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七零奋斗日常: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回七零奋斗日常》 110-120(第2/15页)

    但那男人来了个转折:“但是呢,报道太以偏概全了。我们了解到夏同志在运输大队的这半年认真刻苦,助人为乐,同时在救洪抗灾中不惧生死的救了非常多的人。”

    “这之前劳改没有伤及任何人,就是社会危害也几乎算是忽略不计的,要是真的因为这一点就忽视了做出的重大贡献,那肯定是不公平,也是没有道理的。”

    沈靳听了这些话,不急不躁的问:“那开货车的事呢?”

    男人笑了笑:“那件事你也没做错,在人命关天的情况下,肯定是人命为重。”

    “虽然后边的处理方式,运输队确实有失衡量。可夏同志在没有受过正规的学习,就能开货车,显然是很有天赋的,这个天赋肯定不能因为闲言碎语就埋没了。”

    国人大部分都没怎么接触汽车,培养一个驾驶员好几年,也要花费很多费用。

    要培养一个能跑远途的司机更是难上加难。

    男人继续道:“这劳动改造过后,就已经算是洗心革面做人了,再加上没犯无可挽回的大错,原则上,生产队和社会工作不得过多歧视。”

    “要是这回真的惩罚了夏同志,只会让广大劳动改造的群众寒心,不认真改造。”

    听到男人这么说,沈靳和大队长都定定地看着他。

    男人站了起来,公布了答案:“鉴于夏向东同志的贡献,所以市革委会决定在夏向东同志的档案上消除记过的成分问题,运输大队的工作维持不变,考试也不受影响。”

    说到最后,朝着沈靳伸出了手:“恭喜了,夏同志。”

    沈靳也站了起来,和他握了手。

    苏窈在外头等了十来分钟,就看到那几个人从里边出来。

    苏窈和沈靳相视了一眼,忙招呼道:“今天请席,几位同志大老远跑来,先吃了饭再走吧。”

    穿着中山装的男人摇了摇头:“不了不了,这会还要赶回市里,就不用客气了。”

    “我们就先回去了。”

    把人送走了,所有人都看向了大队长和沈靳。

    苏窈问:“什么情况?”

    大队长笑了:“啥事都没有,甚至还消了档案上的成分问题。”说着,拍了拍沈靳的肩头:“现在向东可是个清清白白,没有污点的体面人了。”

    苏窈顿时松了一口气,这事总算是过去了。

    大家伙都走了,苏窈才问:“报社那边,也就是那篇报道怎么处理的?”

    沈靳:“这点倒是没仔细说。”他琢磨了一下,随即轻松笑道:“肯定不会置之不理。”

    *

    一行人坐上了汽车,中山装的男人就说:“一会到玉平县,去一趟报社。”

    另一个人问:“科长是想去问报道谁写的?”

    被叫做科长的男人面色肃严:“报道我也看过,这写报道的人思想觉悟太过偏激,要是不重视,恐怕这次就算市里的决定,都能质疑,继续挑起社会争端。”

    “也是,就因为这报道,都不知道乱成啥样了,听说还有农场因为这篇报道而罢工呢。”

    这劳动改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小错进去的。

    这报道一出来,再有人煽风点火,这只怕不止一个劳改农场罢工。

    事情闹得太大了,要是这回处理不当,就会越演越烈。

    领导的意思,就是把这件事平息下来,绝对不能传出市外去。

    那么现在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第112章 第112章女记者的惩罚

    市革委会的几个人到了玉平县的报社,还没进去,就在报社外头看到围了一群民众。

    甚至有一个也穿着白衬衫,一看就是文化人的年轻男人拿着大喇叭,大声道:“我们不是闹事,只是想知道为什么就因为盲流而劳动改造了三个月,就否决了夏同志的所有贡献?”

    “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犯一点小错,人人都做错过事,可为什么就针对这一件事,非得把受过荣誉的救人英雄弄得前途尽毁?”

    听到这些话,市革委会得几个人面面相觑。

    “这之前不是只去了运输大队么?现在都来了报社了……”

    科长神色严肃了起来:“这件事必须得更加重视了。”

    报社内,报社的总编扶着额头地坐在位置上,面前站着的是之前去运输大队采访的几个人,还有负责审核的副主编。

    听着外头的声音,既生气又无奈:“我就去市里开了个会,你们怎么就能给我闯了这么大的祸?”

    女记者梗着脖子道:“总编,我觉得我没有做错,我只不过是揭露了一些事实而已。”

    总编深吸一口气抬起了头,定定地看向她:“你那是揭露了事实吗?你那是妥妥地挑起对立,煽动社会的动乱!”

    无端被指控的女记者立马愤忿道:“总编你这根本就是危言耸听,我只是揭露了运输大队工作疏忽,不公平,做事有失欠缺,怎么就成了挑起对立,煽动社会动乱了?”

    总编忽然冷笑了一声:“你听听外头的声音,这不叫乱,还有今天一早,市里给报社打了电话,就因为你这个报道,把那些劳动改造的人贬得一文不值,就算做天大的好事也抵不过三个月的劳动改造,人家农场的人直接罢工了,你再写几篇这样的报道,直接就暴乱了,这还不算煽动?”

    女记者一愣:“这、这怎么能算是我报道的错呢?”

    “不算吗?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什么错都没有?”

    女记者没说话,但梗着的脖子和表情就是这样的。

    总编问:“你们当初进报社的时候都要培训,培训的第一堂课学的是什么?”

    戴眼镜的助手应道:“手里的笔,不仅仅是笔,也是一把不见血的刀子,所以用这把刀子的时候,要更加谨慎,要更加严谨,很有可能有时候自己觉得正义,是对的事情,恰恰是错的,会煽动舆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伤害。”

    大概是太久太久了,女记者显然已经忘记这第一节课了。

    听到这些话,沉默了下来,一会后,又嘴硬道:“可我也只是揭露事实。”

    副主编忙用手肘撞了撞她:“你别说话了。”

    主编还想再说什么,这会外头忽然传来了敲门声。

    “主编,市革委会有领导来了。”

    听到市革委会的领导来了,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主编立即站了起来,指向女记者:“你呀你呀,我都没法子帮你了。”

    女记者表情都傻了。

    主编开了门,正想去迎市革委会的人,却没想到,一开门,就看到了几张陌生的面孔。

    中山装的男人拿出了证件本子,说:“我是来调查《好人好事是否能抵过成分问题?》这边报道的。”

    主编愣神了一下,忙迎道:“领导请进。”

    科长环视了一眼屋子里头的几个人,然后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