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90-100(第21/22页)
地里不知还有多少身份不明之人。
背后的主使处心积虑将他们安插在此,必定心怀不轨。
屏风后,顾宁熙挽起了没过手腕的衣袖。
她梦境中的那场行刺,能在营地中掀起如此大的风浪,果然这么早就开始布局了。
等陆憬归来,对上他的目光,顾宁熙道:“我也想去听审。”
第 100 章 算账
事涉君主安危,兹事体大。
顾宁熙只当陆憬答应了,伸手去够榻边自己的锦袍。
怕他反悔,顾宁熙赶忙更衣。然而当解开一半寝衣系带时,她后知后觉他还站在原地。
榻前陡然静了一瞬,顾宁熙抓住系带,仰眸默默与陆憬相视。
虽说……但是青天白日,就这么在他面前宽衣解带,顾宁熙总感觉说不出的古怪。
况且每每行事时,都是他来褪她的衣裳。
顾宁熙一时进退两难,若是直接套上外袍,但这是他的寝衣,袖口长了一截,很容易让人看出端倪。
她好半晌没有动作,见对方毫无反应,顾宁熙厚颜道:“陛下能不能……先回避一二?”
阳光洒落书格间,藏书室中一派静谧。
女郎全神贯注于手中书册,帝王未着人通传。
翻过两页,余光瞥见一角白色锦袍,顾宁熙心中一惊,手中书册险些掉落。
“哎。”
好在她眼疾手快接住,松了口气:“陛下来时怎么没声音。”
见帝王目光稍落在这册书上,顾宁熙乖乖将书交到他手中。
陆憬略略一翻,也是一本志怪书籍。在天源阁中存了应该有些年头,书页泛黄。
“不是害怕么,还敢独自看?”
顾宁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是想让他陪着,让出了一半位置,仰眸看他。
简简单单的动作,叫人没有办法拒绝。
这一册书皆是由短篇故事编纂而成,顾宁熙往回翻两页,方便人可以从头看起。
她等着他赶上进度,思绪渐渐从书中抽离时,才后知后觉身畔有些低气压。
靠得近,顾宁熙侧首就望见郎君清隽如画的眉眼,无一处不矜贵。
他方与谢谦议完政事,顾宁熙自然而然以为是朝堂有什么烦忧之处。
她想起从前姑姑的教导,要擅于揣摩郎君的心意,要做个知情识趣的美人,才能长长久久抓住对方。
姑姑们悉心的指点顾宁熙已然忘却,唯一清晰记得的只有自己当时的心不在焉。
书到用时方恨少,顾宁熙今日算是切切实实体会了一把。
她俏皮一笑,眼波流转间顾盼生辉。
虽未施脂粉,但女郎白皙如玉的面颊透出些许粉晕,叫人情不自禁想要靠近。
四目相望,小小一间藏书室中呼吸可闻,彼此气息都乱了几分。
“陛下真是——”
女郎低低一笑,慢吞吞抬首,在郎君侧颜轻印下一吻。
微风轻荡,一池春水明明白白搅乱了。
翌日午后,宫廷的姚尚仪奉帝命入明琬宫,前来指点宸妃娘娘琴艺。
姚尚仪出身官宦家族,在仁宗一朝时被礼聘入宫,执掌宫中司乐司,颇有资历。
“下官拜见宸妃娘娘。”
“尚仪请起。”
顾宁熙吩咐人看茶,宫中盛传姚尚仪醉心琴艺,一把七弦古琴可奏天籁。
三五曲听罢,饶是顾宁熙不好琴道,亦感慨传言非虚。
这么一位名家教授自己琴艺,道一句大材小用不为过。
“宸妃娘娘请。”
顾宁熙与姚尚仪对坐,拨了拨自己面前放着的一把古琴。
姚尚仪谨遵圣命,授业一板一眼。
“不知宸妃娘娘从前可学过琴艺?”
“略知一二。”顾宁熙诚恳道,“不过许久未碰,已然忘得差不多了。”
此话挑不出错处,身为大家闺秀,怎可能不懂琴。
姚尚仪请宸妃娘娘试了几个调,心中约莫有数。
她授琴,惯例先从琴派与琴曲说起,要初学者通晓七弦琴历史。她信手弹奏的几段曲目,琴声自指尖淙淙流出,令人闻之欲醉。
这一项宸妃娘娘似是知晓不少,姚尚仪接着以手中古琴为例,讲授琴弦、琴面、琴轸种种。
顾宁熙心底叹了口气,认真听着。当世名家教授自己琴艺,若是潦草应对,实在是对不住尚仪大人。
孺子可教,姚尚仪暗暗点头。初学者的琴选用讲究,不过宸妃娘娘弹奏的这一把琴是陛下亲自从库房中择选的,再相宜不过。
午后茶歇光景,顾宁熙道:“听闻陛下的琴艺,也是尚仪所教?”
相处数日,这对师徒已然熟识些许。
姚尚仪尔雅点头,不见骄矜之色:“回娘娘,正是。”
顾宁熙问话问得得心应手,原来陛下七岁起学琴,太后娘娘精心为他择了数位夫子。
本朝皇子循例虚岁六岁进学,但作为唯一的中宫嫡子,陛下堪堪过完四岁生辰,太后娘娘便向先帝请了恩旨,令他同几位兄长一道上书房。
“陛下天资聪颖,每每散学后,再于凤仪宫中习琴艺,三日一回。”
君子六艺,未来的国之储君皆不能落于人后。
对于孩童而言,难免苛刻。湛蓝澄澈的天幕下,重重殿宇的琉璃瓦折射着金色光芒。
册封礼官持节在前引路,宫道旁,时有宫人跪地行礼。
“宸妃娘娘万安。”
陌生的一个称谓,却代表着宫中无上殊荣。
日过午时,翟车停于一座华丽宫苑前。日光透入菱花窗格,手头这本书落笔平平,不堪卒读,顾宁熙将几页飞快翻过。
顾姗在书案后凝神背书,夫子前日留的课业,她背了两日,囫囵能记个大概。
夫子道这篇文章写得甚好,她拿与三姐姐看时,她也言古文字字珠玑。
夫子留了四日时间,顾姗最初背得艰难,尤其有两段文字晦涩难懂,她一知半解。
到三姐姐这里,听她死记硬背,三姐姐便取了书册对她重新讲演。夫子掉书袋,授课时总爱引经据典。三姐姐却不同,言谈中少有杂章,道理深入浅出,叫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虽没有旁搜博采,但就是直觉地让人知道,三姐姐必定读了不少书。有时顾姗都觉稀奇,经史子集,但凡她提到的,好似没有三姐姐未读过的。
“错了。”
窗边女郎分神开口,顾姗低头一看,果然漏了一句。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抬首看去时,三姐姐随意翻了一页手中书,目光仍在书册上。
顾姗以手支颐,忍不住多看了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