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110-115(第10/14页)
动,他吩咐道:“你去将博昌侯叫来。”
郎卫一头雾水,博昌侯是谁?长安这么多侯爵贵人,他从未听过博昌侯这个封号。
“敢问陛下,博昌侯如今身在何处,可在其封地?”
“大行官署一来一回不到一个时辰的距离,这也要朕教你吗?”
去什么封地去封地,博昌县距离长安往返一次至少也要半月时间,间隔这么远的距离,她还怎么给朕干活?
郎卫更加疑惑,大行官署中没有博昌侯,只有一位博望侯,十年前便已经去世。
其实刘彻这时候已经察觉到了异常,但他下意识逃避:“再将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也一并请来。”
郎卫顾不上疑惑,冒出一身冷汗,脸色一片苍白。
骠骑将军十二年前就去世了啊。
大将军也在去年冬天去世,尸体早已下葬。
陛下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是思念两位将军思念魔怔了?
郎卫害怕极了。
但他还是接下了这个活:“喏。”
刘彻原路返回走到殿门口,他刚刚是从温室殿中出来的,可如今面前这座宫殿他却没有一点印象。
脚步很轻,小心翼翼地进殿,发现就连里面的装修和摆设都很陌生,虽然那张蟠龙纹书案是自己常用的,可……
可自己不是刚处理完今日的政务吗,为何案上又撂起一堆公务?
而且还是用竹简写的奏书,堆成一座小山,看起来就很多,大汉早已实行纸质化办公,这一座书简山,真可以称作是复古式办公!
“父皇,父皇!”刘彻正欲坐下,忽听外面传来一阵声音。
得到允许后,刘据进入殿中,在一群陌生人中,终于见到一个认识的人,刘彻难免激动,心中涌出一阵安心。
可刘据说的话却并不让他安心。
他劝阻刘彻有关讨伐四邻外族的事情,又说出征西域实在太过劳民伤财,诸如此类等等。
刘彻就这样静静地听着他说。
最后给出答复:“出去!”
刘据劝阻无效,眼见父皇生气,只好灰头丧气地出了殿门。
刘彻有一种整个世界都离他而去的感觉。
然后拿起书案上的文书放在手中翻开。
第一卷上面的内容是封刘解忧为公主,去乌孙和亲。
这里面还提到汉之前已经送了一位名叫细君的公主去乌孙和亲,细君公主去世后汉决定送第二位公主去和亲。而且乌孙还挺会玩制衡之术的,把匈奴女封为了左夫人,解忧嫁过去之后则是右夫人。
刘彻:解忧,去,拿上火枪,把乌孙王和他左夫人全突突了。
这里面怎么还有匈奴的事啊?
这应该是个噩梦吧,刘彻猜测。
事情一旦诡异到极致,人反而会平静起来,刘彻倒要看看,还有什么更不可思议的奏疏要朕批阅。
他发誓,无论再看到什么荒谬的内容,都会心如止水,不再惊讶。
一分钟后。
刘彻:誓发早了。
这个奏书上面写着一个号“贰师将军”的人带了数万军队去打大宛,走得还是白龙堆那条道,虽然现在还没到贵山城,但已经死了不少士兵。
贰师将军,是挺二。
再看看别的……
哟,匈奴秽土转生大复活了?
匈奴扣留了大汉十几批使者后,奏折上的“陛下”试图使用反间计,结果失败,新去的使者又被扣留了,不过匈奴去年冬天刚遭遇雪灾,“陛下”趁着这个机会,派人带着两万精锐去草原上打匈奴了。
赵破奴是个猛将,但让他单独带队去打匈奴大本营,还是略有不足啊!
这上面的陛下是谁?反正不是我,刘彻发自内心地否认。
刘彻无奈地笑了一下,两下,三下。
这个梦还挺真实的呢。
这样一对比,西羌那点叛乱对于大汉来讲,简直就是在挠痒痒。
刘彻苦笑了一下、两下、三下。
“陛下。”殿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得到允许后,霍光进入殿中,见到这张脸,刘彻又重新有了安全感。
聪明的郎卫请不来冠军侯,于是把冠军侯的弟弟给请了过来。
霍光进殿后扑腾一下跪了。
跪得很瓷实,且眼含热泪,语气哽咽,嘴里说着一些诸如他也很想念阿兄和大将军,什么音容犹在,但逝者已去,陛下勿要因为过度思念损伤龙体之类的话。
在刘彻心中就是霍光这孩子迎来了此生第二次叛逆期(第一次是挨闻棠骗那回。)
不过他就算再叛逆,也不会拿自己的亲兄长开玩笑。
刘彻突然想起闻棠和自己说过的南柯一梦的故事,还有《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他猜测自己一定是像庄子一样做了一场梦,只不过庄子是在梦中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自己则是做了什么都没有的一场超级噩梦。
人还是不能随便立flag,当年攻打南越时刘彻一个偶然间的想法,如今居然真的在梦中梦到了。
情况反转,变成刘彻安慰霍光,毕竟这只是自己的一个噩梦,可对于梦中的霍光来讲,他的兄长是真的去世了。
那自己一会儿要不要也去安慰一下皇姊?
“博昌侯她……”总归是件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刘彻最后也没将那个字说出来。
“陛下,臣刚刚查了书册,朝中并无食邑为博昌县的列侯。”
“闻棠呢?”
霍光:“臣并不认识闻棠。”
刘彻:……
比闻卿早逝更可怕的事情出现了,他的闻卿根本没有出现过。
虽然是梦,可一下子失去三名心腹,他心中无法遏制地产生一丝难过,仿佛是霍光的情绪感染了他,刘彻也开始失落。
其实他失落早了,因为失去的不止三名。
“子孟,你将汉与匈奴的所有对战详情全部详细告知于朕。”
据郎卫所言,陛下曾询问三次神仙台何时建成,所以霍光下意识地以为刘彻失忆了。
“韩信逃跑投奔匈奴后,高皇帝亲自出征,派人将他t们打败,而后又派人去侦查匈奴具体战力……”
“停!”刘彻及时阻止,虽然让他详细告知,但也不必从白登之围这么早的事情开始讲,刘彻直击重心,命令道,“就从马邑之谋开始讲起吧。”
马邑之谋以及之后的几场战争结果都和刘彻记忆中相同,一直到高阙之战打右贤王那次,终于有了差异。
在霍光的讲述中,那次战争并没有一个叫做闻棠的年轻女郎狂奔数十里为汉军献上地图,因此仲卿没有抓到右贤王。
所以是这场战争中出了差错,闻卿并未逃出王庭,也没有来到长安,这才导致后面许多结果的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