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100-106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100-106(第7/13页)

宁熙离席比原定的时辰早了两炷香,正巧她还有些饿,走了几间店铺,到不远处的德丰斋坐等。

    她在风月之所从不敢多用席间饮食,而德丰斋的点心则是名盛于京城。

    顾宁熙要了一碗粉蒸酥酪,一碟芙蓉糕,一碟金叶酥,一碟吉祥果,一碟佛手卷,再要一份榨菜鲜肉的酥饼,一份酥肉,咸甜适口。

    如此多的吃食,伙计望了望有几分醉意的俊俏郎君,不敢轻易答应。

    顾宁熙摆摆手:“每样先挑一两块端上,其余的走时包回府中。”

    “得嘞,您稍等。”

    顾宁熙挑了个靠里间的位置坐下,酥饼是师傅现烤的,她瞧那面团渐渐膨开,香气扑鼻。

    天边惊雷乍响,天还没黑透时,下起了瓢泼大雨。

    顾宁熙淡定吃了半块佛手卷,望雨势急促。

    街上已无行人,显得有些冷清。

    因骤雨的缘故,天黑沉沉的,催人归家。

    直到过了约定的时辰许久,顾府的马车还是未出现在街头时,顾宁熙难免有些心焦。

    她猛然惊觉,自己白日出门时,莫不是与李叔交代错了地方?

    她越想越觉怀疑,雨帘细密如织,比方才倒是小些。从华乐坊回双仪巷,还剩好一段路。

    顾宁熙一时没有主意,干脆坐回位上,又要了一盏桂花饮。

    瑞王偏爱的玩乐之所总在那么几处,雨势不停,或许怀月发觉端倪能转来此处。

    华乐坊中依旧歌舞升平,顾宁熙转动银勺,还好明日是休沐,无需担心。

    德丰斋的伙计客气来问上一句,何时为客官包好点心。

    “不着急。”顾宁熙心里亦没底。

    枯坐许久,她听雨声滴答,都有些昏昏欲睡。

    她依旧没等到顾府的马车,却意外撞见了另一位熟人。

    “长毅!”待顾宁熙反应过来时,已然唤了出口。

    雨幕中,长毅得主子一声吩咐,停下马车。

    太子殿下修长如玉的指节挑起马车侧帷,骤然见到太子,顾宁熙愣了片刻。

    夜色下她后知后觉,这辆马车与前时出城的那辆,似乎有些相似。

    她扯出一抹笑:“殿下安好。”

    陆憬声音无波:“何事?”

    横竖已经叫停了车驾,顾宁熙厚颜道:“殿下如若顺路,可否,可否捎我一程?”

    长毅:“……”

    马车停至檐下,长毅跳下车,替顾大人提上四包精致糕点。

    顾宁熙坐到车厢内熟悉的位置,又粲然笑了笑:“多谢殿下。”

    转头她交代长毅:“放这儿就行。”

    甜腻的脂粉香气搅了车内原本的沉水香味道,陆憬微不可察地蹙了蹙眉,打量过眼前人。

    想也知道,她是从何处而来。

    白瓷描金的茶盏中盛了温水,陆憬递到顾宁熙面前。

    顾宁熙受宠若惊接过,反应还慢了一拍。

    眼下这光景,所有人对首辅旧党都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还有人敢登门。

    顾宁熙放下手中物什:“可有名帖?”

    阳光和暖地照着,脚步声匆匆往前厅而来,声音中难掩激动。

    “顾哥哥!”

    顾宁熙望着跑向自己的小姑娘,随她露出了两分笑意。

    “秀娘,慢些。”

    袁秀提着裙摆跑到她身前,又规规矩矩行了个礼:“顾大人安。”

    一早知道能来见顾哥哥,她特意带上了新做的裙装。

    杏黄的袄裙,成了冬日里一抹难得的色彩。

    “天寒地冻,你们怎么进城了?”

    “爹爹要押送今岁的贡米,听闻新帝登基,带我见见京中世面。”

    小厮去采买回几样糕点,怀玉张罗着待客。

    顾宁熙仔细端详眼前的袁秀,两年未见,这个她从淮扬府带回的小姑娘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

    “吃些点心吧。”她笑道。

    袁秀却顾不上,久别重逢,她有许多话想对顾大人说。

    她眸中丝毫不掩饰仰慕与感激之情。那年家乡水灾,多少村落毁于一旦。她还只有十二岁,抱着截枯木,在洪水中沉浮。一个个浪头打过来,泥水雨水混沌,视线早已模糊不清。

    饥寒交加,力气耗尽,她早就放弃了希望,随洪流漂浮。

    可就在她闭上眼,徒劳地准备放开木头等死时,一双手突兀地拉住了她。

    她那时望骤然出现的年轻郎君,衣衫浸透了泥水,与她一样狼狈不堪,却仿若天神降临。

    袁秀至今仍记得那一刻顾大人的目光,坚定而又悲悯。

    感激之语听了一遍又一遍,顾宁熙苦笑,淮阳府水患,她与太子也是恰好赈灾到此。

    洪灾当头,袁秀的父母只顾带着家中唯一的儿子逃命,全然忘了还有秀娘这个女儿。

    小姑娘在不远处的泥水中苦苦挣扎,她一时意气纵入了水中。

    虽则最后她在洪流里自身难保,还是太子领人拼力将她们都救了上来,但袁秀依旧将她视为救命恩人。

    好不顾易脱险,但父母不知所踪,未来茫茫,十二岁的小姑娘连劫后余生的喜悦都未曾拥有。

    待翟舆远去,刘尚书方抬步出宫。他目不斜视,随在他身后的那名主簿倒忍不住回望了仪仗一眼。

    不消提,当今陛下后宫中唯有一位妃嫔。金尊玉贵的宸妃娘娘,果真是气派十足。

    翟舆在御书房外落下,秦让无需通传,客客气气请了宸妃娘娘入内。

    “陛下万福。”顾宁熙摘了面纱,晨起随意挽的桃心髻垂下几缕碎发,簪了一枚福字钗。

    许久不弹,顾宁熙难免有些手生,但应付乐班已经足够。不出两日,户部散值后,谢谦寻上了她。

    顺隆衣铺的线索几乎中断,观谢谦的神情,怕是无所收获。

    顾宁熙白日里在户部累得很,此刻也没有兜弯子。谢谦既然来求教,她道:“不知谢大人可查过铺中账目?”

    顺隆衣铺明面上是顾宁熙接手,谢谦回:“顾大人到何处都先查账的习惯,可真是半点没改。”

    他命人取来一本誊抄的账目,顾宁熙圈出怡棠楼与另外两处。

    “技多不压身么。”她笑了笑,“你请人留意一二乐班的动向,若有去怡棠楼或邻近楚馆的演奏,便知会我。”

    “是,郎君。”顾宁熙犹豫片刻:“阿月,与怡棠楼相干的人,譬如进出怡棠楼的乐班,你可有识得的么?”

    “倒是可以想想办法,只是她们未必知道什么。”

    为了郎君,她愿意尽力去试试。

    留给她的时间不多,要尽快寻出些线索。

    去何处演曲,往往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