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不涨智商》 70-80(第6/16页)
围观小麦开花的事不仅发生在宛平县,林蕴在各个县的田地周围都聚着人,“九麦法”有用的消息如同一颗小石子砸入平静的水面,泛起一圈圈的涟漪,经久不绝。
全皇城的百姓吃下这颗定心丸,不论此前什么态度,如今都是为了眼前这口能吃到嘴里的饭而拼搏起来。
***
林蕴上午还在宛平,下午就和赵老一同到了大兴。
这些日子太奔波,林蕴下马的时候感觉腿都有些软,看着一旁赵老精神矍铄的样子,她是自叹弗如,真希望她到赵老这个岁数也能有这股牛劲儿。
赵弘简打趣林蕴道:“小友,如今你在皇城可真是个名人,方才路上的农人瞧见你的身影就抬手打招呼,甚至他们连你的马都认识了。”
林蕴如今和赵老相熟,对这位“老友”说话也没那么多忌讳,跟着自嘲道:“那多亏了我这些日子来回‘流窜’,满皇城地转,才能混了个脸熟。”
这对忘年交有说有笑地走进育苗室,距离嫁接那日,八九天过去,育苗室的遮光帘已经完全去掉了,他们在吴二妮的带领下一路瞧过去。
比起一开始独挑大梁的局促,吴二妮自如许多:“每日我都安排屋里通三次风,我们苗准备得多,小姐说过用草木灰涂在移栽切口成活率会提升,我就安排了一半涂,一半不涂,最后涂的那些,活下来的要高两成。”
“还有正如小姐所料,靠接法活下来的苗更多,但劈接法切口恢复得更快。”
“我不会写字,字是求了赵老的管事刘伯帮忙写下来的。”吴二妮又递过几张纸,上面有画有字。
吴二妮没说的是,她如今每晚回去,除了想种地的事,就是在学写字。对着刘伯写好的字,一个个想是什么意思,然后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林蕴接过打开看,上面图文并茂地讲解了这次嫁接的过程,以及中间不同的操作对成活率的影响。
这已经算是初步的实验报告了,林蕴看了连连点头,她将纸张交还给吴二妮,道:“我看接口都愈合了,顶芽恢复生长,过两三日没问题的话,可以移栽到地里了。”
林蕴扭头对赵老说:“赵老,你的银子没白花,之后就能种到地里看效果了。”
赵弘简乐呵呵的:“看见南瓜根上长西瓜苗的奇景,不仅没白花,我这是赚了。”
最开始“移花接木”那几日,他们都觉得这能行吗?
但一天天过去,看见拼凑而成的瓜苗真的长成了,他们不得不服了,对这位林小姐是彻底服了。
向投资商交代完,林蕴关心起打工人,对着一屋子的学徒道:“大家都做得很好,除了赵老给的,我下次来给大家发赏钱。”
对打工人的鼓励,还是银钱最实在。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最后林蕴拍了拍吴二妮的肩膀:“你已然做得很好了,做得比我想象中还要好,我觉得你欠我的那顿饭越发有着落了。”
吴二妮听了这话猛得低头,快速抹了把眼睛,向林蕴道谢:“那也是小姐教得好。”
林蕴弯了弯眼睛,“你已然做得很好了”这话是有人在她迷茫时,对她说的。如今林蕴愿意把这句话、这份力量传递下去。
赵弘简回到宛平的宅子后,不仅没去休息,转头去了书房。
他打小就比旁人精力充沛,睡得比旁人少,白日里又比旁人精神,很少觉得累。赵弘简觉得,这和一点就通、过目不忘相同,也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天赋。
在精力上,那么多门生中,也就一个谢元衡能和他比一比。
自致仕以来,赵弘简在书房多是写字画画,或者看些杂书杂论,虽然陛下允他上疏,但赵弘简却没写过一封折子。
此时,赵弘简却破天荒地写起奏本来。
【老臣赵弘简,今虽致仕,不敢忘国之忧,谨奏为举荐贤才、固本重农……】
刻入骨子里的台阁体在笔尖绵延开来。
赵弘简写自己亲眼见到“九麦法”的成功,皇城今年多了一茬麦子。写他亲眼见到南瓜根上长出西瓜苗。
【宁远侯之女林蕴,习农技,通农法,躬耕不辍,臣以为可令其总领京畿与山东、河南之皇庄,若政绩昭著,可重返旧规,设司农司专掌农事,择其贤任之为司农卿。】
【虽破旧例,然治农以实为要,仓廪实而民生安,小破可换大治,实利社稷。】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赵弘简写完还有些意犹未尽,实在是只要长了眼睛看到林小友的作为,就很难不被打动啊。
赵弘简只要出了门,就能听见百姓在讨论林小友和她的种地之策,她的才干就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大地上,又怎能被埋没?
写完了不算结束,赵弘简已经开始构思该找哪些好友和门生们声援自己,如何才能成事。
至于在奏本里说把谢元衡费大劲儿才归到户部的司农司又拆分出去,赵弘简心安理得,没有半分不好意思。
他这个学生太贪,什么都想牢牢握在手里,觉得世上没有比他更会管事更聪明的,从前的确是邱义无能,如今有了贤才,他合该老老实实地把权力分出去才是。
况且农政还是归谢元衡管,林小友管管怎么种地就好,不影响他弄权。
想是这么想,但谢元衡是个棘手的,得把这刺头按下去才行,赵弘简快速想一番最近有什么节日能让谢元衡来见见他。
端午节好像还有一个月呢,算了,就让谢元衡提前来陪他过端午吧。
第75章 蝴蝶
谢钧下值回家, 刚一进门,严律就提醒道:“大人,门房说赵老今日送信来了。”
破天荒的, 谢钧怀疑起自己的耳朵:“你说谁?”
自从他接任了次辅, 赵老可没私下见过他。
等接了信,确认是赵老的笔迹, 看清内容,谢钧忍不住挑眉。
赵老在信中说许久不见,十分思念他,约他三日后共庆端午。
这信里可谓是没一句真话, 他今年去拜年被拒之门外, 实在没看出老师十分思念自己, 再说端午还有一个月呢, 这庆祝得也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了。
老师为人清正, 这宴请不至于是鸿门宴, 但无事不登三宝殿,总归是在憋着什么大招呢。
纵是知道有猫腻, 但老师相邀, 弟子还是要去的, 中午吃完饭,还能顺路去找一趟林二小姐。
嗯,找林二小姐只是为了谈谈种玉米的事。
把事情都调开, 空出三日后的时间, 谢钧在书房静坐了一会儿,他等的人就来了。
平日里穿得光鲜亮丽的太子朱翊深一身粗布麻衣,脸抹得黑不溜秋,他对着谢钧的第一句话就是抱怨:“表弟, 话说我是太子,不应该是你打扮成这样偷来我府上吗?为何回回都是我乔装溜到你宅子里?”
谢钧头都没抬一下,只道:“那我们也可以私下不见面。”
瞧瞧谢元衡这样,就该让朝堂上那些说谢次辅对太子态度不好的官员都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