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110-115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110-115(第6/14页)

可以弥补过失,让他落不到夺爵斩首的地步。

    一来一回,数年时光,活没少干,罪没少遭,最后还是来时的起点,即使这样,苏建也已经很庆幸了,至少自己没有悄无声息死在山中。

    而且他还有件大礼要送给陛下呢!

    他兴奋道:“陛下,所谓时过于期,否终则泰,臣这次虽遭了一场大难,但也寻到一意外之喜啊!”

    刘彻反应平平:“怎么,你为朕寻到双头神鹿了?”

    苏建:……

    这倒没有,有了高原上的见闻,他早已将双头神鹿之事置于脑后,一心只想着开辟新地图这件事。

    “陛下请看。”苏建指向身后那几个异族人。

    刘彻顺着他的方向望去。

    这异族人怎么……

    看起来傻不拉几的,有点不太聪明,眼神呆滞,反应也慢。

    刘彻还以为这是苏建给自己带回的马奴,但他们这呆呆的模样,可养不明白马,反而他那几匹大宛马看起来比这几个异族人机灵多了。

    其实他们也纳闷呢,顺着羌人向导一路下山,他们也没下过山,只能羌人和汉人去哪里,他们就跟着一起走,刚开始还好,可到后来,脑子和身体就越来越迷糊了。

    虽然大汉的确如汉人所言那般富庶繁华,但是……君长,我们被骗啦,大汉一点也不厌恶战争,他们武德充沛!

    不过无论是富有还是强大,他们都无心欣赏,只感觉整个人愈发地疲惫嗜睡,喘不上气来,呼吸困难,现在已经好了许多,刚到蜀地那段时间,他连骑马都是闭着眼睛骑的。

    嗯……实际是醉氧了。

    苏建将自己的神奇经历讲给刘彻,刘彻不仅自己爱巡游,更喜欢听别人讲他们的冒险故事,很快听得津津有味,一直说到最后,苏建方提出自己的天才项目——茶牛马之路。

    汉并不缺少茶,之所以从前只在巴蜀和两湖之地有饮茶之风,那是因为长安贵族们不爱喝这东西,后来经过博昌侯这么一带货,天子开始逐渐习惯饮茶,许多敏锐的商贾立刻从其中嗅到商机,纷纷开山辟岭,扩种茶树。

    苏建一个劲儿地和刘彻推销高原上的特产,例如适应高寒天气,善于在崎岖山区上驮运的高原马。

    他并不知道高原马到了平原也会醉氧,需要经过漫长的适应期和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表现得更好,否则会很危险。

    但没关系,博昌侯知道就行,博昌侯会劝的。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野兽毛皮,其它什么虫草、雪莲、麝香之类的药材,高原上有和西方国家交换的药材,是一种红色花瓣,很补身体的,苏建悄声告诉刘彻,自己只是喝了七八根,就鼻血直流。

    张骞单枪匹马闯西域的评价很高,虽然在有些人心中只是一件不值一提没什么作用的事,但苏建心里可跟明镜似的,他知道史书是谁修的。

    司马家那小子给张骞这顿夸,说他是凿空西域,自己做出点什么名堂来,那还凿空高原呢。

    知道他想法后的闻棠:老苏家祖坟不用迁了,苏建这运气和想法都有点东西。

    自从三百人使团因为开通西域后而受到尊贵待遇,朝廷中的官吏和士卒为立功业,也纷纷上书请求出使,不过这些上书的人能力和道德水平都稂莠不齐,历史上就出现过许多次贪腐问题,有时候西域依附匈奴并非是他们人品有问题,而是那些使者实在太过贪婪且言行无状。因此出使外国的使者需要经过筛选才行,这个重要的任务就落到了博望侯头上。

    退休老人再就业。

    路不用刘彻去探,物资不用刘彻交换,他只需要在未央宫里等着就能收到高原蛮夷的货物和朝拜,甚至还能收些关税,补充国库,对刘彻来讲只是多派出几批使者,那他当然很快答应啊。

    若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专业性问题,比如瘴气、高反、湿热之类的——那去找博昌侯要经验,要资料啊。

    在当使者这方面,博昌侯可是专业的。

    在全能这方面,刘彻甚至比闻棠本人还相信闻棠。

    闻棠:这就是十年牛马积累出来的口碑!

    不过……

    刘彻看向那几个昏昏欲睡的高原蛮夷,这么傻的地方,真的能有许多宝贝吗?

    闻棠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不由自主感叹一句老苏家这是祖传绝地逢生体质啊,不过茶牛马之路这个名字真的有些难听,应该直接换成茶马之路。

    以及,预感一向很准的她进入图书馆,开始学习自己穿越过来的第一万零一卷书——茶马古道路线图和哀牢山资料。

    ……

    刘彻又在柏梁台上弄了个宴会,作为全长安城最高的高台,柏梁台可以俯瞰大半个长安,天色还早,闻棠有足够时间处理完手中公务在出门。

    恰好在官署正厅碰见刚来的一批新人,一共十人,八男两女,毕竟是从千军万马独木桥上杀出来的,看起来都挺机灵的,闻棠对其中一名叫做路充国的年轻人印象最深。

    史书上他是一位出使匈奴的使者,不过因为匈奴贵人无缘无故死在长安,匈奴认为是汉杀的匈奴贵人,一生气就将路充国扣留在了草原上,前后扣留七年,他都持节不降,好在最后有个好结局,新单于继位后想要修补和大汉的关系,就把他给遣返归汉了。

    匈奴人绝对碰瓷儿!

    闻棠不确定他到底是不是史书上的那位路充国,毕竟大汉如今武德充沛,充国、定国、安国这些名字的重名率堪比张伟。

    见到闻棠,众人齐齐躬身行礼,是隆重的特揖之礼,双手合抱胸前,肘部下沉,行礼动作大而整齐,面色恭敬道:“大行长乐未央,千秋万岁。”

    博昌侯之名,他们早已知晓,如今初见,心中忐忑的同时却又忍不住抬眼偷瞄。

    黑衣纁裳,清俊挺拔,气质不凡,腰间佩短剑,并悬挂能显示出她的列侯身份的紫绶金印。

    天子心腹,少年英才,真是顶顶的气派。

    闻棠颔首:“善。”

    因为要去赴约,闻棠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表示勉励和期许的话,并告诉他们只要好好干,升官发财提爵不在话下,然后便从官署离开,留下一群新吏望着她离开的方向,畅享光明未来。

    闻棠不是第一个到达柏梁台的。

    高台之上已经站了几名官员,以及刘彻。

    刘彻这次并未压轴出场,他站在柏梁台边缘,俯瞰长安,见闻棠来了,挥了挥手,将她招至近前,一同凭栏眺望。

    高台之上的马踏匈奴雕像尽显威严,台下之景繁荣热闹,九市列第开,有表演吐火吞刀、殖瓜种树、截马屠人幻术的安息眩人,还有人在做角抵戏,引来许多外国人围观,他们连连拍手称好。牵着骆驼,高鼻深目的胡商用万里之外的香料和玻璃换取汉人华丽精美的丝绸,却发现了新的惊喜,是乐浪的貂皮和慎肃的人参。

    上林苑里的蒲陶和荔枝又到了成熟的季节,珠崖送来刚采到的又大又圆的珍珠,骏马的蹄铁在青石板上扣出哒哒的声音,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官吏彼此聚在一起闲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