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60-70(第20/22页)
“不听君侯言,吃亏在眼前啊!”
“行了,别感叹了。”闻棠叮嘱道,“赶快回家好好休息,明日换好衣裳,梳好发髻,整理仪态,我们要为陛下演示这新武器的威力。”
听到这话,他立刻挺直脊背,仿佛刘彻现在就站在他面前,连呼“诺”。
在这之前,闻棠曾去未央宫找过刘彻,并告诉他明日会有两个非常厉害的大宝贝进行实验,想要邀请刘彻前去一同参观。
和灌钢法相比,刘彻其实并没有那么期待火yao这个项目,因为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峙,就是比谁的兵器更锋利,谁的骑射更准,力气更大。
不过既然是闻卿脑中的法子,那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朕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非常厉害的大宝贝!
这是一处很宽阔空旷的空地,上面堆了一堆土,被一月的寒冷天气冻得颇为坚硬。
闻棠虽然还没研究出来火qiang,但她一时兴起,悄悄对着那堆冻土做了一个开枪的动作,连开三枪,然后放手,没想到自己这个动作恰好被刘彻他们看到了。
冷兵器时代的人哪里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啊,全都看得一脸疑惑、
刘彻以为这是仙人在梦中教导她的动作,便询问道:“闻卿,这是何意?”
然后对闻棠做了个开枪的动作。
闻棠:……
已老实,求放过,以后再也不私下随便搞小动作了。
闻棠:“臣也不确定这是何意,只是刚刚脑子里突然有了这个想法,便体随心动,做了这个动作。”
刘彻:“那这大概是仙人给你的暗示。”
霍去病:“看这动作,似乎有些像弩。”
闻棠:“……应该吧。”
也不知道她这是在回答霍去病,还是刘彻。
然后她让李福安给大家展示了火球和火蒺藜的威力。
这两样都是北宋时期的武器,制作起来不难,所谓火球,就是将火yao粉末和易燃油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封在五层纸裹成的球形纸壳内部,纸壳外用麻绳包紧,再涂上一层松脂,点燃引线,丢到敌军中,既能用于草原上的野战,也可以在边境守城。
不仅有杀伤力,还能造成大规模的慌乱。
当然,主将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往里面放不同的材料,在里面加点巴豆变成毒球,加点黄蒿变成烟雾球……。
至于蒺藜火球,这个制作起来就稍微麻烦一些了,可以用陶、铁、瓷等材料制作,表面布满尖刺,内里填充火药,一旦在敌人堆里爆炸,有巨大冲击力的尖刺会被崩得满天乱飞,随机杀死弄残一名敌人——或者马。
只听几声巨大的声响后,燃起一阵红光,那些原本用刀或剑都砍不动的坚硬冻土,居然被炸飞了!
烟雾依旧弥漫,久久不能散去,虽然他们没被炸过,但也能从这个场景中想象到新武器的杀伤力有多大。
刘彻:这还真是两件非常厉害的大宝贝!
他觉得这东西用在打匈奴上会有很大用处,决定等下次去打伊稚斜单于的时候多装备一些。
研究完这新武器后,刘彻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言,对闻棠大夸特夸一顿,夸得她嘴角比AK还难压,反正就是很开心。
随后还问了身边这些人怎么看待这些武器,他们还能怎样看待?当然是刘彻同款夸夸了。
不对,闻棠意识到有点不对了。
果然,刘彻开始得寸进尺,继续提要求。
“闻卿。”
如果可以,闻棠真的不想回他消息。
闻棠:“。”
“陛下有何吩咐。”
“刚刚冠军侯之言倒是提醒了朕,你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这huo药像弓弩一样,可以指定方向发射。”
恭喜刘彻,提前一千四百年提出了火qiang的概念!
闻棠:算了,先给陛下画个饼吧。
“臣一定努力。”
今天又是君臣和睦的一天呢。
……
刘彻看完火球等新武器的第二天,匈奴单于派来大汉求和的使者终于不远千里到达长安。
左右贤王庭和河西之地、朔方全没了,匈奴人是有一点点震怖,他们依旧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匈奴早已不复百年前冒顿时期的强盛。
地位两级反转,现在是他们派使者来到长安求和。
正好大汉今年还没出兵去打他们,伊稚斜就猜测大汉应该是府库虚空,马匹耗尽,钱和粮都不够了,就想着先停战几年,正好匈奴也趁着这段时间好好恢复一下元气。
伊稚斜略微了解大汉,知道大汉朝廷里有许多儒生博士们支持和亲政策。
于是这日朝会,长史便将匈奴使者带来的单于文书读给百官听了。
大致意思是……
我们汉匈两方都是好兄弟,不要再继续打仗了,恢复成之前那样和平的日子不好吗?
继续像高祖时期那样派遣公主过来和亲,汉匈之间巴拉巴拉写了一大堆字,最后永结昆弟之好,这样听起来多么安乐啊!
——伊稚斜单于
高祖时期可不仅是派公主和亲,还有粮食、美酒、丝绸、漆器等。
其实伊稚斜的语气说的很委婉,说辞也很好听,版牍也是正常尺寸的,就连之前一直引以为傲的“天地所生,日月所置”t这几个字都去掉了。
但听起来就是很让人火大。
听完全部内容的刘彻:……
一股热血一下子冲到他脑门上了。
第70章 胜利
殿中一片寂静,几乎落针可闻。
匈奴单于你们怎么敢的啊?!
伊稚斜你不应该叫馋鱼,应该叫馋猫,真是个大馋猫,什么都想要,着实是有些贪得无厌哈。
闻棠没有偷看刘彻有什么反应,但猜也能猜到,他现在的血压肯定是爆表了。
显然,那些儒生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们还是觉得兵乃凶器,出兵打仗劳民伤财,但狄山的先例就摆在眼前,“匈奴斩山头而去”这七个字使他们既震惊又恐惧,全都战战兢兢,低头不敢言语,生怕下一个被匈奴砍头的人就是自己。
又过了几息时间,依旧没有人说话,儒生们突然意识到殿中气氛好像有点不对劲儿。
是真的很反常!
他们都廷议出经验来了,以往讨论这种话题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堆武将或近臣跳出来,大声斥责匈奴欺人太甚,臭不要脸!
今天……怎么这样平静?
一位博士脑袋保持不动,但眼神却偷偷瞟向闻棠。
她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肯定心里憋着什么坏呢,博士试图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脑回路来猜测博昌侯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