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80-90(第21/26页)
一天后,沉睡许久的闻棠终于醒来,可能是系统出品的十全大补丸起了作用吧,她醒来之后,只觉得浑身神清气爽,精力十足,似有满腔热血,“噌”地一下从榻上起身。
“博昌侯,您终于醒了!”“太好了!”
忽略掉屋内众人惊喜的表情和声音,闻棠醒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喊一句:“饿。”
“能不能给我呈上一只烤全羊?”
她想表演一下三口一只羊。
众人:……
和其他醒来的人相比,博昌侯的胃口格外地大。
可惜被人无情拒绝。
“不可以的哦。”医师道,“您现在刚醒,吃太油腻的东西会对身体不好。”
随后,医师科普了许多医学知识,并为她呈上自己精心配置的营养餐。
正常情况下,昏迷数日,醒来再吃后吃大鱼大肉,肠胃肯定会受不了,但她吃了十全大补丸,现在身体很健康,根本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可这件事不能告诉别人。
于是博昌侯含泪吃了四大碗营养餐。
其实也挺好吃的,至少比双皮羹好吃。
双皮羹和双皮奶没什么关系,而是皮革+树皮煮出来的羹汤。
吃完后,闻棠出去看了一下使团众人的情况,大家现在都属于一格电状态,很虚弱,幸运的是还都活着,养一养就能把身体养回去。
几名郎卫正在和援军讲解他们守城时的英勇壮举,说得那叫一个情绪激动,三百打一万八,这可是能说到年老时的谈资啊!
闻棠:不止这些,子孙后辈也可以继续以此为荣。
见她醒了,一群人围了上来,询问她现在可有什么不适,要不要继续休息之类的。
闻棠:我感觉自己现在强得可怕,能和老板一样手博熊罴。
赵破奴也来到闻棠旁边,将自己支援的经历告知于她。
原来,自从刘彻收到张骞希望能派人在伊循城屯田的信件后,便派赵破奴带着三百名士兵出发前往西域,因为有闻棠留下的《沙漠穿越手册》,所以他们在穿越三垄沙和白龙堆时并无人员伤亡,安全到达楼兰。
出去寻找援军的汉使猜测,这个时间,陛下派出的汉使应该到达楼兰了,而西域其它国家民少国弱,肯定打不过匈奴大军,于是便分两路进行,一路去大月氏和乌孙搬救兵,另一路赶往楼兰求援。
恰好这时汉军刚在循城修整完毕,收到消息后立刻整顿兵马,赶往危须。
也是巧了,三天前,两队兵马恰好在天山脚下相遇,于是便计划出了这么个包围之策。
这一仗,算是彻底灭掉了匈奴的残余势力,一万八匈奴,虽然其中也少不了大月氏和乌孙的帮忙,可分摊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笔不小的军功。
说完这些,赵破奴开始询问闻棠身体如何,看似很关心她,实际话里话外不忘提及城墙上那把重型弓弩的杀伤力和使用方法。
闻棠:……
这就是那种,公司里一心只为业绩的同事。
危须等国虽然助纣为虐,帮匈奴提供补给,至少隐瞒了汉使和大宛等国交好的消息,也算是将功补过了,而车师国国王则是一把t鼻涕一把泪地跪在汉使面前,一个劲儿地哭诉自己多么不容易,是匈奴逼迫自己这样做的,若是不从,他们就会灭掉车师国。
对于他的哭诉,闻棠倒是没有太多怜悯之心,任谁被困在城中三个多月,到了吃布帛皮革的地步,都不会生出怜悯之心,于是最后像历史上那样,将车师国分为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各立君主。
闻棠从赵破奴口中得知,已经有很多国家的使者汇聚在楼兰,准备前往大汉,同大汉相交。
他这次来西域,也有任务,除了带兵在伊寻城中屯田外,还要将陛下命上林苑中制造出来,送给西域各国的王侯将相的印绶交付给他们。
收了大汉的印绶,从此以后,这些国家便是汉朝的附庸国。
使团在危须国又休息了将近一个月,多亏有第二波使团带来的补给,他们养好身体后,便继续赶路,回到大汉。
使团这次跟着匈奴人走了车师国后方那条条路,这是匈奴人前几年刚探究出来的道路,只需出敦煌后一直向北,取道伊吾,越过博格达山,便能到达车师国后城,然后沿着天山北路继续前行,接下来的路线就和他们之前走过的路线一样了。
不需要经过白龙堆和三垄沙,所以使团众人没有体会到来时的危险,而且因为是回家,他们远比来时更加兴奋。
有人大着胆子询问闻棠关于梦中与西王母对话的事情。
闻棠:……?
小闻棠,你是否有许多的问号?
从前,她还担心别人不相信自己这个仙人使者的身份。现在,她更需要担心的是,别人太相信自己,找自己求天宫之中的保健品,啊不,是长生不老药。
这个问题来得太突然,闻棠还没有想好要怎么编,于是只说自己梦中什么也记不清了,含糊其辞过去,然后开始转移话题。
询问扶摇的求援之路。
求援之路也很坎坷,卓扶摇省略自己在路上的困难,只说到达乌孙和大月氏之后的事情。
乌孙距离卑通城最近,所以她原本的计划是只去乌孙借四千士兵的,但奈何正好赶上乌孙国内发生政变,大禄和岑陬打得火热,岑陬抽不出太多的兵,最多只能给她一千名士兵。
卓扶摇只好继续西行,来到大月氏借兵。
匈奴强壮的时候,大月氏打不过他们,要避其锋芒,可现在匈奴只剩下一万多残兵败将了,自然敢发兵与其斗一斗。
更何况卓扶摇去的时候手中还拿着匈奴的金留犂,这金留犂挠的是哪里啊?!
是他们大月氏先王的头盖骨啊,这样一来,原本三分怒气也被激发成了十分,大月氏王立刻下令,派遣大将带着三千名精兵来到卑通城杀匈奴。
当然,扶摇返回的时候也没忘记顺手将岑陬和她约定好的一千名士兵捎带上。
就当是乌孙王子给博昌侯的拜师礼呗。
“诶,也真是奇怪。”人群中有人发问道,“乌孙国中分裂的局面持续了好几年,我还以为会一直持续下去呢,怎么咱们刚走就打起来了?”
闻棠:……
“不知道啊。”
她只不过是告诉岑陬了点中原的道理而已,什么“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之类的话。
没想到岑陬说干就干,那很有魄力了。
又过了大概半个月,他们终于回到大汉边境,进入敦煌,见到熟悉的汉人面庞,听到熟悉的汉话时,使者们激动地差点哭了出来。
和来时相比,边境发生了许多变化,除了黄土和红柳筑成的置所和烽燧,还增加许多大块大块的田地,田间不仅种有麦菽,还有一望无际的玉黍。经过半年的辛勤劳动,这些粮食即将成熟,想到这个,屯田的士兵脸上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