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150-160(第2/14页)



    卫国公府到了。

    张玠、徐氏带着张坚夫妻、张恒夫妻以及大大小小几个孙辈前来接驾。

    张肃扶庆阳下车时,张玠等人同时跪拜皇太女。

    庆阳笑着叫众人起来,看着张玠夫妻道:“我自幼时便常来府里玩,父亲、母亲不必多礼。”

    在外张玠永远都是她的臣子,当她为了家事来卫国公府的时候,她会敬称张玠一声“父亲”。

    皇太女唤得自然,张玠、徐氏都很受宠若惊。

    简单寒暄之后,张家众人将皇太女与驸马请至了厅堂。

    张肃现在有三个侄子两个侄女,个个都是俊秀之貌,其中长孙大郎今年已经十三了,身形挺拔如芝兰玉树。

    庆阳多看了两眼大郎,因为这孩子让她想到了少年时的张肃,模样确实也有四分相像,尤其是那种少年老成的守礼之姿。

    庆阳让拂柳分别给每个孩子都赐了赏,还把张肃二哥家三岁的小侄女抱到怀里稀罕了一会儿。

    徐氏不可能把小儿子拉去别处询问儿子有没有伺候好皇太女,但她悄悄观察着皇太女,见皇太女笑容明艳,就猜测小儿子应该还是有些本事的,至少没招皇太女的嫌。

    聊了些家常,徐氏带走了儿媳妇与孩子们,让丈夫与三个儿子招待心怀国事的皇太女。

    庆阳没跟张家父子见外或客气,直接先从三十六岁的张坚问起。

    张坚完全以臣礼一一回答皇太女的询问,不敢有任何敷衍。

    张恒今年也三十岁了,蓄了短须,发现皇太女更关心边关百姓的民生,便将自己所知如实相告。

    最后,庆阳同时问张玠、张坚、张恒父子三人:“民间关于我为皇太女,都有哪些议论?我要听实话。”

    张玠沉默片刻,道:“京城百姓皆知殿下有状元之才、北伐之功,赞颂殿下者居多。”

    言外之意,皇太女在京城的民心甚为牢固,有几个说话不中听的也是少数。

    张坚道:“云州远离京城,当地百姓更在意眼前的温饱,对储君废立议论得并不多,不过臣曾微服走访民间,因殿下的北伐之功,百姓提及殿下时也多赞誉之言。”

    张恒难得笑了下,道:“殿下北伐刚刚大捷时,北边各地的百姓便对殿下感恩戴德心悦诚服了,连街上的女童玩闹时都喜欢扮作公主、女将军。”

    神色一直都很淡然的庆阳听到这里,也笑了,交待张坚、张恒道:“京城这边的消息我多少都能探听到,晋州云州太远了,官民之间若有非议,还劳两位兄长及时告知于我。”

    二人行礼领命。

    第152章

    婚假结束, 庆阳继续去中书省当差,张肃则调到了禁卫司, 职位是正三品的左侍卫长,仅次于上面的正副两位统领。

    戍守皇城的禁卫一共才三千人,左、右侍卫长分别负责白日与夜里的两班禁卫轮值,而四大京营中任意一卫指挥使都统领五千多兵马,所以张肃调职后手里管的兵少了,但禁卫司的武官随便挑出来一个都是皇帝的心腹,将来真有战事,皇帝派遣禁卫司的武官担任主将的可能也更高。

    张肃并不在意自己官职的调动,在哪里当差都是为了忠君报国,只是皇城各处宫门的开启与关闭都有严格的时辰, 他既然做了太女驸马,如果还在城外的京营当差,早出晚归都容易与皇城城门的开闭有冲突, 因此调来禁卫司更合适。

    樊钟热情地迎接了张肃的到来。

    虽然他这个大老粗与儒将之家出来的张肃很少凑在一起, 闲聊也很难聊到一处, 但樊钟不会像邓冲父子那般因为自己长得丑、读书少就嫉恨张玠父子,相反,樊钟很是欣赏张肃三兄弟,巴不得自家儿子也能从张家偷师一二。

    此外, 樊钟还有一份私心。

    他也是开国功臣, 但跟那些已经过六十或是即将奔六十的开国名将、边关大将们相比,樊钟今年刚刚四十三,将来仍大有可为。皇上信任他让他当了快二十年的禁卫司统领,樊钟由衷地感激皇上,也尽心尽力地当着这个禁卫司统领, 可樊钟眼馋那些不断立功的边将们啊,他也想趁着年轻再立几份战功!

    皇上在,樊钟不会主动恳求外放,他宁可余生再无战功也要亲自守着兴武帝,但人不能只看眼前,随着皇上的日益衰老,樊钟也在为皇太女物色下任禁卫司统领的人选了,当然,皇太女信任谁是皇太女的事,他的举荐未必作数,可如果皇太女选出来的人无法让他放心的话,樊钟纵使得了外放也会心神不宁。

    大臣们私底下猜测长子怀忠可能会接替他的位置,樊钟万万不敢做这美梦,儿子的忠心没问题,但这些官职又不像爵位一样可以世袭,樊家何德何能?

    张肃就很好,文武双全,对皇太女又足够忠心,等皇太女继位了,樊钟就能放心地求个外放的差事了。

    于是,樊钟看张肃的眼神比看亲儿子还亲,亲自指点着张肃要如何当好他的……左侍卫长。

    兴武帝常住乾元殿,除了去御花园走走几乎不会再去别处,但朝臣们有什么动静他都知晓,何况眼皮子底下的禁卫司。

    过了几日,与女儿商议完一件政事,兴武帝语气随意地提到了樊钟的心思,好笑道:“虽然他没跟朕开过口,但朕知道他早就想外放了,瞧瞧,这就开始栽培张肃了,麟儿呢,敢用樊钟做边将吗?”

    庆阳:“敢用,不过他肯定没机会了,我不可能放着年富力强的大将不用而去用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将军。”

    兴武帝:“……”

    樊钟才四十三,还得再过三四十年才到七八十岁,女儿这话的意思便是,她的父皇还能再活三四十年,樊钟还能再做三四十年的禁卫司统领。

    兴武帝又被女儿逗得开怀大笑,一边笑一边想起来了以前他拿自己的寿数开玩笑,开一次就会惹女儿哭一次,如今女儿长大了,不哭了,直接强势地安排父皇再活几十年呢。

    笑够了,兴武帝端起茶碗,喝茶的时候肩膀还在抖。

    就在这时,他听见女儿道:“即便樊钟老了,我也不会让张肃做禁卫司统领,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兴武帝看着面前的茶水,笑了笑,不甚在意地道:“麟儿爱用谁就用谁,父皇相信你的眼光。”

    “调侃”过樊钟,庆阳告退了。

    兴武帝目送女儿离去,再在脚步声消失后靠进椅背,闭上眼睛哼了一会儿小曲.

    五月十七上午,阴了一天多的京城突降暴雨,到黄昏时雨势减弱,却也依然淅淅沥沥的。

    庆阳特意安排了两个宫人一手撑伞一手扶送严锡正、戴纶出宫,防着两位老臣路滑摔跤。

    二相向皇太女道了谢,一人带着个宫人并肩朝外走去。

    这时,解玉才撑伞过来为皇太女遮雨。

    官员们夏日都穿薄底黑色布靴,庆阳当差时也是如此,今日下了一天的雨,宫里的石阶上积了一层雨水,虽然不深,但庆阳主仆还没走出中书省几步,脚尖处的靴面便湿了个透。

    解玉看着皇太女靴面的湿痕,想到了小公主十五岁刚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