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70-80(第8/26页)

色植物能保护眼睛吗?”

    经闻棠这么一提醒,不光阿燕,其它人也都意识到那种舒服的感觉从何而来了。

    阿燕恍然大悟:“多谢博昌侯提醒!”

    绿色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意识到这件事后,她又开始研究黄色,发现黄色似乎……让人莫名兴奋暴躁?

    当然,闻棠也没冷落孟通,秉持着尊老爱幼的原则,冲他竖起了个大拇指:“你的关注点也很切合实际。”

    众人感觉自己赶路的时间要比在汉境内多了许多,闻棠看了一眼上次转转盘转到的手表,已经晚上七点半了,可太阳依旧高悬于天,丝毫没有下落的意思。

    按照计划,他们又赶了一个小时的路才休息。

    没办法,大西北的天总是黑得很晚,也亮得很晚,来到这里就必须要适应这里的习惯。

    闻棠找了块坚硬的盐碱地,命一队人马在上面安营扎寨,一队人出去拾取柴薪,临走前闻棠特意嘱咐:“切记,一定要拾取已经干枯的柴,新鲜的胡杨木会很坚硬,而且不好燃烧。”

    几人连连点头,随后离开。

    但事实证明,人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若只有前面那句也就罢了,偏偏闻棠还又加上一句“会很坚硬”,他们的好胜心一下子就起来了。

    我倒要看看有多坚硬?!

    西域木,试试我宝刀锋利否?

    砍砍砍,掰掰掰,然后发现……

    好吧,西域木,我们承认你的确很坚硬。

    受到打击后的他们一下子变得听话,拿着花费许多时间砍下来的零星几根木材,继续往外走,去寻找拾取干枯的木材。

    等他们回去时,正好已经搭好帐篷,再在四周压上很重的土块或者石块,这样帐篷就会变得很坚固。

    闻棠瞥了一眼他们手中的柴禾,目光放在那几根明显的新鲜树枝上,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

    人在尴尬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忙,譬如刚刚试图砍树那位郎卫,挠挠脖子挠挠后背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经过一个下午的赶路,众人早就饥肠辘辘,迫不及待生火做饭,他们没有像往常那样拿出金隧和火绒进行敲击取火,而是取出一个小细竹筒,打开盖子,猛烈、急促地对着它吹了一口气,神奇的是,里面居然凭空窜出一束火焰。

    闻棠第一次吹火折子时,众人都被这幅突然生火的场面震惊住了,想到她的奇遇,以为闻棠又被火神附身,差点直接跪了,就连张骞都暂停了十几秒,对此表示好奇。

    虽然闻棠后面给他们科普了火折子的氧气燃烧原理,但对于古人来讲,这还是太超前了。

    什么化学反应,根本听不懂,遇事不决,仙人指路,反正俺们家那块儿的巫医做不到凭空生火,俺说是仙人之物,这就是神仙赐给仙使的宝物。

    然后仙使再传给我们。

    仙使善啊!

    闻棠:……我真没招了。

    这可是百姓们给我立的人设,那我只能勉勉强强地接受喽。

    只有闻棠手下的方术士们懂了她的话。

    方术士们说着最封建迷信的话,学着最科学的知识。

    这就是反差!

    路上条件艰苦,吃食自然也简陋,能维持每天的体力劳动,饿不死累不死就行。

    充当军粮的糗糒,轻便携带且能保存很长时间的馕、风干肉脯,豆类、奶酪、炒面(面粉)等,还有红糖,这东西既可以自己吃补充能量,也能当做礼物送给西域各国。

    闻棠甚至贴心到准备了些风干橘子皮给大家补充维生素。

    他们现在才刚出玉门关,存货很足,但也不能浪费,除了主食,其余都是那名叫做“粟儿”的十六岁朔方女郎带人从周围射来的野雁、野鸭、黄羊之类的动物。

    她射术很好,例无虚发,但汉使们射箭的姿势有多帅,从野兽身上拔箭后再认真清洗,仔细打磨箭尖儿,使其再次锋利的时候就有多狼狈。

    粟儿:没办法,资源紧张,我这叫节俭。

    饭后,天终于黑了,几团篝火发出橙色的光芒,拂去黑暗,照亮视线。

    许多人围在闻棠的篝火堆面前,仔细观看她手中的动作。

    闻棠将刚刚郎卫们带回来的新鲜胡杨木用小刀剖开树皮,从中流出了很多黏腻状的液体:“这个叫做碱面,它可以用来鞣制皮革或者发面,在面粉里面加入它会使制作出来的面饼又松又软,还带着麦子的香气。”

    众人惊叹不已,才发现原来植物中也有这样大的玄妙。

    虽然刚用完飧食,但这样的面饼听起来好好吃啊……

    司马迁(记录版):“博望侯,当初你在西域吃到的饼果t真如此美味吗?”

    “不。”张骞回答地很快,而且很坚定,看起来有一丝丝的命苦,“我都不知道此树还有这样的作用。”

    该死的大月氏,你们瞒我瞒得好苦啊!

    众人都沉浸在美味烧饼的话题里,只有闻棠注意到,他们才出塞一天,司马迁的小本本上居然已经记载了十几页的内容。

    别人光赶路就已经累得要死了,他居然还有精力把沿途所见全部记录下来。

    果然,历史上最被低估武力值的两个群体就是儒生和史官。

    有人提议唱歌助兴,被张骞无情地拒绝:“夜晚的沙漠,篝火已经够引人注目了,再响起唱歌,你们也不怕把狼招来吗?”

    怕,当然怕!听到这话,除了那几个守夜的,其余众人都立马灰溜溜地去睡觉了。

    第二日,使团继续前行,越往西走,风沙越大,天气越热,草木植物由绿转黄,枝叶稀疏,最后完全消失,整个沙漠中就只有使团这一行人在行走。

    三垄沙前,闻棠问道:“博望侯,你熟悉那个叫做指南针的东西了吗?”

    张骞点了点头:“当然。”

    这些日子,指南针可给自己提供了不少方便呢。

    有人心中疑惑,这明明闻棠在神书中学到的神物,为什么她自己不用,非要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博望侯呢?

    是因为博望侯走过一次,有经验吗?

    闻棠:“原因很简单。”

    她小声道:“因为我想偷个懒儿。”

    张骞:……原因只是这么简单吗?

    这可真是……

    太好了!

    闻野外生存大师棠的丰富经验让张骞以为她至少在沙漠中生存过二十年,而张骞自己则对陛下给的四倍薪资产生了一丢丢的愧疚感。

    博昌侯一偷懒,自己终于能对得起这四倍工资了。

    穿越三垄沙,沙土越来越松软,经常会有人马陷入其中,虽然天气很热,但使团们还是全副武装,头带草帽,将自己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防止被晒伤。

    每个人身后都披着一块或红或绿颜色鲜艳的布巾,在黄色的沙漠中看起来很显眼,如果有人走丢了,也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