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70-80(第14/26页)

大部队继续前行。

    但楼兰城中却有人敏锐地注意到地上的小东西,等使团众人身影远去,他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这里,迅速将这枚印绶捡起,攥到手中,找了个无人处仔细观察。

    一寸大小,整体由黄金铸造,龟钮紫绶,雕刻地很精致,虽然不认识上面的汉字,但他之前在单于庭中见过类似的印绶,笃定这就是汉人的君侯印。

    意识到这个,这人嘴角不由自主咧起一个大大的笑,露出两排参差不齐的牙,若是有人看到他这幅模样,第一眼便能确定他这是在绞尽脑汁地算计人。

    不过大概率算计不明白。

    他攥紧印绶,心里酝酿说辞,快步跑向都尉住处,打算将这件事告诉匈奴都尉。

    ……

    汉使进城后,楼兰人听到有千里之外国家的使者远道而来这个消息,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暂时放下手中活计,来看热闹。

    有躲在屋内掀开窗子偷看的,也有站在道路两旁光明正大参观的,再大胆一些的,干脆直接站在使团旁边唱歌跳舞,表达欢迎,好热情哦。

    楼兰人主要是吐火罗人种,发色为黄褐色,或者黑色、亚麻色等,长相大都深目高鼻,下巴尖翘,有几分“小河公主”的影子。

    能居住在王城里的,大都有些家底,不需要像城外那些农民和牧民一样操劳,有精力和时间保养自己,还真有几分系统口中所说的异域风情。

    楼兰人的装扮也和汉人有很大不同,头戴尖顶毡帽,衣着长袍,肩披披风,脚上是牛羊皮制成的小靴子。

    这是地理原因所导致的,尖顶帽能减少风沙阻力,长袍和披风的作用和闻棠中学时又宽大又丑的校服一样,方便席地而坐,脏了也不心疼。至于小靴子,是为了防止沙土的进入。

    然而,他们这幅装扮和长相在汉使眼中……

    需要一段时间好好接受。

    尤其是孟通这种学儒的老古板,谁懂一个儒生看到一群黄色头发的异域人在自己旁边载歌载舞的震惊感?

    甚至他还完全听不懂看不懂这些歌舞,这种困惑和无力感堪比五旬老农做英语听力题。

    孟通非常害怕这群人下一秒会像猩猩一样蹿过来把自己冠和簪抢走,抢走就抢走吧,只要别挠自己脸就行,儒生还是很注重自我形象管理的。

    可楼兰人看到这些汉人时,心里的感受却恰恰相反。

    使团三百余人训练有素,步伐整体,身体挺立如松,哦不对,楼兰人没有见过松树,他们觉得汉人的仪态像红柳枝一样笔直挺拔,脸上也没有额外的表情,看起来冷酷极了。

    张骞:如果你知道自己晚上有一场硬仗要打,那你也笑不出来。

    其实汉人并不是没有好奇心,他们也有在偷偷观察扞泥城内的风俗和百姓,只不过之前经历过的大场面太多,早就练出一项身体和脑袋虽然巍然不动,实际视线已经悄悄转了一百八十度的绝活,该看的内容都看得差不多了。

    从前在未央宫,他们面对陛下时皆垂眸低首,尚且还能偷空知道点儿八卦,更别说这个小小扞泥城了。

    楼兰人不光体会到了汉使身上的威严气势,更关注的是他们身上的衣冠配饰和那数百匹骏马橐驼身上背着的大包小裹。

    据说这是要送给王的礼物。

    也不知他们身上的衣袍是用什么材料织成的,阳光下流淌着美丽的光泽,上面绣有交错繁复的漂亮图案,华美璀璨,比晚霞还要绚烂。

    除此之外,他们头上身上的透雕珠玉、错金银带钩、上品珰珠、金丝镶嵌步摇簪、五色丝缕,各种配饰,每一件都让楼兰人移不开眼,几乎要将眼睛贴在汉使身上了,真可谓是乱宝渐欲迷人眼。

    服装师兼造型师:闻棠。

    第一印象很重要,和那些匈奴人不同,每个楼兰人都能看出大汉是一个很富有的礼仪之邦。

    可,再富有又有什么用呢?关键是要能守得住啊。

    想到城中匈奴人锋利的宝刀和凶狠的表情,这些楼兰人不免为汉使捏了把汗。

    汉使:晚上让你们感受一下大汉的武德。

    汉使想过扞泥城很小,但没想到会是这么小。

    在他们心中,扞泥城肯定比不过长安,但至少也应该和未央宫差不多大。或者再退一步,半个未央宫的面积总有吧?否则里面的郎卫宫女后妃官署匠人们住在哪?

    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城里人员分配根本没有这么精细,扞泥城整体接近正方形,总面积十几万平方米,听起来挺大,但换一种说法,整座城边长不到四百米,和未央宫里装兵器的武库差不多大,这样就好理解多了。

    即使是扞泥城中最豪华的宫殿,也是用红柳和黏土建成的,不过要比城外的房子精致许多,三间房屋带着大院子、主室、前厅、侧室应有尽有,廊道联通,至少挺宽敞,后院还有个葡萄园,院子里面种了许多葡萄甜瓜梨子之类的水果。

    刚将他们送到地方,便有一个楼兰士兵来找楼兰王,说城中某个贵族家的十头牛跑到另一个贵族的地盘儿,被另一个贵族强行占有了,需要楼兰王去处理,楼兰王无奈,只好向汉使道歉,处理国事去了。

    众人:?

    啊……?

    国王管牛?

    听到这话的他们,感觉cpu都烧没了。

    汉使们一致认为楼兰王实在过分,居然找了个这么随便的理由忽悠他们,简直演都不演了!

    但凡你说有人兵变了呢?我们都会信的。

    只有张骞知道,楼兰王这话大概率是真的。

    楼兰王是楼兰的最高行政法官,可以直接裁决城中发生的重大案件,十头牛的归属权,这对于楼兰人来说已经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楼兰王走后,使团的人先是将要送给西域各国的礼物搬到屋内,然后喂马匹橐驼,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牧草之王”苜蓿是再往西走很长一段距离的罽宾国的特产,在现代阿富汗地区,所以这里的草料还是葭苇、白草等。

    你看,我就说汉使们都是个小糊涂鬼吧,居然如此毛手毛脚,搬运礼物时,不小心打翻了好几次箱箧,露出里面的丝绸漆器,青铜器,茶叶红糖,重新捡拾装箱可耗费了他们不少功夫呢,惹得那个叫做涨钱的汉使特别生气,把他们都臭骂了一顿。

    是的,大汉制造是薛定谔的质量,翻越三垄沙时那么艰难的环境箱子都没颠开,现在只是一不小心掉到地上,它就自己弹开了。

    好神奇哦。

    楼兰为使团们提供了非常有楼兰特色的晚餐,烤胡饼,加入蜂蜜和牛奶的麦粥、烤肉炖肉,蔬菜是洋葱,大蒜还有一点点的胡萝卜,对于楼兰人来讲,这是算是国宴级别的餐饭,不过汉人使者实在太眼高于顶,说刚刚烤得羊肉不新鲜,非要随机指几只羊,指哪只杀哪只。

    蒲桃和梨子也要自己t亲自去果园里面摘。

    要求这么高,怎么不去羊屁股后面跟着啃,那样多新鲜啊!

    仆人们虽然心里吐槽,但也阻止不了使团杀羊摘菜摘果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