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90-100(第7/21页)
从此以后,刘彻得了方士ptsd。
提到方士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蓬莱、仙丹和长生不老了。而是——一群骗子,统统都给朕送到闻卿那里去研发武器!
……
棉花的t种植全权交给氾老负责,因为棉花才刚开始普及,所以今年采摘下来的其它棉花妥妥成了稀罕物,刘彻将它们一部分赏赐给了自己的几个心腹大臣、还有皇后太子等人,另一部分交给义姁研究药用棉了。
大汉这边为栽种出温暖便宜的棉花而高兴时,那两名南越使者已经翻越五岭,历经坎坷,回到了南越首都番禺城。
两名使者回国之后懒得再和对方虚与委蛇,立刻各找各主。
然后南越王派系的使者就发现自己主人去世了。
没事哒,没事哒。
使者心态很好,即使主人去世,只要不耽误给我发俸秩就行,于是他去找了南越太后,向其报告自己此行收获。
樛氏没想到自己才离开大汉短短几年,自己的国家就变得如此强大,当即心中盘算,等赵兴归来后劝他附汉。
见到日逐王脑袋的赵兴:母后,您不用劝了,我会在大汉打过来之前投降的……
至于吕嘉……这是个讨人厌的家伙,樛氏觉得以自己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与其对抗,便打算日后写一封信上书朝廷,请求天子派人过来帮忙。
她在想如何搞死吕嘉的时候,吕嘉也在想究竟该如何对抗大汉。
吕嘉见到使者后的第一句话:“大汉皇帝身体如何,可有恙否?”
使者想了想宴会上见到的那个身强体壮的皇帝,估计可以赤手空拳打野猪的皇帝,怎么看都和“有病”两个字搭不到边,于是摇了摇头。
吕嘉闻言,明显失望,于是又问了使者一些问题,使者每说出一分大汉的强大之处,他的脸色便又暗一分。
使者说完,室内安静到落针可闻,吕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说话。
思索来,思索去,也没有想出对付大汉的结果。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最终下令:“等太子归国后,你派人带着军队将五岭道路毁掉,这样汉大军就进不来南越了。然后我们以不变应万变。”
实际他是真没招了。
第95章 樛氏
而此时,长安中的汉使也开始行动,持带汉节和表示哀悼、慰问前任南越王的贵重奠仪,护送赵兴一同回到南越。
他们冬日从长安出发,到达长沙,下马换船沿着湘江南下,至零陵,过越城岭来到南越首都番禺(今广州番禺区)。
湘江水流湍急,行船速度较快,使者中有很多北方人,所以都有些晕船,再加上受不了这里潮湿的气候,水土不服导致身体很不舒服,又拉又吐,瘦了将近十斤。每天要在嘴里嚼生姜片,用布条绑住手腕或者其它方法,将这里的土方子基本试用一遍,身体才稍微感到舒服些。
终军:唉!
若是博昌侯在这里,她一定会拿出许多从神书上看到的方子,避免大家晕船。
他在船舱里待得有些久了,感到发闷,便打算到甲板上走走,舱门一开,一股裹挟着江水的湿润海风迎面而来,差点吹散了他梳得整齐的发冠。
甲板上能看到河岸两旁逶迤不断,高低起伏的连绵山脉,浓密的迷雾笼罩了岭上的茂密植物,怎么望也望不到边际,看起来既磅礴又神秘,若是有军队行走其中,即使没有迷路,也难免会被里面的猛兽毒物所伤。
他从前只从别人口中听到过“五岭天险”这个词,如今真正切身实地感受到了,才明白为何南越为何命名国力不强,可这些年来每次面对大汉时都敢把腰杆子挺得笔直直。
北控五岭,近扼三江,夏日时还有酷热和瘴气,确实很有割据一方的优势。
船上的黄头郎告诉他们如今已经穿过灵渠,只需再赶三天的路就能到达番禺。
灵渠是当年秦始皇为了打百越修建的渠。
穿越五岭难如登天,湘江又无法直通漓江,运转极其麻烦。
因此,当时的百越各位君主也像吕嘉这般,自恃地形优势,不把秦军放在眼里,但那些君主没想到秦始皇居然会派出几十万人,开山筑堤,穿越山岭,凿了三年,硬生生把漓江和湘江中间的路给凿通了。
蛮夷之人总是觉得中原会因为嫌麻烦就不来打他们。
实际中原会先解决掉麻烦,再去解决他们。
赵兴也有担心,他担心的是赵建德母子会在这段路上派出杀手刺杀自己。
好在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行船继续南下,汉使一路平安到达番禺城。
吕嘉懂外交道理,赵兴平安无事,大汉还能坐下来和南越好好谈谈,但凡他有个好歹,汉可能连谈都不谈了,直接派军出兵五岭。
在他不确定自己要不要造反前,还是保持表面上的和平为好。
汉使也跟着赵兴一同回到南越,吕嘉这个老狐狸没表现出太大的异常,按照惯例盛情款待汉使,客客气气,从礼仪方面来看,挑不出任何毛病。
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终军总觉得吕嘉的笑很假,就像在脸上带了一层假面。
吕嘉手下:“丞……丞相,那我们还毁掉五岭道路吗?”
吕嘉摇了摇头。
这还怎么毁,这几个可千万别死我们这里!
计划延后,先把这几个汉使们送出去再毁。
南越太后对于汉使的态度倒是真热情。
汉使就是她娘家的靠山,能不热情吗?
赵兴不在长安的这些日子,赵建德母子确实如他所想,产生了想上位的心思,就连朝中这些官员也都被他们拉拢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大汉具有一票否决权。
所以赵兴才能最终成功登上王位,成为新的南越王。
眼看自己的儿子成为大王,南越太后便又起了心思,劝说赵兴附汉,“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她的爱国情怀和行动力都超强,就是政治手腕有些稚嫩,还没看懂国内情形。
虽然因为终军像个跟班似的每天苦哈哈跟着安国少季,导致他们俩没时间私通,但南越国原本独立独得好好的,远离大汉,乐得逍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突然让我们成为别的国家的附庸,还要遵守汉的礼法和律法,那这里的国民和大臣们肯定不会同意啊。
再加上还有赵建德母子在朝中的斡旋。
赵兴在南越本就扎根不劳,不得人心,现在又搞出了“附汉”这么大一通动静,更是没人愿意听他们的话。
吕嘉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汉使在番禺城呆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再不走很快就可以吃上今年的新鲜荔枝了。
可惜汉使还是没有想走的意思。
“安国公。”不仅吕嘉心急,城中的终军同样心急,“我们已经来到南越三月有余,何时才能采取行动?”
“我们不是正在采取行动吗?”安国少季疑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