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70-80(第18/26页)

    我们大汉一向心善,既然是楼兰主动要求的,那我们就成全你。

    张骞安抚好安比后,提笔给刘彻写了一封信,说明这件事,并派遣一名郎卫立刻快马加鞭将其送到长安。

    随后心中感叹,博昌侯小小年纪,为人处世却如此老辣,知道新王在城中势单力薄,所以才故意选他,这样就能让他主动来寻求汉使庇佑了。

    闻棠:你想多了,单纯只是因为他儿子是霍光严选啊!

    ……

    第二日,使团们前往王庭时,城中的楼兰人惊讶地发现,咦,最前面那名女使怎么换人了?

    然后更惊讶地发现,哇哦,我们的楼兰王也换人了诶!

    汉使们说出自己此行来到楼兰的目的,与楼兰交好,不光送给楼兰王和那些贵族们许多礼物,就连楼兰普通百姓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珍贵礼物。

    比如更加先进的捕鱼方法、牲畜养殖方法或者高效省力的农具和粮食种植方法等。

    楼兰如今的耕种方法还很简陋,差不多相当于中原春秋时期的程度,用石头或木头制成的农具,据他们自诉,春季种植就是将草编小篓里的麦粟种子撒到地里,粮食能活就活,如果收成不好就祭拜太阳神和大地母神祈求明年能让庄稼丰收。

    当然,他们也不白求,会献上祭品的。

    所以在见到听到大汉匠人们制作的新农具和科普的农业方法时,简直打开了新世界。

    汉使:楼兰人,今年不用拜神了,因为你们的神!来!了!

    苏武正在教导农人们使用耧车,汉工匠的专业能力很强,一晚上就能做出来一辆耧车,见到这样先进神奇的撒种工具,楼兰人嘴上的惊讶和赞美声就没停下来过。

    该说不说,他们给的情绪价值还挺足。

    休息时,众人和苏武聊天,学会一种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呆在当地,虽然才在楼兰停留了不到半个月,但他已经勉强能听懂几句简单的楼兰话。

    一位楼兰兵在和苏武讲述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厮杀时的经历,他对自己杀死了二十九名敌人这件事非常自豪,并将其当做谈资告诉苏武。

    苏武听了个囫囵大概,只记得战场和二十九名敌人这两个关键词,这个战绩在大汉只能算是还行,但在楼兰这种小国应该已经很厉害了吧?

    于是他真诚赞美:“好厉害啊。”

    然后发问:“那你前年杀死了多少位敌人呢?”

    楼兰兵:……?

    扫兴的汉使。

    大汉武德太充沛了,我不想再继续和你们说话。

    有人对此感到不解,询问闻棠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农业知识告诉楼兰人,有一种自己家辛辛苦苦研究了好几代,结果最后全都给他人做嫁衣的感觉。

    “莫慌莫慌。”闻棠语气淡定,“只是教些种植方法,扬我大汉国威,引得万邦来朝罢了。”

    “他们手上又没有精钢制成的环首刀,你担心什么?”

    邻居有粮我有刀。

    ……

    即使那名卫士快马加鞭将张骞的信件送到汉边界,汉境中的邮人再以最快速度将其送回长安,可刘彻还是十月新年时才收到信件。

    四月初,使团们刚从长安出发,闻卿离开长安后的第一个月,没有人向朕献上对国家有利的新发明。

    闻卿离开长安的第二个月,朕做了个奇怪的梦,但从长安中的太卜和俸常口中,都没有问出令朕满意的答案。

    闻卿离开长安的第三个月,仙人还是没有给朕赐下祥瑞或别的吉兆,朕很想闻卿和仙人。

    闻卿离开长安的第四个月,一边观赏她画的《桃源仙图》,一边喝蜀地上供的茶荼,彻夜未眠,处理公务。

    ……

    闻棠离开长安的六个月,刘彻终于收到了西域传来的消息,看完之后,刘彻居然有一种……果真是博昌侯能干出来的事的t感觉。

    对于楼兰王俯首附汉这个结果,刘彻非常满意。

    你看,朕的博昌侯和博望侯多有能力啊,进入楼兰王城后的第一晚就成功解决掉里面残存的残存匈奴势力,并另立一位一心向汉的新王。

    至于张骞信上所写,讨要的那些东西……

    给给给,不就是一点武器吗?朕给他们!

    得知西域有稀有的匈奴脑袋可以砍,大家都争先恐后报名,数月后,同样一队满载货物的使团从长安出发,不过和上次出塞时不同,这次除了三百名要去西域屯田的士兵外,橐驼和马匹身上背着的也不是贵重礼物,而是武器。

    哦,还有紧急设计制造,送给西域各国王侯都尉大将们的印记。

    在楼兰呆了将近二十天,使团离开扞泥城,沿着昆仑山脉继续西行,据楼兰向导所言,这条路上有许多小国,比如盛产美玉的于阗国,以农耕为主的戎卢国、水草稀疏的小宛国等,这些国家都很小,国力也不强,人口只有一两千,若是逐一拜访,定会耗费许多时间,所以张骞和闻棠商量过后,决定将使团分为三队,分别去结交不同的国家,最后在最北端的难兜国会合,一起去罽宾国。

    闻棠带队去的国家国土面积虽然小,但在后世的名气却很大,就是所谓的——精绝国。

    第78章 精绝

    要说谁才是分三队人马拜访各国这个计划中最纠结的人,非司马迁莫属。

    出身史官世家的司马迁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三份,将所有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兵力地形全都亲自体验一遍。

    可惜他没有异能,更不会分裂,所以只能选择一支队伍。

    但凡是位文学家,都有一颗能让自己的作品更跌宕起伏,更热血冒险、更惊心动魄的心。

    这三个人里面谁的体质更能满足这个条件呢?

    答案不言而喻。

    抱着这样的心态,老老实实的司马迁选择了最不老实的博昌侯,跟她一起来到精绝国。

    果然,来到精绝国的第一天,使团里的牲畜们就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精绝国是塔里木盆地南边的一个绿洲小国,只能依靠昆仑山上冰川融化流下来的雪水生存,地势险阻狭隘,所以国家注定不会很大,是个比楼兰还要小的小国,全国三千多人口,还没汉一个县的人口多、

    胜兵不到五百,这个胜兵并不是大汉精兵强锐以一敌十的那种胜兵,而是无事时种田放牧,打仗时就抄起兵器上战场的那种。

    不过这里也没什么大的战争,他们经历过的最大战争场面就是数十年前被匈奴入侵那次,除此之外,村与村之间的械斗都算大规模了,需要奏请国王“速派两名骑兵增援”。

    这么少的人口,自然无法衍生出灿烂发达的文明,使团众人跟着向导走了大概四天,穿过一条粗陋的木桥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黄绿相间的红柳、芦苇和白草映在眼前。

    再往前走一段路,能看到规划整齐的农田上种满了麦和粟,植株稀疏矮小,麦粒倒是籽实饱满,沉甸甸的,压弯了植株的腰,看到这幅场景,队伍里的农业学家专业技能一秒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