能信,肯办实事,还是他好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
提示到这份上,赵小甜要是不知道陈平磊局长是友军就太蠢了。
把人情先记账,扯大旗更不手软,“陈局长,我们一个月后开始第一批培训班学员考试,到时候还请您和感兴趣的人来做个见证。”
陈平磊:“”
田老真给他找了一个麻烦啊,但是,他个人也很感兴趣这个小姑娘能走多远,她现在所展示的才华,确实够他伸手拉她一把,于是笑道:“没问题,我就等着三个月后,小甜同志能交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答卷了。”
赵小甜有些汗颜,这是送军令状,对吧,还是不能拒绝那种。
心底在打鼓,面上全是肯定之色,“您就擎好吧。”
陈平磊见她惊得瞳孔都放大了,笑呵呵地道:“我相信小甜同志不会辜负组织厚望的,拖拉机手培训班和修理技术培训班就全权委托给你了,几个修理厂和部分农业局相关部门的人随你调动。”
赵小甜眼睛一亮,这领导果然能处,人敞亮啊,这么轻易就放权了?
当然没这么简单,陈平磊继续道:“钱学东可以做你的副手,至于唐良,之前调查组的时候你们接触过,还算熟悉,他就当我们之间传话跑腿的。”
赵小甜明白了,这是送个督军,外加个传话筒。
不管如何,先表示欢迎,“感谢您的信任,我还年轻,经验不足,以后要麻烦各位多多指教了。”
陈平磊笑道:“放开手脚干,组织外领导组织内,这可是全国独一份的特例,我可是和领导打包票的。”
第 58 章
调查组走了后, 陈西华怕夜长梦多,又和赵小甜提了提落户农场的事。
“小甜,这事你好好考虑考虑, 没坏处, 以后你这厂子一定要做大的,到时候你的关系不在这边,很有可能惹出来麻烦事,还不如一次性解决。”
赵小甜道:“是这个么道理,可是场长, 农场也不是什么人都接收的, 这么好的农场, 我要是因自己的私事把关系私自转过来, 我亏心啊,好像只为了占农场便宜一样,不如这样, 我先把前面铺垫好, 等过阵子厂里需求的人就多了, 肯定要增加工人名额, 也能多帮农场这边创造点机会。”
陈西华听着心里舒服, 农场干部脸上也光彩。虽然他们不觉得农场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赵小甜这么一说,明显是肯定他们的工作!
再说, 如今赵小甜也算是给了准话,保证落户优先考虑农场,凭赵小甜的本事, 做出点成绩也是早晚的事。
和其他地区机械厂互相学习是大事,哪怕赵小甜个人能力再强, 也没办法让人家高贵的机械厂低头。
只能等这次培训后闯出点名堂,多累点资本去谈判。
崔师傅和朱老六这段时间一直忙着修理机器和备课,没空做其他的,幸好另外三个女同志能力很强,直接将陆琦提出的玉米脱粒工作做强,又补了三台机器,招了三个腿脚不太利索,但力气不错的退伍士兵。
也许因背靠部队,农场的普通人也会下意识照顾伤残的战士,并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修理技术培训的选拔考试有一个月的准备期,农场不知道是哪位小机灵,竟然主动找学问不错的知青给他们开班补习,当然,回报是知青的活,他们帮干了。
很快,选拔考试开始了,地点就设在农场的闲置学校,陈平磊如约主持考试。
还别说,报考的人还真不少,不仅有本农场的知青和本地人,还有其他公社的。
里外一算计,约莫得有上百人!
赵小甜摸了一把冷汗,幸好找陈平磊来镇场子,不然她可压不住北大荒这些人高马大的乡亲们。
条件艰苦,赵小甜没提前印试卷,而且她想考的东西,也不在试卷上。
农场的桌椅板凳不太够,幸好很多人都是自带家伙什来的,倒不用赵小甜操心。
赵小甜自己出的题,方才和陈平t?磊局长商量过,都认为可行。
考试的内容分三块,一块是基本的算术题,修理工是工科,数学不行很难走长,不过算数也不难,在赵小甜看来都是千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挺基础的。
一块是作图题,赵小甜提前将六铧犁搬来,让大家根据实物描画其构造和原理。
最后一块是开放性试题,让大家说说自己的修理经验,举一个例子就行,实在不会写,那她也没办法了。
考试约莫半天的时间,大家都挺遵守纪律,不过很多人明显水平不够,写了名字后一个字都答不出来,偏生还执拗,不肯离开,那抓耳挠腮的模样,赵小甜看了都于心不忍。
陈平磊笑道:“这题出的好,不偏不倚,还能找出来天生吃这碗饭的人。”
赵小甜略显担忧,“我觉得不太妙。”
她就没见过几个人在埋头答题。
陈西华也跟着犯愁,他们文化水平什么样他清楚的很,加在一起还不如他呢,要不然也轮不到他做场长这么多年。
陈平磊倒是不悲观,“以前啊,穷苦人家想搏一条通天路,只有走上独木桥那一个法子,谁会管他们懂不懂手工活,也没人在乎上位者有没有那种能力。”
陈平磊说得含蓄,但赵小甜听懂了。
她要选有用的人,宁缺毋滥。
考完后,赵小甜面对一百多份卷子发了愁。
试卷没有标准答案,全靠她一个人,不吃不喝也要半个月才能看完。
幸好,作为农业局的局长,陈平磊抽调几个修理厂的高级技术工人帮忙一起批阅卷子。
考试结果实在惨不忍睹。
知青们算术没问题,后面两个实践题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风马牛不相及。
但也别说,有两个知青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是隔壁胜利公社的男知青,李彦明,还有一个让赵小甜很震惊。
农场知青李晓霜。
这姑娘赵小甜没怎么接触过,但名声在外,想不知道都不行。
就连不怎么说人闲话的胡晓杰,都说这姑娘心思浮躁,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就想嫁男人,攀高枝。
赵小甜确实见过几次,李晓霜和大队长齐春的儿子齐武打得火热。
这些赵小甜都不关心,目光下移,停留在最后一道题。
李晓霜是为数不多完整答完题的人。
最后一道题,原则上是写自己的修理经验和步骤,李晓霜没做过类似的事,但她看过赵小甜修理机器。
坦坦荡荡,她把赵小甜的修理思路复刻下来,中间还夹着自己的总总结和想法。
李文月凑过来,不开心地瘪瘪嘴,“这不是明显投机取巧吗!”
帮忙批改卷子的钱学东不明所以,在他看来这份卷子十分出色,堪称第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