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160-167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160-167(第6/11页)

月初一秦梁只在北营当半日差就要回京做准备了。

    北营也在京城北面的黄河边上,在皇陵以西四十里远。

    先帝有多器重雍王这个同样立了开国之功的亲兄弟呢?

    除了金银田地这些赏赐,先帝还将四大京营中的北营交给了雍王统领,东、西、南三营的武官都得经兵部选拔举荐,由兴武帝最终裁定,北营这边,雍王喜欢谁举荐谁,只要没查出对方作奸犯科,先帝都会痛快地答应。

    像勋贵之家的年轻子弟,先帝经常往禁卫司、御前军或三大京营里塞,却一次都没往北营塞过人。如果说先帝往北营安插自己的心腹有忧心雍王兵权太重之嫌,那么先帝任由雍王决定北营的武官迁贬,恰恰证明了先帝对雍王的信任。

    雍王是个性情中人,他举荐武官有两个条件,第一对方得有货真价实的武艺才干,第二就是对方的脾气得合他的喜好,譬如张玠那样的,再有本事,雍王跟他连话都说不到一处,又怎么可能重用他?

    像北营的副统领王飞,是雍王跟随先帝打江山时在军营里有过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不过王飞这次也要跟着去祭奠先帝,不会留在北营。

    王飞是绝对忠心雍王的,因为忠心反倒不需要秦梁提前拉拢对方,在偷袭的情况下,邓坤兄弟足以对付张玠一人,真有需要王飞出手的时候,秦梁临时下令,王飞也会帮忙。

    秦梁要安排的是五千骑兵,他对偷袭张玠父子活俘新帝兄妹再倚仗永康、秦弘镇住文武百官的计划有信心,但为了以防万一,还需要五千骑兵接应才行,这样万一新帝能号令那三千亲兵效忠于她,秦梁也能利用这五千骑兵以武力辅佐永康、秦弘夺位。

    北营一共有两个骑兵卫,雍王爱骑兵,这两个骑兵卫的正副指挥使都是雍王与秦梁一起提拔起来的,连秦梁都跟四个指挥使与一万骑兵打了十年的交道,恩威并用,如果秦梁连让这一万骑兵效忠父子俩的把握都没有,他根本不会谋划造反的大计。

    新帝去祭祀只带了三千精兵,秦梁出动五千骑兵便可,两个骑兵卫都跑出去,反而容易打草惊蛇。

    秦梁将他要调出去增援的那个骑兵卫的副指挥与五个千户叫了过来,密谈了自己要遵守先帝遗诏拥护前太子秦弘夺位的大计。正指挥与副统领王飞一样要随他去祭奠先帝,没必要参与这边的计划。

    副指挥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贺惊雷,四十多岁的年纪,虎背熊腰的,乃雍王接管北营后征召的新兵,可以说是雍王一手提拔起来的,北伐东胡时立过战功。

    听完秦梁的大计,贺惊雷与五个千户互相瞅瞅,问都没问先帝遗诏的真假,直接发誓会效忠雍王父子,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秦梁自然要承诺一份好处,最后再约定好贺惊雷等人的发兵时间。骑兵骑兵,每日都要去军营外圈出来的一片山丘平原交接之地操练,凭借雍王留下的腰牌,贺惊雷可以带着五千骑兵以操练之名离营。

    安排好这边,秦梁若无其事地回了京城.

    二月初二,寅时天还一片漆黑,帝驾便率领宗亲、文武百官以及三千亲兵浩浩荡荡地朝皇陵出发了。

    太后、贵太妃分别坐一辆马车,四位王妃及其家中妇孺也安排了马车,官员那边,年纪大的坐马车,年富力强的都是步行。

    走了一个时辰天才亮了,而此时帝王仪仗已经离京十几里地,远到无论别处发生什么,除非有人特意来报,仪仗中的众人都将无从知晓。

    当帝王仪仗距离皇陵还有一个多时辰的路程时,北营这边,贺惊雷顺利带着五千骑兵离开了大营,一路朝东而去。

    他们要尽可能地避着百姓,走的便是远离人烟的山路,快马加鞭正奔驰着,前面的山路上突然出现了一队拦路的兵马,当距离足够看清彼此,两侧的山腰间竟然冒出来两队弓箭手,与此同时,后路也被另一支兵马堵住了。

    贺惊雷与五个千户同时勒马,由贺惊雷单骑上前,朝对面拦路的西营骑兵卫的副指挥拱手道:“不知李兄在此所为何事?”

    李副指挥神色冷峻,举起一枚赤金腰牌道:“军令如山,没有皇上的圣旨,四大京营统领也无调兵离营之权,违者便是抗旨谋反,故皇上命我在此诛杀叛军。”

    不给贺惊雷解释的机会,李副指挥大吼一声“放箭”,山腰两侧的弓箭手便朝贺惊雷带来的五千骑兵发射了一波箭雨。

    无旨不得离营,这是每一个小兵都必须熟背的军法,无论这五千骑兵是心甘情愿追随贺惊雷或是雍王父子的,还是因为害怕被贺惊雷所杀而违心跟随,在他们骑着战马离开北营离开北营骑兵操练场地的那一刻起,他们便成了皇上眼中的叛兵。

    既是叛兵,便该当场诛杀,否则叛了还能招降,岂不是告诉四大营的小兵们造反也未必就会丢命?

    李副指挥只是奉旨行事,下旨格杀勿论的是新帝。

    北风吹动帝驾的窗帘,坐榻之上,闭目养神的庆阳睁开了眼睛。

    君王当爱民如子、爱兵如子,但一个想要稳坐江山的君王,必须让子民们知晓敢背叛君王者会有什么下场。

    第165章

    隔了二十多里的路, 再浓郁的血腥也无法随着狂风吹到皇陵这边。

    帝王仪仗何时抵达皇陵、抵达皇陵后如何休整又什么时辰开始祭奠,整个仪程都由礼部、太常寺提前安排好了, 连庆阳这个皇帝也只需要按照太常寺卿的主持行事就好,可以一心缅怀先帝,不必为繁琐礼节多操任何心思。

    雍王一直住在皇陵附近,今日一早就去皇陵外面等着了,等帝王仪仗到了,雍王朝帝后、太后、贵太妃跪拜行礼,简单说了几句客套话,雍王便排在了皇帝侄女身后、大侄子安王秦弘左侧,虽然都是亲王,他到底是王叔, 站位尊于安王。

    祭祀的排位,帝后并肩居中在前,后面宗亲男丁在左, 太后、贵太妃带着女眷居右, 宗亲之后便是二相、三公为首的文武百官。

    大驸马傅魁属于宗亲, 与秦梁并肩站在四位亲王之后,孩子们单独站在了另一堆。

    祭奠先帝有一套繁琐的跪拜之礼,大礼开始前,秦梁一直在暗暗观察斜前方的张肃与身边的傅魁。

    张肃是皇后, 始终跟皇上站在一起, 离得有几步远,这种场合他又不会四处张望,所以秦梁很难看见张肃的正脸。倒是从离京就跟在他身边的傅魁,秦梁明显察觉到傅魁几次投过来的窥视视线以及快速回避,察觉到傅魁几次按向胸口的小动作。

    傅魁在按什么?必然是他要行刺秦炳的暗器!

    秦梁被傅魁气到了, 还是上过战场的武官呢,居然没有永康沉得住气,幸好皇上走在前面、十几位重臣走在后面都看不到傅魁的小动作,不然就傅魁那几次心虚的眼神与小动作,能瞒得过有心之人?

    在秦梁腹诽鄙夷傅魁时,傅魁也察觉到了秦梁对他的不满。

    傅魁只觉得莫名其妙!

    今日要起大早赶路,他与永康都是丑时就开始准备了,傅魁是武将,不在乎折腾这一日,没想到出发前永康将他叫到内室,塞了先帝当年赏赐她的那支紫玉笛给他,说什么大礼过后永康要单独在皇陵前给先帝吹首曲子,但永康怕自己或随行丫鬟行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