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80-90(第13/26页)
个沙丘)。
岑陬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后果:“然后呢?”
“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听说最后都沦落到掏宫里树上鸟蛋吃的地步了,一代明主,真是可惜啊!他的小儿子也被前太子给杀掉了。”
岑陬:……
岑陬浑身发冷。
带入一下:赵武灵王=乌孙昆莫,废太子=大禄,太子=自己。
这次就算没有乌孙昆莫的要求,他也要请求汉使垂怜了。
岑陬正欲说些什么,闻棠忽然起身,转头欲走:“夜已深,我要去休息了,岑陬王子请自便!”
岑陬:!
“汉使,你不能这样!”岑陬激动道,“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现在却要离开,这样我岂不是会彻夜无眠?!”
不远处传来“咣当”一声!
二人循声望去,看到一位起夜的汉使正在看向他们,也不知怎地,不小心掉了手中武器,见到自己被发现,只好尴尬地打了个招呼:“博昌侯,乌孙王子!”
额……看到他脸上惊讶的表情,闻棠就知道新的谣言即将产生。
不过现在要先打发走岑陬,于是闻棠只好挥了挥手,示意使者其离开。
然后对岑陬说道:“你是想知道破局之法吗?”
岑陬点了点头。
闻棠:“我在书上看过几个这件事的批改注解,不过现在需要休息,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明天再来找我好吗?”
虽然岑陬很想知道后续,但现在天色的确已经很晚了,他只能带着满腔的好奇与期盼目送闻棠离开。
汉使帐内,有人蛐蛐道:“天啊,你们知道乌孙这个国家有多么的不要脸吗?”
其他人都困得要死,迷迷糊糊摇了摇头:“不知道。”
难不成还能像大宛一样抢劫我们吗?或者是在背后说汉坏话?
不知道,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眼皮一闭,他们想睡觉。
“那个叫“岑陬”的乌孙王子,真是好不要脸,他居然使美男计,想要勾引我们博昌侯!”
“啊?!”提到这个,他们可就不困了,眼睛立刻瞪得比铜铃还要大,“细说勾引。”
“我刚刚起夜,看到岑陬和博昌侯套近乎,他还说……”
“他还说什么?”
一道有些突兀的声音传来,但明显这些人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八卦中无法自拔,根本没听出来这道声音的异常。
“他还说博昌侯激起了他的心,他今夜会彻夜难眠。”
“那的确是不要脸。”有人总结道。
“唉!”叹息声传来,听起来极其无奈,“激起的不是心,而是好奇心,话只听一半,谣言就是这么来的。”
“好奇心和心不都一样……”他突然反应过来,猛地回头,看到了一位博昌侯。
说实话,有点吓人。
闻棠斜靠在毡帐边,面色无奈:“叫你学习,你非不听,成为文盲,脑瓜空空,这俩能一样吗?”
“博昌侯!”被抓包的无奈化作义愤填膺,那人道,“岑陬根本不就是什么好人,您不能……”
“停停停停停!”闻棠制止住他“掏心窝子”的话,“我刚刚是在和他谈论正事和政事。”
“哦哦哦哦哦。”那人嘴巴都快哦成“O”型。
闻棠挥了挥手,便有人在她脚下铺了一块厚厚的羊皮毡,闻棠席地而坐,示意其他人也坐下。
博昌侯小课堂开课啦。
“在乌孙这么长时间,你们有观察到什么吗?”
使者一号:“这里国力堪称西域之罪,民恶多寇盗?”
使者二号:“与匈奴同俗……”
……
闻棠:“其实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很适合耕种,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精力做这些,但若大汉日后想要大范围开通西域之路,这里将会是一个不错的屯田点。”
“乌孙昆莫已老,国分而不能专治,大禄不喜汉俗,岑陬则近汉,若是大禄成功上位,这里天高地远,难免发生意外,所以我们依靠什么能让岑陬当上下一任昆莫呢?”
有人看了看摆在一旁的环首刀:“靠武力?”
闻棠反问:“我们二百个人能打得过乌孙六十万人口吗?”
他摇了摇头。
1V1000
实在困难。
闻棠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所以要靠智慧取胜,善用兵家之智慧。”
他们其实也有学过兵法和儒学,但怎么到博昌侯这里,就跟个愣头青似的了呢?
算了,不管了。
他道:“博昌侯您用什么计,我们就去帮你做。”
简而言之:俺也一样。
……
第二天一大早,都不用乌孙昆莫催促,岑陬便主动来到闻棠帐前等待,看得昆莫甚是欣慰,以为自己的好大孙终于上道了。
的确是上道了,但具体是哪条道路,那可真不好说。
会面时,闻棠道:“你知道吗,我们中原曾经有一个叫做唐国的国家。”
岑陬:……我不知道。
汉人为什么总是喜欢在说话之前问问题?我一个乌孙人,远居万里之外,又怎么会了解你们中原的历史?
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多少历史呢。
闻学四要素:篡改、删减、增加,再编撰点自己的语言稍稍加润色。
“唐王认为,谁为王,这虽然是上天所授命的结果,但也可以用人的智力来谋求。”
岑陬:这好像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明示。
“他曾在《史记》旁批改……”
岑陬:虽然不知道《史记》是什么书,但听这名字,似乎是个史书?
“若自己是赵武灵王幼子,会在废太子之前动手,将其招致赵王宫内参与朝政,假装无事发生,实际在宫门设下埋伏……”
岑陬听得津津有味,似乎懂了。
第三天,岑陬又双叒叕起了个大早来寻闻棠。
这次不扰民了,而是扰棠。
岑陬态度极好:“赵武灵王一事,可还有什么别的解决法子,请老师教我。”
不光中原,他们乌孙的先生也喜欢在讲学之前询问学生几个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嘛。
刘据:……他是你老师,那我老师是谁?
闻棠:“既然你叫我一声老师,那我肯定是要教你一些东西的,今日我便教你明国国君对于此事的批注。”
岑陬:竖起耳朵,亮起眼睛。
听听听。
“明国国君在旁批注,如果自己是后太子,那么他会起兵……”
岑陬觉得大汉真是个底蕴丰富的国家,这里的人居然都有这么多的心眼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