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100-106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100-106(第12/13页)

径自在自己的书案后坐下。

    连陆憬吩咐人准备的她喜欢的点心,她都暂且推到一旁。

    近来她手中最要紧的一桩政务莫过于三月中旬的春闱,应考的士子名录礼部尚书已确认无误,抄录两份送入御书房中。

    顾宁熙大致估了人数,今年应考的士子比她那一年多出近一倍。

    朝廷选贤举能,士人们当然想在新朝大显身手。陆憬低眸瞧着有了几分醉意的人,她眼眸亮晶晶的,面颊莹润柔软,如盈月一般。

    他将人抱起,带去榻边坐下。

    顾宁熙手向后扶在榻上,由着眼前人半蹲下为自己脱锦靴。

    陆憬掂那分量不轻,失笑道:“你这双鞋到底有多高啊?”

    在榻上时他就发觉,元乐的身量与平日里见到的稍有不同。

    “没有多高啊!”顾宁熙重复他的话。隔出两日在御书房外见到谢谦,顾宁熙打了照面,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谢谦先干笑两声,自从知晓顾大人是女郎,又是陛下的心上人,那往后相处起来不免要更有分寸些。

    但他心底仍视顾宁熙为友,与顾大人相交甚是愉快。

    “顾大人请。”他如常道。

    顾宁熙对他笑了笑,与谢谦一前一后进了御书房,

    韦范已在御书房中等候,今日陛下召他和武安侯前来,是为重新划定地方州县。

    顾宁熙在旁,则是便于随时拟旨。

    大晋舆图悬挂于御书房中央,中原一统,从前代以来,到各方诸侯割据,地方设立的州前前后后加起来竟有七百余个。

    其中有些州只下辖一个县,完全可以撤并,精简官员。

    此事陆憬交由韦范主理。除了州县外,先前为方便大晋对外用兵临时设立的行台,以及负责管辖数州的都督府也要相应裁撤。谢谦熟知军务,便由他协助韦范。

    二人领了皇命,顾宁熙书就旨意。

    至于州之上如何管理,三省议事也有了结果。

    州之上设道,但道只作为中央划分的监察区域,不设常驻官员。如此可避免道——州——县三级中的冗官问题,又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韦范新任门下侍郎,年纪轻轻官拜四品,成为门下省实际的长官。只要完成州县撤并这桩朝廷大事,便可顺理成章升任侍中。

    政事从未时初议到申时中,孙敬带人上了些茶点,御书房中稍作歇息。

    今岁的贡茶,顾宁熙抿了一口,入口苦涩,回甘亦不明显。

    大约是新茶的缘故,她喝不习惯,微微蹙眉,对陆憬摇了摇头。

    陆憬示意孙敬重沏一盏茶,又递了块糕点给顾宁熙,替她将茶盏摆得远些。

    一系列动作全数落入谢谦眼中,哪怕不好茶道,他还是拨了拨茶盏装出品茗的模样。

    他以余光撇向韦范,见对方一心一意扑于舆图中,对御书房中事一无所觉。

    谢谦再一回头,陛下与顾大人好似坐得更近了些。

    他长长叹了口气。

    她越想越不服气,赤足蹦下了榻,非要给他看看前后的差别。

    “没有多少区别吧?”今日非顾宁熙在御书房当值,将午后事务早早处置毕,她告了一个时辰的假。

    舅母五十寿诞将近,顾宁熙要为她预备一份寿礼。

    孟家现在由顾宁熙代为照管,府上人口简单,外祖母与舅母又一向节俭,日子平和安乐。只要她们二位身体康健,便可称心遂意。

    表兄每月都会寄回两封家书,他在江南一切安好。

    外祖母与舅母不通朝政,顾宁熙只含笑向她们解释,等表兄从江南归来,升官指日可待。

    顾宁熙吩咐马车停在瑾华阁外,这是京都最有名望的三大珍宝铺子之一。顾宁熙想舅母喜欢翡翠,瑾华阁的玉石品质乃其中最佳。

    掌柜平日里多与京都达官显宦打交道,当然知晓宣平侯府的名号。

    这个时辰铺中客人不多,掌柜热情地接待了顾宁熙,吩咐铺中伙计取了好几件翡翠饰物来。

    顾宁熙点了几样细观,逐一权衡过,最后挑中了一对翡翠手镯。

    舅母不喜装扮,珠钗无用,镯子却是可以长久戴在腕上养着的。

    顾宁熙在光下比对,这对玉镯水头极好,掌柜开价三十贯。

    差不多是她四个月的俸禄,还好她有院子的租钱贴补。

    既不曾离京,原本想要折了现银的小院便留了下来,照旧租赁给他人。

    租钱表兄分文未取,顾宁熙便将他那一份用到了孟家。

    虽说玉镯价格稍高,但顾宁熙可以接受。

    “好,没有。”

    秋夜里天凉,陆憬生怕她着了凉,将人托臀抱了起来。

    顾宁熙小腿绕上他劲瘦的腰身,这下子如愿比他高出许多。

    烛影柔和缱绻,映照出他俊朗好看的眉眼。

    顾宁熙忍不住低头去亲他,唇齿交缠,陆憬将人横放在榻上,便开始解她的锦带。

    半醉了的顾宁熙仰面看他,乖觉由他动作。

    一件件衣裳堆叠在地,帷幔挥下时,顾宁熙冒出一句话。

    “你就不能多练一练?”

    顾宁熙仍有些瞌睡,交代道:“让膳房熬些滋补的药粥,午后我们去朝宸宫一趟。”

    话毕,她又睡了回去,温嬷嬷便按吩咐办事。

    原本以为没什么大碍,用罢午膳到了朝宸宫中,顾宁熙才发觉陆憬的风寒有加重倾向。

    按高进的话,陆憬午膳前仍在御书房处理政事,直到眼下方回来休憩。

    太医开的药方熬好送上来,殿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说是侍疾,顾宁熙也做不了什么。只安坐在一旁,瞧着陆憬喝了苦药,顺手递了一枚蜜饯过去。

    陆憬惯来不喜甜,却接过了顾宁熙手中的果脯。

    “朕无碍,回去歇着罢,莫过了病气。”他道。

    顾宁熙眉尖轻蹙,倒不是担忧陆憬的病情。只是平心而论,她的确不想陆憬在眼下出事。

    北齐朝中看似平顺,实则暗流涌动,皇权更迭频仍。若是陆憬镇不住朝廷大局,新的权臣上位,对徐州、对顾家会多一分风险。

    况且入宫以来陆憬待她尚可,至少从未在衣食用度上克扣过她。

    “陛下可要用些膳食?”

    她带来的粥还温热着,亲自盛了半碗出来。

    陆憬用了些,顾宁熙便功成身退。

    趁着朝政的空隙,高进代内廷来请示今岁万寿节的安排。

    虽说有尚官六局分理,万寿节一应都有仪程,但仍需有人坐镇。

    一般而言当仁不让是后宫之主操持,只不过陛下尚未立后。

    后宫无主,还是有诸多不便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