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养殖发家致富: 148. 竞争 知府大人更看重谁?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靠养殖发家致富》 148. 竞争 知府大人更看重谁?(第1/2页)

    早前欠下来的帐,如今能还趁早还了才好。普通百姓,谁家的日子过的都不容易,说不定他们这回发的钱就是哪一家的救命钱。

    沈自芳听说这事之后,更是百感交集。

    他实在错怪了周大人,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这不能只怨他,都是前面那个狗头知府的错。

    要不是他,自己也不会如此草木皆兵。

    沈自芳出于补偿的心思,去钱远那儿毛遂自荐,主动负责发钱这件事情。

    只是府衙贴出告示说有把前面未发的钱补上时,许多人第一反应竟然是不相信。实在是被上一任制服给坑怕了,如今众人都有了提防,生怕衙门又在使什么别的手段。

    后来还是沈自芳看不过去,在衙门外头大着嗓门跟众人吆喝:

    “磨磨唧唧做甚?如今是把先前的钱给你们补上,又不是伸手找你们要钱的,用得着这么一惊一乍?钱就在那儿,你们爱要不要,反正也不是周大人欠你们的。”

    众人被怼了一脸。

    可话糙理不糙,百姓们仔细一想,好像也是这样。反正也不要他们出钱,更用不着他们出力,是以陆续便有人前去领钱。

    这一去,还真收到了钱。

    不多不少,正是上回衙门欠的他们的那一笔。

    衙门根据上一回的账,挨个把钱发到每个人手上。领到钱的人才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这笔钱已经拖了很久了,中间更发生了那么多事,朝廷派人过来彻查,然而查来查去依旧没把案子查得明白,只听说那位知府因为任上不作为,且丢了一笔银钱被罢官了,但是本该是他们的那笔钱依旧不知去向。更有人听说,上任狗官如今过的日子竟然还不错。

    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这事就此成了一桩悬案,百姓们心里也都清楚,随着那位老知府罢官,这件事情也就点到为止了,往后再不会有人替他们声张,他们也就只能吃了这个闷亏。可现如今,新来的知府周大人上任不久才刚赚了一笔钱,便先平了他们这笔账,怎能不叫人感动呢?

    一时间,周律在饶州一带的风评都能赶上圣人了。

    百姓们闲来无事便要说上两句,一般人哪能打听到新任知府的事儿呢,可是民间总有几个消息灵通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周律曾经在昌平县任官时的事迹便被传开了。

    知道的人多了,羡慕昌平县的人也就越发多了起来,众人甚至开始期盼起来:

    “周大人果真是好官,甩了前面那个狗官几十条街,怨不得昌平县的人都舍不得周大人离开。”

    令人一人搓了搓手,眼含期待:“也不知,周大人什么时候才能在咱们这边建个厂。”

    “是啊,我听说昌平县那边好多人都进厂做工,用不着劳心劳力,光靠着工厂的工钱,便能够养活一家老小,日子还过的体面……”

    昌平县的那几个厂,几乎养活了整个县城以及周边县城的人,这是怎样的能耐呀?他们饶州若是有的话,焉知要造福多少贫苦人家?

    不止百姓好奇,就连沈自芳也有点着急,随着新一批的螃蟹开始投入饶州各地的水池湖泊后,沈自芳终于有些按耐不住,厚着脸皮跑去周律跟前试探了一番开厂的问题。

    就他所知,昌平县那边已经开了好几个厂了,羊毛厂他们就不指望了,饶州一带少有人养羊的,但是别的或许可以一试。

    周律见沈自芳终于过来找他,竟然还有些欣慰。这人怎么说也是衙门的一把手,也不能随意糊弄了他去,周律便解释说:“凡事都有利也有弊,总不能只看好的。这工厂虽然挣钱,但造成的污染也重。饶州一带多水,许多百姓都以捕鱼为生,一旦水质污染,渔业凋敝,那可就覆水难收了。所以这工厂昌平县开得,饶州却开不得。”

    沈自芳想了想也是,只好暂且放下这个年头。

    话落之后,两个人都没开口说话,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这是沈自芳头一回单独来找周律。

    过了先前那股莽劲儿之后,沈自芳又开始有些心虚了,他不知接下来要说什么才不显得突兀。

    但周律却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

    他既然都已经开口服软了,那周律也就只当两人之间从来没有过嫌隙一般,直接将养螃蟹的这件事情交给他来负责。

    沈自芳越发懵了:“可……可我未曾养过螃蟹?”

    “这有何难?早几个月之前,贾斯他们也未曾养过银鱼,如今已经能养得头头是道了。”周律先安抚的情绪,然后接着道:“这些日子我会先教着你们如何养,你带着些人用心学,等过段时间学会了,再将这养螃蟹的差事就交到你手上。我这儿另有别的事情要忙,到时候恐怕顾及不上,各种琐碎事,还得由你多费心。你在衙门的时间长,资历也深,这事交给你我再放心不过了。”

    沈自芳心头一暖,同时又越发无地自容起来。

    周大人真好啊……

    他先前在边上冷嘲热讽,做出的腔调实在是叫人难堪,可周大人却半天没有放在心上,不仅给他开导,还不计前嫌地给他安排差事。回想自己之前造的那些口业,沈自芳都恨不得给自己两耳光了,他可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该打!

    周律见他满口应下这种差事,也老怀大慰了。

    银鱼这一件可以让钱远跟贾斯看着,程铭还得跟着他去教授百姓如何饲养银鱼,这养螃蟹对衙门的人来说可是一件新活,非得要一个地位高的人过来震震场子才行。

    沈自芳自投罗网,正中周律下怀。

    当天下午,周律就把人带到了湖边。

    这回因工程量巨大,不得不雇佣那些百姓,花费数日功夫,才将蟹池给弄好。

    鄱阳湖一带本就有许多人养螃蟹,不过未成规模,这是小打小闹罢了。而周律如今却是大手笔,光这蟹池便足足有将近千亩。

    这也是正回衙门投入的最大一笔钱。

    等蟹池加固好,恰逢近期下了几场。骤然降温,周律才指导众人,将小螃蟹放进去。其实这个时节开始养已经迟了,最好三四月份就开始养,可惜那会儿衙门没钱,办不了这样的大事,只能拖到现在了。

    一连几日功夫,周律都在螃蟹池边,不厌其烦地跟他们交代养殖要点。

    这螃蟹不必银鱼,三五个月便能收获一茬,螃蟹要养好,可要花费相当长一段时间。

    沈自芳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初他们人手一本小册子,且期间还不停地拿笔记着。

    这不记真不行,知府大人的脑子不知是怎么长的,说起养殖的事情完全信手拈来,他是想到哪说到哪儿,可受众却未必都能理解跟上,所以只能勤动笔头,费劲地把听到的内容都记下来,回去仔细琢磨。

    杂事繁琐,周律只能尽量把自己能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好,再带着他们过一遍,但关于螃蟹难养这事儿,也提前给他们打过预防针,顺便还道:“这螃蟹自然比不得银鱼来钱快,你们长长久久地守着这个,既辛苦,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成绩,若再有比较,恐怕心头不服,但这螃蟹池占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