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80-90(第14/18页)

,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住。

    脉案虽未流出,可淮王殿下席间吐血不止的模样,除了中毒不作他想。此外,这两日太子殿下与昭王殿下都被留在宫中,愈发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你怎么看?”孟府内,孟庭合上了书房房门。

    原本私下里与熙儿相处,他总会留一扇窗子。但今日交谈的事太过敏感,也恐宣平侯府人多眼杂,他们才选择清静许多的孟家。

    无凭无据,顾宁熙只说自己的结论:“不可能是昭王府动的手。”

    她清楚昭王殿下的心性和为人,就算与淮王交恶,就算夺嫡之争步步紧逼,他也不屑用这等下作的手段。

    “那便是——”孟庭压下声音,“是淮王殿下自导自演?”

    他不了解昭王,但他相信熙儿的判断。

    此案陛下虽说交付有司秘密查探,但四方总有消息传出,亦很难查到其中来源。

    淮王殿下中毒的时机颇为微妙,正好是选在河北军营中,种种证据都指向昭王殿下。

    况且他还特意选在庆功宴上捅出此事,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孟庭道:“安排得步步缜密,如此水到渠成,反而惹人怀疑。”

    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陷害,目标唯有昭王府。

    顾宁熙不语,强迫让自己客观些许:“但这般明显,有时候也会让人揣测,昭王府正是仗着自己是最大的嫌疑对象,行事无所顾忌。”

    孟庭明白顾宁熙的意思:“况且河北军营中昭王殿下大权独揽。就算查明真相,并非昭王府所为。但淮王乃昭王殿下的亲弟弟,恐怕陛下也得治昭王殿下一个失察之罪。”

    卷入夺嫡混战中,刑部和大理寺还不知该如何头疼。

    顾宁熙没有更多的凭证,沉吟道:“那便先从谁获益最多来看。”

    淮王重伤,昭王被疑,最大的得利者是——

    东宫太子。

    顾宁熙轻摇头:“太子殿下为人素来宽和,有时反而失于果决。他对淮王殿下这个同胞的弟弟,也一向是疼爱有加的。恐怕未必忍心下此狠手。”

    孟庭道:“或许越亲近越信任,反而越没有防备。”

    案情扑朔迷离,东宫、昭王府、淮王府,似乎没有一家能完全脱得了干系。

    顾宁熙道:“但眼下,仍就是东宫那边占了上风。”

    河北大捷,陛下本应该厚赏昭王殿下的。但对着这个功高震主的儿子,恐怕陛下已犹豫许久。庆功宴上这一遭,正给了陛下名正言顺的拖延的理由。

    “顾大人!”

    见到一乘熟悉的马车,孙敬赶忙放下手中事,上前打了招呼。

    顾宁熙下了车驾,笑问道:“孙总管在忙什么?是我打扰了。”

    孙敬乐呵呵的:“顾大人说的哪里话。眼看着要入秋了,朝廷向河北前线运送大批军资。依陛下的吩咐,宫中与王府也正为昭王殿下准备些东西。”

    平日里,昭王殿下并非与士兵同甘共苦的性子。殿下有言在先,与将士一同吃苦的主帅未必是好主帅;能带领将士们打胜仗、建立功勋的主帅,方能让人心甘情愿追随。

    但殿下话是如此,真到了战场上拼杀时,那可是身先士卒,完全不顾及己身,甚至两天三夜不解甲的。

    殿下的坐骑,在战场上已经折了四匹。

    顾宁熙看侍从们有序搬运物件,衣物、药物一应俱全。

    孙敬福至心灵:“顾大人若有书信,或是其他什么东西要捎给殿下的,也可随车队一并带去。”

    顾宁熙神色一顿,笑了笑道:“我能有什么要给昭王殿下带的?孙总管说笑了。”

    她谢过孙总管的好意,没有多搅扰,先行告辞。

    他将可用的舆图已如数交给谢谦:“还好你领兵在外,能自由许多。”

    旨意上最后新添一句,明令武安侯可相机行事。

    “亏得有殿下当朝替我转圜,否则这一仗我真不知该如何打。”

    这两日在淮王府中议事,朝中为淮王配了不少得用的偏将、校尉,实力不俗。

    谢谦被排挤在外,对此早有准备,只守好自己的相州一线便是。

    他是打心底不服气那位所谓的主将。

    陆憬轻叩桌案,孙敬奉昭王殿下的命令捧来剑匣,交予武安侯。

    “殿下,这是——”

    谢谦吃了一惊,匣中赫然是昭王殿下的佩剑。

    陆憬道:“收着吧,以防万一。”

    甄源与秦钰先是一愣,尔后了然。

    怀澄率军离京,明面上总要听命于主将。

    真有什么迫不得已的万难局面,在军中,昭王殿下的佩剑会比军令更有分量。

    纵然他们都不在,有了殿下的佩剑,怀澄便能多三分保障。

    “保全自身,切莫冒险。万事有本王替你担着。”

    分明说好了今夜少饮酒,但此情此景,谢谦将自己的话语抛诸脑后。

    “臣定凯旋归来,殿下安心。”

    言辞掷地有声,甄源和秦钰亦不免动容。

    谢谦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从最初决心投向昭王殿下的那一日起,他便知晓,昭王殿下会是值得他一生追随的主君。

    空酒盏掷于桌案,窗外圆月清辉落了满地。

    河北一事由秦钰分领,谢谦合了秘报。殿下在京城中,陛下与东宫合力收了殿下兵权。一旦河北有异,且看帝王如何决断。

    此事暂且不急,陆憬道:“赵建安身畔那位国师如何了?”

    秦钰便道:“他识时务,殿下安心。”

    这位国师在民间颇有名声,无人能说清他年岁几何,都道他已是半仙,有通天之能。

    赵建安更是对他的话语深信不疑,奉为座上宾。

    依殿下的命令,秦钰破夏国都城后,着意藏起了此人。来日殿下若起事,便可借这位国师造势。

    如今宋国师正被安养于京郊一处别苑,潜心修炼。

    “好。”陆憬淡淡道,正可试试他有几分本事。

    河北的军务议完,接着再论淮王府私下扩充府兵一事。

    这件事淮王做得隐蔽,只怕连东宫那边都不知晓全部实情。

    “大约有多少人,可探清楚了?”

    谢谦道:“还须一些时日,也恐打草惊蛇。”

    明面上淮王府乃东宫拥趸,但陆憬料想这位六弟的性子,未必对皇兄全无异心。

    一桩桩政事议完,已是黄昏时分。

    谢谦三人正欲告退时,发现殿下也命人备好了车驾要出府。

    “殿下还有何事?”甄源奇道。

    陆憬语气轻松,不见午后政事的烦心:“去见个人罢了,无妨。你们且回府休息。”

    在昭王府中宿了三日,最后一日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