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60-70(第18/22页)

这样砍完匈奴勇士之后,在草原上狂奔数十里也没迷路,才成功将地图送到大将军手上的啊。”

    被误伤的李广:……

    闻棠:……

    不要传谣好吗,我没有和哈尔达对砍,是偷袭啊!

    众人看向这位齐地博士,表情中带着微微嘲笑,似乎在说:“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又有一名议郎将一张巨大的图纸卷开放到博士面前,这是新型水轮的图纸。

    “请博士赐教,”

    看到图上密密麻麻受力分析、各种零件、刻度比例、角度等,这位文科博士眼前一黑,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离家出走了。

    这一堆密密麻麻线条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啊,自己怎么一点都看不懂?

    博士:好晕。

    议郎道:“这大概就是仙人不赐给你们这些腐儒机缘的原因了,因为放到你面前你也看不懂。”

    闻棠封侯一事几乎是一边倒地通过,零星几个反对者也没蹦跶起来,评议末尾,众人写好赞同文书,上奏天子,天子以朱笔批奏,秩曰:可。

    桑弘羊:这么简单就结束了吗?

    猜到会有人反对闻棠封侯,他一个商人昨夜特意翻了很多史书,还打算用大汉第一位事功侯萧何的例子反驳,准备了很长时间,结果就这么结束?。

    甚至他连说话的时机都没找到,有一种一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感觉。

    不过也没有白准备,至少他翻完史书后,学到了知识。

    大臣们的文书刚写完不到一刻钟,长吏再次从帘幕中走出,手中换了一份诏书,正是刘彻写给闻棠的封侯诏书。

    一刻钟的时间哪够写这些啊,陛下分明就是评议开始时就已经写了。

    长吏自己先默念一遍刘彻的诏书,看看有没有生僻字之类的,这可是陛下写的封侯诏书,万一读错字了,那自己这辈子就都和官场无缘了。

    读完之后,长吏心中有数,随即张口朗声读道: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t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

    “今广牧县君闻棠承神明之灵,秉汉之醇德,思民之劳苦,献戎图而定农具,精盐铁而医糖酒,使桑织增产,玉黍降世,又有定策之功及建言之劳。为国家兴利,百姓欢欣,有非常之功,可称社稷之臣,朕甚嘉之,当裂土受爵。”

    “故以六千户食邑封棠为博昌侯,当禀国之钧,再立功勋。”

    这还没完,除了侯爵之封,还有富贵之赏,刘彻又赐给闻棠黄金二百斤,帛两千匹,茂陵田庄一座,钱两千万。

    闻棠行礼,接下自己的册封诏书:“下臣多谢陛下恩典,日后定当勤勉己身,砥砺奋进,不负陛下皇恩浩荡。”

    李蔡:陛下,爱与不爱真的很明显,您当初写给我的封侯诏书上字数还不到博昌侯的三分之一。

    这些嘉奖的话,您从未对我说过。

    至于其它流程,那要等到她封侯的典礼仪式上才能进行。

    至于具体的典礼日期,也不是随便哪一天都可以的,需要太常卿们占卜之后,选一个好日子才能举行。

    这闻棠倒是不急,反正诏书和赏赐都已经下了,板上钉钉的事,她的侯爵之位根本跑不了。

    半月后。

    今日天气晴好,微风轻拂,浮云淡薄,仿佛天宫之上的神灵也在为博昌侯庆祝。

    百官聚于清庙中,来参加闻棠的封侯礼。

    由谒者来组织仪式的进行,闻棠坐伏在殿中,金石之乐响起,谒者将光禄勋引导至她面前,闻棠一拜。

    随后光禄勋开始读闻棠的册封诏书,读完之后,闻棠二拜。

    而后举行三授礼,就是将象征列侯的龟钮紫绶金印、一剖为二留下左半部分的符节,以及丹书铁券这三样东西授予闻棠,而后她进行第三拜。

    最后一拜,起身拜天子。

    至此,册封礼成,酒宴开始。

    闻棠正式成为了汉武一朝拥有六千户食邑的列侯。

    筵席之上,许多人朝她敬酒,说些祝贺恭喜的话,闻棠都微笑着一一回应。

    看她这幅鲜衣怒马,风华正茂的模样,许多人心中感叹,十八岁的六千户侯啊,这是多少人羡慕的身份。

    却不知,她的野心不止于此。

    她还那样年轻,那样强壮,还能建立起更大的功业,六千户已经到手,万户侯还会远吗?

    继续开启下一征途,她相信自己很快就会成为长安的第三位万户侯。

    第69章 匈使

    元狩三年,对于关中和山东地区来讲是不幸的一年。

    尤其是山东地区,灾难突发,使他们辛苦耕耘了半年的庄稼被大水毁于一旦,房屋被淹,百姓流离失所,但好在官府及时派遣官吏来这里赈灾救济,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官府不光开仓放粮,为了防止疫症,还带了许多医师,医师们每日除了治病救人,手里总是拿着一本小册子,为这些灾民科普卫生知识。

    有些灾民抱有侥幸心理,心想灾后物资本来就匮乏,柴薪更是珍贵,他们觉得自己身强体壮,哪里有册子上说得那样娇贵,便喝了河里的生水,结果没过几天就开始腹痛难受,肚子鼓得像怀胎八月的妇人似的。

    据医师所言,这里面是胀气和虫子,也是他运气好,广牧君给的《疫病防治手册》中有类似病例,若是再早几年,像这样灾后不听官府和医师话的人,估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事教人,一次就能教会,见他这种情况,灾民们都被吓出心理阴影了,再以后宁可渴死,也不喝生水。

    毕竟渴死的尸体是完好无损的。

    因为地处黄河下游,再加上这几年经常对匈奴用兵需要征调民力导致漕渠废弛,山东地区经常发生水灾,十几年或几十年一次,长此以往下来,这里的官府对于救灾颇有经验。

    不过今年最有经验!

    尤其是那个小册子,有认字的人借来看了,里面不仅有防治疫病的知识,还有如何保暖、搭建暂时庇护所等逃生技巧。

    说是等朝中人手足够时,会将这些知识散发到各郡县,再由乡中三老教导科普。

    百姓们:期待。

    除此之外,他们那些已经长到郁郁葱葱的麦苗是救不回来了,但朝廷也不可能再继续养这些灾民们好几个月,于是灾后又派遣使者来督导受灾地区种植宿麦。

    这位使者就是氾老。

    所谓宿麦,就是秋天种植,夏天生长的麦子,这对于如今的百姓来讲还是个稀奇粮种。

    不过问题不大,正好《齐民要术》里专门有一节是讲如何种植宿麦的内容,譬如“薄田宜早,肥田宜晚”之类的话,事关粮食和土地,氾老教得用心,灾民们也学得专心。

    而关中地区的旱灾,只要咬咬牙挺过去,再过几年等昆明池建好,再有旱灾时就不会这么困难了。

    至于其它地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