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幻: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建安幻》 70-80(第5/18页)



    膳桌上,河驴肉、庙子全羊、糗糕、火烧、豆腐、全蝎、金玉露、玉胜金等一溜儿山东特色应有尽有,生怕他们吃得不够尽兴。

    酒酣耳热之际,唐璎也终于明白了朱又华这般热情的原因。

    她未曾料到这人竟是朱明镜和朱青陌的远亲,在青州府供职数年,却始终向往建安的繁华。

    他去年原本得了个晋升的机会,却因朱青陌贪墨一案被无故牵连,遂又留在了青州府“待定”,而今吏部考核将至,故此对他们这些建安来的京官儿格外看重。

    “章大人啊……嗝……你在建安的那些‘英勇事迹’我可都听说了,我知你乃心怀乾坤之人,你……嗝……回了建安之后定要为我……嗝……说几句好话啊!”

    这位青州知府似乎不胜酒力,两盏下肚便脸颊绯红,胡言乱语地打起酒嗝。

    姚半雪的脸色阴沉得厉害,他向来喜洁,骤然闻得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嗝声传入耳中,空气中还伴随着一股似有若无的臭味,黑着脸便离了席躲到旁边去了。

    唐璎囫囵吃了几口,见他吃的不多,方欲给他夹些菜,席间又来了两位贵宾。

    是山东巡抚易显带着他儿子易启温过来了。

    易显甫一进门就瞧见了趴在膳桌上胡言乱语的朱又华,强忍着愠色朝唐璎和田利芳点了点头,免了二人的礼,目光巡视一圈,似是寻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眉眼逐渐舒展开来。

    易显走上前,见姚半雪独坐在一旁饮茶,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眉头微皱,召来小厮另设一桌,重新点了几样菜,笑眯眯地将他请上了桌。

    “我观公子芝兰玉树,雅人深致,想必您就是都察院的那位副都御史姚大人吧。”

    姚半雪拱手作揖,神色恭敬却平淡,“巡抚大人过誉了。”

    易显温和地笑了笑,亲热地为他推开椅凳,“来,赤芒,坐。”

    唐璎撑着肘,默然看着两位大人在席间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心下疑窦渐起。

    这易显可是巡抚,承旨从二品,又加衔兵部尚书,官至正二品,负责督理粮税、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之事,可谓日理万机,缘何会跑到酒楼来同一个三品御史推诿客气?

    而且……唐璎皱眉,这人对姚半雪的态度何止客气,简直称得上奉承。

    膳桌上,易显又是斟酒又是布菜,见姚半雪微微出了些汗,竟还想拿了巾帕替他擦拭,只是手伸到一半,却被姚半雪给拦下了——

    “易大人客气了。”

    缩回停在空中的手,易显有些尴尬,却仍亲热道:“好好好,赤芒来,我们吃菜。”

    唐璎看了一会儿,颇觉无趣,目光又挪向易显的儿子易启温。

    那易启温便是唐珏打算介绍给她认识的人,细瞧下来确实生的不错,面容俊秀,鼻梁挺拔,眉眼修长疏朗,是端正俊秀的少年长相。

    “小易大人是山东省的按察使。”

    不知何时,朱又华醒了酒,附在唐璎耳畔小声道:“这位小易大人虽说承旨三品,却无心官场,反而对农作物很有研究,在青州这块地儿,比他老子还得民心。”

    他似乎生怕自己不够坦诚,絮絮说了许多,恨不能将朱启温的生平讲与她听。

    朱又华又酌了一口酒,慨道:“去年蝗虫过境,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小易大人便闭了门开始研究抗蝗的肥料,却一连尝试了三个多月都未见效果,直至加了一味香肥”

    他神秘一笑,眸中盛满星光,“那香肥不仅能令土地起死回生,更能令庄稼百蝗不侵,今岁一到,各家的收成都比去岁远高了三成还不止,小易大人也因此被百姓当成了救世主。”

    这么神?唐璎表示怀疑。

    田利芳听后却眼睛一亮,跑去对桌将易启温拉到一旁就攀谈起来。

    易启温原先还有些反感,可聊了几句后却发现田利芳此人虽然穿着磕碜,行止上微有些鲁莽,于农学上却颇有研究,两人越聊越投机,聊到最后竟隐隐生了结拜之意。

    唐璎慨然,他俩倒是志同道合,一个喜欢琵琶,一个爱好研究农作物,偏生都不爱当官儿。

    谈及那味“起死回生”的肥料,田利芳疑惑道:“你那肥料当真如此神奇?”

    易启温啼笑皆非,“当然不是!”

    说起这个,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茫然,细细回忆起去岁的场景。

    “去年蝗灾时  ,我将自己锁在房中研制抗蝗的肥料,连按察司都很少去。堆肥、骨水、畜粪均试过了,这些东西纵然能使土壤情况有所改善,却远远达不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如今青州地里的庄稼能长得这般繁茂,俱是香肥的功劳。”

    田利芳还是有些疑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眼见为实,遂提议道:“易兄若是得空,可否带我去你地里看看?”

    易启温答应得很爽快,“没问题!”

    这时,一名小厮突然来报,说是按察副使来了。

    席间地位最高的易显吩咐,“让他进来。”

    须臾,一位年约三十岁上下的男子走了进来,他眼尾微有些褶皱,眼睛深邃,鼻梁高挺,带了些武人的长相。

    见了此人,唐璎浑身一震,竟是崔明和!!

    崔明和是古月的夫君,亦是已故靖王的舅舅。嘉宁二十年,古月因杀害楚夫人被黎靖北流放,他亦“自请降职”随妻去了惠州。

    古月姐姐如今仍在惠州,他为何会出现在此?

    唐璎不解,忽而想起黎靖北在南阳宫说过的话——

    “去青州吧,和田利芳一起,那里自有你想见的人,想了解的事。”

    想见的人……莫非是?!

    她强忍住内心的激动,平静地朝崔明和行了个礼。

    崔明和见了她显然也很惊讶,然而此时不是叙旧的时候。

    他是按察副使,遇事本该向易启温汇报,是以他甫一接到易启温在酒楼的消息便匆匆赶来了,可若巡抚也在,自然该巡抚最先了解情况。

    思及此,他转向易显——

    “禀大人,诸县有一农户,诨号辛老五,两个月前死了儿子,儿子死后没多久,他家的农田又离奇裂开了,便声称自己的儿子是吃了地里的庄稼死的,又说小易大人的肥料也有问题,遂跑去县衙上诉,两个月后,因不服县令、州府的判决,竟直接告来了按院。”

    听着崔明和的讲述,易显的脸色越来越沉,易启温则是一脸茫然。

    “那辛老五妻早逝,也没读过什么书,平日里就和他儿子辛询守着自家那两亩地过活,是诸县最早施用香肥的一户。”

    见两位易大人没有说话的意思,崔明和续道——

    “后来辛询一死,地一毁,他当即就将小易大人告上了县衙,结果却被知县以寻衅滋事的由头打了一顿,他不服判决,又诉到了州府,州府那头受理完亦没给他个满意的答复,悲愤之下,他竟闹去了按院。”

    易启温本就是按察司的长官,如此一来,辛老五竟是要逼着他当面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