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 140-150(第1/31页)
第141章 广告,灵鹿超清广告
李中桓的照片是第二天早上6:00披露的, 除了图之外,还有一段一分来钟的视频。
一双穿着草鞋的脚在山野小道上前行,镜头上移, 给了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余寻光一个全景。他背着一个竹背篓, 手里抓着一片草叶,步履轻快地前行。
镜头上摇,给到周围的环境。远处,连绵不绝的青山被初春的云雾笼罩,天下飘小雨, 地上是农田, 青牛,与水车。
环境里, 有牛叫,鸟鸣, 还有风的声音。
余寻光在小路上走着,他把叶片含在嘴里,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人与自然,一片和谐。
然而,网友们却看得直乐。
“你们这群坏蛋又给我鱼神干哪儿去了。”
“我嘞个苗族阿哥,阿哥的笑里是不是下了绝命夺魂散,我快要无法呼吸了。”
“楼上的家人你串场了, 这是壮族阿哥。壮族阿哥不下蛊,只唱山歌。”
“哈哈哈哈一大早上笑得我在床上打滚,这个壮族阿哥能唱什么,《云宫迅音》吗?”
“虽然但是,拍的好像中药广告(无意冒犯画面还是绝美的)”
“李中桓是那个《泥点子》的导演吧,一脉相承的乡土风。”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这种用少数民族服饰来取材的短片了, 赞赞赞。”
“刚去灵鹿公司的官网看了,李中桓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出身,怪不得。”
“不说别的,风格画面都很搭,有人民币上的那种朴实感。”
“就是说以前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主题的电视剧电影,近几年也少了。我还挺喜欢看那种片子的。”
“谁能想到顶流余寻光隔三差五就要往乡里走走,你哥可真接地气啊哥。”
“昨天翁想想拍的像汽水广告,王宗伦拍的像相机广告,现在李中桓又拍了个中药广告,好奇接下来是什么广告。”
“比不过你们这群天赋性选手,导演展示作品跟广告挂上钩了,我再来随个哈哈哈。”
“迄今为止,没觉得摄影哪里厉害,可能大家本职都是干导演的,所以比较看重场景和人物的协调。照片的质量全靠余寻光的镜头表现力挽救,这一次的视频倒是令人惊喜。大概猜到工作室是想展示几位导演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为什么不多放几个视频呢?”
翁想想看着后台的评论,有些焦心。
千算万算,算不到网友的抽象。
怎么就广告了!
她回过头把三组作品看了一遍,怎么看怎么不搭边。
李中桓还挺佛系,在群里说:“尊重观众视角嘛。”
王宗伦也能看得开,并发了个手捧莲花的表情包,“没骂我们,很不错了。”
翁想想的焦虑其实也是担心两位导演会想不开,现在看他们的态度还好,便缓下了心。
凌爽也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众只要愿意捧场,怎么解读都行。”
他们这些片子放出来不是光给观众看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给市场、给投资方检阅效果的。
灵鹿工作室的具体框架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现在就是缺人。而且要拍电影的话,投资少不了。现在趁着余寻光的热度不错,趁机宣传一波,看能不能用“余”钓上大鱼。
到12点,凌爽拍摄的照片放出。
这是一组以溶洞为背景的主题照。
比起翁想想的个人风格,王宗伦的善用环境,李中桓的人与自然,凌爽的照片拍得更加突出余寻光本身。
他的照片里,环境只占有很小的篇幅,整体画面具有极强的光影感。照片组里有一张钟乳石占右上角,人物处左下角向上仰视的剪影图令人一眼惊艳。
溶洞中,钟乳石尖缓慢的朝下滴着水。
余寻光端着一台相机微微仰头凝望,仿佛在寻找千年前的记忆。他的双眼里泛起春江般的水光,像是被眼前所看之景感动。
很奇妙,明明是稍显呆板的照片,观众却能够通过他的眼神体会到他感受到的那份震撼。
“好棒,四组作品里我最喜欢这个,第一眼就觉得有极强的故事感。”
“李中桓拍的那条短视频像自媒体博主的日常,好看是好看,我没看出来什么内容。而这组视频像是什么大片的开端,我现在就很想探究余寻光到底在溶洞里看见了什么,是外星生物,是沉睡了千年的美女,还是令人震撼的自然美景。”
“对对,凌爽拍的照片与视频画面特别有层次,像是余寻光下一秒就要穿越去古代或者异世界。”
“帮翁想想问一句,这组不像广告了吧?”
“不像,这个视频的镜头语言好厚重,而且光影的技术运用得特别牛。”
“翁想想老公这么厉害吗?原来咱姐夫还是个才子。”
“不是,这可是凌爽啊!你们都不知道那个拍现实主义文艺片的凌爽吗?”
“在我这里查无此人,不过他跟余寻光好像很有默契的样子。”
“我突然知道该怎么描述这几组照片了!大家都是专业人士,光影还是构图都没什么问题,我主要评价照片整体给看客的感觉。翁想想更加注重的是自我表达,她有在余寻光身上投射自我的欲望,所以我们会觉得她的作品有股味儿很重的甜美风。那组照片模特换成谁都没差,余寻光在她的镜头底下就是个工具人。
第二个王宗伦导演我评价为无功无过。他或许是为了稳妥,整体就是在往自己擅长的方向走。在他的作品里,环境大于人物。当然,比起以往王导也有进步的地方,至少在把人融合进环境中,他已经能够做到无差了。
第三个李中桓导演更想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这点和他的拍摄电影时手法一脉相承。在他的电影里,先是思想主题,再是环境,最后是演员。所以我们能看到,视频里的壮族小哥是悠闲的,笼统的,存在不够明析的。他更像是导演用来宣传符号的文化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人。
最后上的凌爽导演,我要大夸。整组照片很难得的做到了镜头与环境的和谐,摄影者和模特的和谐。看这组作品,我有种余寻光和凌爽互相了解颇深的感觉,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是曾经合作过的翁想想和王宗伦都比不上的。或许说,前面三位导演都没有跟余寻光有过思想上的交流。”
“不是,说得这么亲密,难道姐夫也是鱼圈里的人?”
“确实。四组作品整体来看,导演的镜头下演员的工具性挺明显的。”
“凌爽的风格改了好多,他以前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比这前三位的味儿还要冲。”
“第一次这么明显的感受到导演风格在演员身上的差异。”
“这两天这样子发,是想用导演和余寻光引流吧?感觉审核没上班啊,像翁想想和王宗伦,还有李中桓的作品风格都有部分缺陷,怎么不再打磨一下呢?”
“其实圈子里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