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回七零奋斗日常》 110-120(第5/15页)
夏苗,然后也给夏禾喂了小半碗粥。
苏窈听到了声响,掀开了眼缝,见沈靳在带他们,闭眼翻身继续睡。
这俩孩子都吃完早饭了,苏窈还在睡,沈靳小声提醒夏苗:“你娘上工太累了,今天就让她多睡一会儿,你看着点弟弟。”
夏苗小小声地应了声“好的。”
苏窈也没睡太久,这八点多,外头就开始热闹了,她也就被吵醒了。
起来洗漱后,吃了沈靳给她留了早饭后,就带着俩孩子去霍老家拜访。
今天赶巧,碰上霍老正准备给清清做针灸。
苏窈进了屋子,朝着霍老唤了一声:“老师。”
转头看向坐在椅子上的刘清清。
“清清。”
苏窈旁边的夏苗挂着笑,像个小太阳一样,挥手:“清清姐姐。”
眼里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看到她会害怕,小姑娘脸上只有开心。
许是见到了相熟悉的人,清清脸上才有了表情,眼中也有惊喜,声音轻细的喊:“婶婶,苗丫,禾子。”
霍老瞥了苏窈一眼,说:“正好,你来瞧瞧,听说你们两家生产队就隔个几里地,以后学会之后,也不用跑这么远。”
说着,朝外喊:“老婆子,帮忙看下孩子,我教春华针灸。”
老太太应了一声“好”。
苏窈带着两个孩子出了院子,把夏禾给老太太。
老太太抱上夏禾,掂了掂:“禾子长肉了呢。”
看向苏窈:“孩子会走路了吗?”
苏窈笑:“刚会扶着床走几步,但想让他多爬爬。”
多爬爬,长大的平衡感才会更好。
苏窈到水缸处洗手,老太太压低声音说:“这兄妹俩也是苦得很,这做哥哥的,每天早上六点就把妹妹背来了,然后又着急忙慌的赶回生产队,中午那会又准时来背着他妹妹回去,继续上工,都不带休息的,迟早会熬出病。”
“还有那双穿着草鞋的脚呀,一瞧新磨起来的水泡和旧茧子,听说也不是同一个娘生的,只是堂兄妹。”
苏窈闻言,脸上也多了几分凝重。
谁的生活都不容易呀。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原本还觉得他们成分不好,怕被人发现了是个麻烦,但现在看看,也是可怜人,也没办法把人拒之门外。”
苏窈转头看了眼屋子,晃了晃手上的水珠子,和夏苗说:“苗丫你在院子里玩一会。”
苏窈进了屋子,跟在霍老的身边。
霍老道:“针灸,热敷已经半个多月了,还需要持之以恒。”
转头看向苏窈:“得空就多来几回,等学会了,你就去给她扎针,热敷。”
苏窈点头:“行。”
折腾了两小时多,才针灸热敷好。
苏窈从屋子出来,在堂屋陪孩子玩的老太太喊:“我早上买了几个梨,炖了点猪肺汤,你去盛点喝,顺道给清清也端一碗进去。”
堂屋地上铺了席子,老太太拿了些孙子玩的旧玩具给两个孩子玩。
苏窈:“我就不用了。”
老太太:“你不用,也要给两个小孩子喝一点。”
苏窈笑了笑:“也成,谢谢。”
她去厨房端了两碗猪肺雪梨汤出来,端进了屋中,放一碗在桌上:“老师歇会,喝点汤润润喉。”
说着,把另一碗端给清清:“黄奶奶也让我端一碗给你。”
清清小声道:“我喝水就好。”
苏窈放在她的旁边,温笑道:“放一会,凉了再喝。”
苏窈从屋子出来,又盛了一碗来喂两个孩子。
喂完了,附近厂子广播响了,是下工的时间到了。
苏窈和霍老道:“我在县的招待所住下了,明天下午才回去,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都来这和老师学点知识。”
老太太闻言,问:“那生产队里的活咋办?”
苏窈:“现在我那口子又可以在运输大队工作了,考核过了,每个月多两块钱的补贴,日子也可以宽松一点。”
老太太:“是了,我也听说了,你家那口子在两个运输大队的名次中取得了第二的名次,报纸上写了,就是菜市上也都在议论这件事。”
苏窈:“之前的那篇报道闹得沸沸扬扬的,所以格外关注这件事。”
提起这件
事,老太太感慨道:“虽然确实折腾人,但这档案上的成分问题被消除了,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苏窈笑着点了点头,抱上夏禾,说:“那我们先回去了。”
老太太:“不在这吃了?”
他们家日子过得去,也不缺吃的。
苏窈摇了摇头:“不了,我家那口子打了饭菜回招待所。”
苏窈带着俩孩子回到招待所,却在道上遇上谢东伟。
这县城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算多大,遇上熟人也不奇怪。
苏窈原当作没看见,才从旁走过,身后就传来了谢东伟喊她的声音。
“李春华同志。”
苏窈脚步一顿,并没有当作没听见,转身看向几步之外的谢东伟。
“有事?”
谢东伟迟疑了一下,才说:“我听说了夏向东的事,恭喜了。”
苏窈点了点头:“没啥事的话,我就回去了。”
苏窈的态度平淡,就好像对待一个问路人一样。
谢东伟似乎也没什么话可说了,点了点头。
苏窈转身带着俩孩子离开,心情也没有被影响。
沈靳因为谢东伟被抓,但不可否认,沈靳得到机遇也是他。不然,沈靳要出头还要走更长一段路。
所以,现在谢东伟不论对沈靳,还是对苏窈来说,就是一个认识,但碰上面了,也不需要打招呼的人。
第115章 第115章挣外快
九月份,沈靳跟车,在国营食堂听到了恢复高考的风声,有了风声,也有了理由去购买高考的书。
显然有和他一样想法的人也多,走了好几家书店,才凑齐两套高中的书,和一套初中的。
之前苏窈在废品站买了十本书也就一毛钱,现在两套书却要一块钱。
按照这个价钱走势,估计到时候一套书都能再在后边加一个零。
沈靳给在杭市的蒋仁捎了信过去,一句不提高考,只隐晦地说现在风向变了,现在学知识的书特别抢手,以前按斤称,现在都按本来收钱。
能不能反应过来,就看他自己的领悟能力了。
再说沈靳这一回长途跟着跑了五天,能歇两天。
经过红扬公社,他把车停下,收拾东西准备从这走回家里去。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驾驶员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