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110-120(第11/14页)

些,不许你们小孩子沾酒。”

    十二岁的傅铭敷衍地应了声。

    男人们走了,这边静了下来,邓氏见永康的脸色已经够难看了,吕温容也强颜欢笑的,包括孟瑶、严真真妯娌俩面上都带了几分小心翼翼,只有小公主若无其事地玩着襁褓里锐哥儿的小手,邓氏心想,小公主最近正春风得意,不定多喜欢听她的夸呢,哪能察觉太子夫妻的尴尬。

    “好了,我们也去赴席吧。”严真真将孩子交给乳母,做主道。

    园子里花团锦簇,女客的宴席便摆在那边。

    女客们聚在一块儿时素来喜欢聊些时兴的事,贺喜过咸王府的小家伙后,无需邓氏刻意引导,话题自然而然落到了风头正盛的小公主身上,身份使然,来赴宴的女客家里要么被皇上赐了书要么因为消息灵通早早在书坊抢到了书,所以夸的时候还会提及游记里的好词佳句。

    真夸也好,恭维也好,纯粹借游记打开话匣子也好,此时的氛围,庆阳都不好生硬地让她们打住。

    庆阳的心思也不在宴席应酬上了。

    她在想邓氏与大姐的素来不和,在想邓氏借她对大姐甚至大哥的暗讽,在想大哥大嫂的窘迫,以及铮哥儿怨恨的眼神。

    怨恨……

    这好像是庆阳第一次被人用怨恨的眼神注视。

    作为父皇的女儿,宫里的宫女太监们看她的眼神永远是恭敬的,三个皇兄始终都把她当妹妹看,即便是脾气最差的二哥偶尔跟她吵架,二哥最多生气,不会怨她恨她。大姐与她相处的时间最短,或许羡慕过她,或许也有过嫉妒,恨绝对谈不上。

    大臣们就更不会恨她了,待她通常都是有恭有敬,严锡正、聂鏊最多反对她进出前朝,但那都是公事,彼此之间并无私怨。

    前年外甥傅铭骂过她也瞪过她,可庆阳在傅铭眼里看到的只有孩子气的蛮横无理,反倒是才六岁的铮哥儿,居然从不喜欢小姑姑变成了怨恨小姑姑。

    庆阳就是旁人眼中早慧的孩子,她不会因为铮哥儿年纪小就不把铮哥儿的恨当回事。

    身为姑姑,她无法不介意铮哥儿的恨,身为朝臣,她更不能忽略极有可能成为下任储君的皇长孙的恨。

    恨她抢了大哥的风头?

    那大哥呢,大哥真的一点都不介意她如今的才名贤名吗?

    今日之前,庆阳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她在大哥那里得到了太多的手足温情,以前父皇夸她的时候,大哥也都是真心为她高兴,包括《南巡游记》流入民间之前,大哥还去九华宫陪她聊了半个多时辰,谈的全是游记。

    可她忘了,她与大哥不光是兄妹,亦是太子与公主。

    青史可证,一个储君,当他在朝堂、民间的贤名被别的皇子压过时,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无论他自己有没有察觉。

    或许,如果她不是公主,而是个生来就会成为皇位继承人选之一的皇子,大哥或大哥身边的人早就提防她了吧?

    庆阳端起茶碗,看着小小一圈水面上倒映出来的她的面容。

    因为她没觊觎过那个位置,所以才没提前预料到出书可能会给大哥带去的威胁同时也给她自己带来的危险?

    那么,如果别人把她当威胁了,是不是说明,她……

    茶水微晃,水面上模糊的面容变成了她最熟悉的父皇。

    她阅历不足,疏忽了这些,父皇呢,是真的没想到,还是……

    “哎,殿下的茶碗里落了一只小飞虫,奴婢去帮殿下换一碗。”

    注意到自家小公主端着茶碗愣了太久,而周围已经有些视线投了过来,随行的拂柳及时上前两步,并斗胆拿走了小公主手里的茶碗。

    庆阳回神,尚未抬眸先笑了,对朝她看来的三嫂道:“无碍,换了就是。”.

    满月宴结束,庆阳无意在兄嫂府里多留,随着王婶邓氏、大姐永康以及二嫂孟瑶同时往正院那边走去。

    出府的短短功夫,庆阳目送王叔王婶、大姐傅魁、二哥孟瑶分别上了各府的马车,等她由守在车驾旁边的张肃扶着上了车后,回头道别时,庆阳看到了并肩站在一起的三哥三嫂。

    等她在车里坐好,马车便出发了。

    拂柳跟着上了车,往一侧车角摆好绸面靠枕,好让小公主舒舒服服地靠上来。

    庆阳下意识地靠了上去,脑海里重新浮现邓氏挑拨时,大姐与三对儿兄嫂的反应。

    大姐素来以大哥为天,自然不会高兴大哥被她压了一头。

    二哥头脑简单,八成没注意当时的暗流涌动,孟瑶则与三哥三嫂一样,都担心她与大哥之间出现裂痕。

    三哥三嫂在互相配合,二嫂也半路拧了二哥来配合,大嫂则是陪着大哥一起难堪,大姐那边,虽然傅魁没跟过来,外甥外甥女却一左一右地守在大姐身边。

    庆阳第一次这么清晰地意识到,他们兄弟姐妹五个是真的都长大了,都有了各自的小家。

    庆阳忽然挑开一角车帘。

    几乎她才看到骑马跟在旁边护送她回宫的张肃,张肃便偏头看了过来。

    目光相对,庆阳没有说话,也没有放下帘子。

    张肃策马靠近,视线在小公主不如来时红润的面颊上微微停顿,低声问:“殿下可是哪里不适?”

    庆阳笑了:“何以见得?”

    张肃在小公主此时的笑容里看到了不开心。

    没等他想好如何开口,就见小公主敛了那个并不真心的笑,眼睫低垂,问道:“据说街头巷尾全是我的贤名,此事你怎么看?”

    张肃忽然想到了太子太子妃、大公主等人出来时皆不自然的神色,便也猜到小公主在席间可能经历了什么。

    但那些与他的回答并没有关系,张肃如实道:“殿下心怀万民,故而实至名归。”

    南巡九月,皇上都曾携丽妃游山玩水,小公主每日不是在跟官员们打交道,就是在自己琢磨如何治理大齐的山山水水造福各地的百姓,只有早晚或雨天她才会趁官员们都在休息时去放纵自己的游兴。

    既有贤,自会招来名,无非是早晚的问题。

    庆阳又笑了,瞧着他道:“有了婚约,你倒是越来越会哄人了。”

    张肃这才垂眸:“臣说的是肺腑之言。”

    庆阳分辨得出来,只是提醒道:“有时候名声大了,也会凭白多出许多麻烦,你们一家,最近都小心些。”

    张肃:“父亲已有教诲,殿下照顾好自己,不必为臣等分心。”

    庆阳看着马背上的准驸马,记起他可是从骠国战场上带着战功回来的将军,他的父亲更是降臣里面唯一受封国公的名将,确实省了很多心。

    就在庆阳准备结束这场谈话时,张肃扶住了即将落下的帘子,看着面露意外的小公主问:“下月殿下生辰,臣可否以臣的名义单独送礼进宫?”

    往年他送礼,都是托三皇子转送,而今三皇子已经成家,而他也有了准驸马的名分,有了名正言顺给公主送礼的资格。

    这阵子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