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70-80(第4/27页)

襄阳北上的由来始末,他就见到一个小厮匆匆忙忙地自外面跑入,一进门便已扑倒在了地上。

    “慌什么!”蔡瑁厉声斥道。荆州襄阳名门,岂能这样的表现。

    小厮惊声答道:“不好了!外面,外面……出事了!”

    总算他还有一点剩余的理智,没等蔡瑁再问,就已端起了一张像是匆匆誊抄下来的青布:“蒯家的人正在城中大肆散播檄文,向襄阳百姓说,我们蔡家乃是听从董卓贼子号令的叛逆,洛阳天子震怒发兵征讨,已先破宗贼联军,正在两路南北包抄襄阳!”

    “若不想襄阳上下都被牵连,便尽快认清现实,勿要再做不智之事。”

    其实襄阳百姓未必明白为何董卓叫做叛逆,也分不清两个朝廷,但他们知道,洛阳的皇帝曾经向荆州发出过一封招贤令,将荆州视为自己的疆土。

    蔡瑁意欲扶持刘表上位,若能抢先一步立威定调,那就罢了,偏偏南面的战报送抵襄阳、来到他们面前的同时,蒯家也收到了消息,于是抢先一步放出了檄文。

    那就好分辨了。

    谁强,谁就是荆州刺史。

    洛阳距离荆州更近,还取得了优势,凭什么说刘备不是荆州牧?

    刘表匆匆上前,扯过了那封誊抄下来的檄文,明知自己此刻应当镇定地看清其上的文字,他还是难以避免地眼前一黑。

    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终究已是年近五旬,不似年轻人一般好精力。

    自打他对外宣告身份的时候,他便始终觉得,有一种悬而未发的隐患,就在他的近前,让他难以安寝,现在,可算是给了他一个结果,也给了他一记迎头痛击!

    还是蔡瑁的声音从近前传来,拉回了他的思绪:“这不是仓促写成的檄文!”

    那甚至可能,不是由一个人写成的檄文。

    蒯越的文笔如何,大家都在襄阳,心中是有底的。

    而蔡瑁还从未见过,他能将话说得如此激进狠厉,不留一点给彼此挽回的余地。

    其中字字句句,全是对蔡瑁对刘表对董卓,还有对那些只知享乐逍遥的宗贼的怒骂,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精雕细琢,务求不给对面一点侥幸的余地。

    刘表的手也已缓缓地收紧,攥紧着这把捅向他的利刃。

    而他甚至还不知道,对面到底是如何说服蒯氏相助的,还是这种放低了身段的倾力相助!

    起码光靠着孙坚的武力,远远不够!

    这让他不得不去想,那个在此前还于汉室宗亲中名不见经传的刘备,是不是有着远超过他想象的本事。也正是这样的人,效力在了刘辩,不,现在的刘秉麾下。

    “德珪,你现在有两个选择。”刘表艰难地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一个,是现在就将我捆了,送到刘备和蒯越的面前,说你蔡氏看错了人、识错了主,现在弃暗投明也不迟,最多就是损失一笔家财。而另一个,是与我即刻离开襄阳,调集你蔡氏兵马,等我方的援军抵达,与对面再拼一把。你选哪个?”

    蔡瑁的眼神有些奇怪:“我还以为在这噩耗面前,你会选择放弃。”

    刘表毕竟是汉室宗亲,还有名声在外,若是早些软下态度来,朝廷不必非要拿他开刀。他的年岁也不小了,既是棋差一招,那就投子认输吧。为什么……

    “我已走到这一步,这么轻易地就退,让关中那边知道该怎么想?”刘表的声音有些变调,又努力恢复了平静,继续说了下去。

    “所以我若败了,关中只能得到两种消息。一个,是我刘表孤身入荆州,却识人不清,先后为蒯、蔡两家出卖,不幸被俘。又或者,是我鏖战至最后,还联系了作为后手的李傕,却终究无力回天,最终失败。这样一来,无论如何,长安那边都要善待我儿,保他周全,免得朝野上下连愿意做事的人都没了。”

    “何况,”刘表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也不认为,我们这就是输了!”

    “如你所说,蒯氏兄弟北上商谈买卖,那我姑且认为,他们此刻应在南阳,而孙坚领兵剿灭宗贼,部曲必然不少,若我们在这檄文迫压前佯作犹豫,实则速领一路精兵北上,抢先一步夺取南阳,切断荆州向洛阳的门户大道。长安朝廷的中郎将李傕即刻自武关出兵支援,与我们会师,必能站稳于此。”

    “随后呢?”蔡瑁问道。

    刘表振振有词:“孙坚此刻的嚣张行事,必不可长久,便如江夏黄氏这样的豪强名门,怎会忍受他这讨逆为由的攻伐?一旦两方开战,就是我们与当地豪强结盟之时,也是我们向这自诩正统的朝廷反击的时候!但这第一步,就需由你助我,尽快从此地走脱,向武关传讯……”

    “好!”蔡瑁回答得极是果断。

    也不知道,到底是另一个结果中的失去家产让他不能接受,还是蒯氏兄弟的先走一步,激发了他的好斗之心,又或者是刘表的计划在他看来真有不低的可行性。

    总之,这些传扬在襄阳大街小巷内的檄文,竟未能让蔡瑁府邸中冒出任何的动静,仿佛挨骂的人根本就不是他们。

    但在入夜之后,却有一行人自襄阳起行,渡河北上,消失在了夜色当中。

    更准确地说,其实是分成了三路。

    一路直奔南阳,一路前去襄阳周遭的田庄调集蔡氏的私兵,而另外的一路,则带着刘表的亲笔书信,快马加鞭地向着武关赶去。

    不过再如何快,从收信到决定再到动身,都是需要时间的。

    当李傕整兵自武关出发的时候,已是两日之后了。

    谁让他其实也并不是很确定,出兵,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刘表这厮是不是也太没用了一点!”李傕又嘟囔了一句。

    都是汉室宗亲,难道不应该先比比谁的亲缘关系更正吗?结果连别人的面都没见到,就已输成了这个样子。

    荆州的这群所谓豪强更是好笑,一听到孙坚的名字就已闻风丧胆。

    至于李儒这个谋夺荆州的计划,被对面的朝廷抢先一步识破,也派出了另一位荆州牧这件事……

    算了,且等他拨乱反正之后,再去嘲笑这个智囊吧。

    幸好,虽然如今局势不妙,但刘表没乱了心神,蔡家也没见风使舵,他也在出兵前就让人速报关中,寻求后方的支援,粗略一算,这荆州之争确实还能打。

    只是啊,对他一个出身西凉的人来说,这荆州实在不是个好去处。

    元月将近,冬日的冷风却还未尽,甚至其中仍混着汉水的潮洇之气,令他倍感不适。

    迟早还是得跟人换岗回凉州去。

    不过听说,那长安早年间也算富庶之地,如今朝廷已搬迁了过去,小皇帝又逃脱不了太尉的掌控,迟早能……

    “李将军——”前方斥候的声音忽然打断了李傕的遐想。

    那轻骑疾驰的斥候连声喊报,也带回了一个对李傕来说的坏消息。

    “前方丹水渡口,有敌军挡道!”

    “挡道?”

    “是一名黑面将军,自称是奉荆州牧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