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60-70(第16/22页)
和摩擦取屑的行为,简直是一举四得!
至于那种只有官府才有的技术到底是什么,她也不知道,需要交给上林三官来研发,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甲方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提出问题吗?!
听完之后,众人觉得脑子里又长了一些新的知识。
还参考什么,这么完美的钱币,这么有用的方法,直接复制过来使用就行啊。
五铢钱,拿来吧你!
只有张汤,觉得这五铢钱还需要再改一下,倒不是说设计不合理,而是觉得这个五铢钱用料太实诚,朝廷从此无处得利。
闻棠:……怪不得张汤死而民不思呢,这是真敢薅啊。
桑弘羊却不这样觉得。
盐铁专营已经从民中得到许多利,若是再在钱币方面动用心思,定会引起民怨。
他倒不是真的关心百姓,而是以一个商人的角度考虑这些,商人逐利,认为源源不断产生利益这种方式才对朝廷更好啊。
刘彻又问了闻棠一些其它有关五铢钱的问题,她都只答了个大概,并不是很清楚。
其实有些问题的答案,她在货币书上看到了,但为了符合自己这个只在梦境见到,没有深入了解的人设,才一直假装无知。
官员们又就此事议论了好久,都觉得直接照用这种千年后在长安流通的五铢钱即可。
刘彻:什么抄不抄的,都是朕子孙后代命令发行的钱币,朕这个老祖宗只是先提前帮这群孝子贤孙们试试,如果不合适,再帮他们改进改进。
议会结束,诸位官员纷纷离开宫殿。
趁这机会,刘彻派人招来了刚刚批斗大会的主角霍光,虽然刘彻看在霍去病的面上没有重点计较这件事,但纵马夜行是事实,还是需要将人叫到自己殿中教导一番的。
于是霍光就这么和闻棠霍去病二人擦肩而过,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阿兄和广牧君说话,而他却因为要去温室殿而不能打断他俩的对话。
不,对于霍光来讲,那不叫谈话,而叫——对口供。
对于自己大半夜在冠军侯府装神弄鬼这件事,她感觉早晚会被发现端倪,至于具体是哪边儿先露馅……
应该是霍光那边吧。
闻棠觉得自己的演技挺好的,而且能凭空取物,本身也是神仙才能有的本事啊。
她现在的想法已经从刚开始给卫青献地图时的“我是在装神弄鬼”变成了——“我就是鬼神”,主打一个绝不内耗。
并且还从这件事情中总结出一个道理,当一件事中有两个人都在撒谎,且撒谎的方向不同,甭管这件事的过程天衣无缝,最后一定会露馅。
说完感谢的话,二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间转变了话题,比如大漠风光,比如祁连霜雪,比如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比如南方稻饭藿羹之地。
霍去病自认为去过的地方已经足够宽广了,就连被五岭隔断的南越卑湿之地,他都从古籍中了解过一些。
但却从未听闻一座岛上能建立一百多个国家这样的奇事。
汉朝人认为天下九洲是一整片陆地,而大海是像湖一样堆积在陆地中间的,岛屿上的土地如此贫瘠,怎能建国?更何况是建立这样多的国家,恐怕和乡县面积差不多吧。
闻棠:土地没那么大。
“那个岛上有几十万只野人,虽然长得矮小,但却可以用来修建城墙,开凿水渠,还会种田。”
这只是闻棠聊天时的随口一说,她并非想要霍去病去打东瀛岛,这对于向来只打高端局的霍去病来说,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赵破奴就行。
但霍去病是真的很想去打这里。
二十岁的年纪,好奇心很旺盛,所以他很想亲眼去看看会修建城墙,还会种地的小矮野人长什么样子!
还有一百多个野人王国。
霍去病:出征!
然后被闻棠无情地浇了一盆冷水:“你可千万暂时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给陛下啊,如今正是积累钱粮打匈奴的重要时候,万一他听完后非要今年夏天出兵海上去打野人怎么办?”
霍去病:……
霍去病点头答应。
……
冬雪纷纷,春花开了又落,夏日时,兜里多了不少钱的刘彻原本还想给自己修个宫殿,结果刚一动了这个念头,便山东地区发大水,关西地区又有旱灾,攒了一年的小金库立刻就洒出去许多钱。
虽然之前朝会上议论的昆明池还没有建造完毕,但经过这次旱灾,众人逐渐明白这个能储水的池子有多重要。
等水池修建完成,若在遇到干旱气候,朝廷和百姓都会方便许多。
刘彻:都是朕的先见之明!
连着两件灾难,终于熬到秋日上计会,朝廷收到各个郡县带到长安的上计册,玉米虽然还没有大批量育种到能当粮食产量的时间,但因为代田法以及其它工具的推广,开垦了许多封地,戍边屯田的士兵今年收获的粮食比之前足足多了三倍不止!
看完上计册,刘彻抬头,看向丞相李蔡,笑道:“闻侍中为国有厚盛之功,卓著鸿绩,朕甚嘉之,其可堪侯爵之位,丞相以为如何?”
第68章 女侯
闻棠可是天子心腹,仙人使者,李蔡当然不敢有意见,更何况她对大汉那些功劳不掺杂一点水分,都是实打实能记载在伐阅簿上的,侯爵之位实至名归。
他答道:“闻侍中于国有功,可堪列侯之位。”
这个回答很得天子之心,正好是刘彻心中所想。
不过李蔡又道:“只是臣一人之言,终不蒙公卿之查,陛下不若按照惯例召集百官公卿,评议功劳,再行封侯之礼。”
西汉列侯听起来挺多,实际只有几百个,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食邑只有几百户的,千户以上的侯爵是稀缺之位,尤其是闻棠这种以功劳封侯的官员,流程极其严格,需要先总结功劳上报朝廷,由三公联合审核,再召集百官评议,功绩是否足够,适合多少食邑等,再由皇帝裁决,最后才能下诏册封。
作为三公之一,反正李蔡是同意了,至于其他两公八卿同不同意,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
为什么说是其他八卿,因为李蔡觉得张汤和自己一样,也是陛下说什么都会同意。
这就是口碑!
评议,那就议呗。
当年卫青幼子襁褓中封侯这件事都能随刘彻的心意,更何况现在的闻棠呢。
那时候刘彻真能称得上是一个人对抗全世界,因为就连卫登他爹都觉得这样于理不合,但霸道皇帝彻态度极其坚决,给你儿子的侯位,你儿子就必须收!
在一个秋雨连绵,天气有些凉寒的日子,朝中百官重臣聚于殿中,商讨闻棠封侯事宜,最近这几年基本每年都会对匈奴发动战争,封了不少军功侯,经过几次评议探讨,大家都对这些流程再熟悉不过了,也都清楚知道自己在殿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有重在参与气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