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30-140(第23/24页)

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不仅贤臣这个位置和他想的有出入,现在皇帝之间为了权力的勾心斗角也让李白觉得几分厌烦。

    而在李白听到李璘只不过是看重了他在文人之间的感召力后,李白对这样一个皇室彻底死心。

    那不是他想象之中,能建功立业的地方。

    而这里的皇帝没有一个赏识他。

    或许天幕说的是对的,他并没有极高的政治天分,而那皇城也终究是不适合他。

    杜甫心提起来。

    他的偶像差点就死了?

    碎嘴子的嘴巴也不碎了。

    他换位思考了一下,若是自己的偶像杜甫因为身陷官场而差点死掉,那他的心也差不多快碎了。

    想想之前在天幕看到,那在小小的一叶扁舟之上死了的杜甫,碎嘴子捧着心脏,心如刀割。

    他现在十分能理解杜甫。

    于是他又将帕子往杜甫面前移了移。

    哝,擦眼泪。

    【永王李璘并没有坚持很久,没多久后就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之中失败了,而李白也因为李璘的失败,被牵连入狱。】

    [李白又不懂政治。]

    [气死,我的李太白真的被李璘给坑惨了。]

    [只能说李璘没金刚钻还非要揽瓷器活。]

    [李璘也不是很懂这些,是他儿子唆使的。]

    李亨:!

    是他儿子唆使的?

    李亨拳头握地邦邦响,感觉又有揍人的欲望了。

    继揍完自己的儿子之后,他还想揍李璘的儿子。

    杜甫眼巴巴看着窗外,几乎要望眼欲穿。

    有没有人去救救他的偶像啊?

    那可是李白呀,他不懂什么政治,天幕也说了,他被坑了。

    而被李白的诗开导过的碎嘴子此时也真诚地希望有人来营救李白。

    天幕上,是一间阴暗逼仄的牢房。

    这间牢房要比李白上一次在长安时候住的那个房子更窄一些。

    这里甚至连窗户都没有,一丝光亮也无。

    过道传来踢踢踏踏的声音和饭菜的香气。

    这香是鸡鸭肉的香,是肘子的香,是牢狱之中本不该闻到的香。

    可这样的香气不但没有让这牢狱之中的囚犯兴奋起来,反而沉寂的气息更浓烈的。

    周围阴暗湿冷,只有鼠虫活动的声音更大了些。

    狱卒蹲下,似笑非笑地将手里的饭菜放在囚笼之前。

    温和的催命声音响起:“吃吧。”

    而牢狱之中的人丝毫不觉得面前是美味佳肴,他拼命往后爬着,像是失心疯了一样喃喃念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狱卒显然是习以为常:“不吃也没事,饿着走吧。”

    于是这个饿着肚子的人,嘶喊着被拉了出去。

    这样的场景每隔几日就要在这狭小的地方上演一遍。

    囚犯们不知道这里被关押的有几个人,也不知道周围被关着的是谁,他们只知道,被关押的全部都是永王的人。

    过一段时间就要有这样的饭菜送进来。

    这饭菜端到谁的面前,谁就要被拉上断头台。

    这里是阎王的游戏场,谁被阎王点到了,离死也就不远了。

    李白就被关在了这样的地方。

    借着过道微弱的光,李白看清了放在对面牢门前的那餐饭。

    微弱的光幽幽照在上面,那是送死的断头饭。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李白的面前上演着。

    向来说着生死不过须臾的李白,此时竟也不可避免地怕起了死。

    李白就这样久久注视着那断头饭,想着“朝如青丝暮成雪”,又想着“光阴百代之过客也”,最终自嘲一笑。

    想他李白潇洒一生,自诩仙人,此时竟也成了俗人。

    李白内心极度挣扎着,最终他坐到了一张简陋的案边,案上放着的,是一纸一笔。

    狱卒听说过李白的大名,他总是觉得这样有名的人,肯定是有大批人来营救的。

    在这牢狱干的久了,看的也多了,能结个善缘,自然也不会推辞。

    所以在李白想要纸笔的时候,狱卒没说二话就把纸笔拿给李白了。

    本以为没多久就能收到李白送信的吩咐,结果这一等就是数日。

    这数日李白饱受煎熬。

    纸他只要了一张,信想写给谁,他早就有了打算。

    但话到嘴边却变得晦涩起来,请求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

    李白就坐在这昏暗的灯下。

    纸空白多日了,但这上面全是李白难以舍弃的自尊。

    【在牢狱之中的李白想起了高适。】

    【他们是至交好友,也曾携手共游梁宋。时至今日,李白都能想到当时在梁宋玩耍时的景象。】

    【他与杜甫,高适三人同行,一起骑马游街,便览名山大川。】

    【那时候李白刚离开长安,浑身上下全都是赏赐,腰包鼓鼓囊囊,无论是下馆子还是住酒店,李白豪迈掏腰包:不要跟我抢,我来付钱!】

    【虽辞官离去,但李白端的却是万丈的豪情。】

    【他可以跟所有人说,是啊,没错,皇帝让我去当官儿,给我万千宠爱,但是我李白看不上官场,不想做了。就是这么任性!】

    【有辞官这个由头,有皇帝给的那可观的赏赐,李白是可以这么说的。】

    【没人去深究李白辞官究竟是因为,他不想做官,还是皇帝根本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那时候的杜甫科考不中,那时候的高适,也仅仅只是万千落魄文人之一。】

    【但李白交朋友从不看朋友是不是有钱花,是不是有官做,是不是有出息,他只关心和朋友玩的开不开心,而从没想过在朋友身上获得任何的利益。】

    【那时候已有盛名的李白觉得,他与杜甫和高适就是好朋友了。】

    【而时至如今,一切好像都变得不一样了。李白成了逆王党羽,是新皇的阶下囚,是一个落魄的将死之人。】

    【而曾经的落魄文人高适,已经是有名的御史中丞,鼎有名的淮南节度使。】

    【那是御史中丞啊,那是节度使啊,淮南是纳税重地,是油水最多的地方。这两个官无论拿出哪一个,都是实实在在掌握权力的大官。】

    文武百官唏嘘不已。

    张九龄感叹道:“当真是世事无常啊。”

    颜季明猜测道:“如果李白跟那个叫高适的确实是有这样的交情,那说不准李白就是被他救的呢。”

    年轻官员附和着:“是啊是啊,天幕不是说了吗,李白是差点死了,而不是真的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