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女强: 45-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豪商·女强》 45-50(第10/15页)

“可我借机同几个京城来的客商、去过京城的船夫聊过之后,却不这样想了。”

    “天子脚下”固然令普通人敬畏,可别忘了还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越是远离朝堂的偏远小地方,其实反而越容易一手遮天。

    反倒是“天子脚下”,多皇亲国戚,多达官显贵,相互制衡,彼此制约,谁也不能一家独大,哪个也不敢轻举妄动。

    春枝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句话: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不得不说,老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枝想了一回,谨慎道:“我常听人说,京城立脚艰难,既然杭州也有哪里来的商人,不如先叫他们带几匹回去试试水?若好了,咱们再去,也可少些风险。”

    并非她一定要泼自己东家的冷水,可去京城……那可是京城啊,在普通人看来,这一步跨得未免太大了些。

    万一出点什么事……

    “我何尝没想过?”明月叹了口气,“可现在咱们对外名声不显,便是个无名之卒,冷不丁上门,人家未必接纳。即便接了,若他们觉得这布不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上心,自然卖不出价,说不得便要糟践了;若他们觉得这布好,能赚大钱,你觉得他们会老老实实给咱们报高价?”

    她前前后后投入那么多心血,可不是为了让外头的人十两、二十两一匹买走的!

    山高皇帝远,倘或这几款新料真的在京城闯出名堂,她们远在杭州,便如聋子瞎子,什么都不知道。

    待到那时,可是真真儿的替他人做嫁衣裳!

    富贵险中求,哪儿有坐在家中等天上掉银子的道理?

    见春枝若有所思,明月继续道:“况且此番北上又与之前咱们在固县不同,京城多豪商、多巨贾,莫说我这样的小鱼小虾,就是一年赚十万两、几十万两的也多如过江之鲫,排不上号!我卖完了就跑,又不死赖着,谁还同我计较不成?”

    与胡记的冲突全因她想在固县扎根,如此一来,势必挤压得胡记没有立足之处;可这次她只做一锤子买卖,莫说头茬只有几十匹,就是再多十倍,几百匹,扔到京城那条大河里都未必能激起一个水花,够干什么的!

    如今满打满算,她一年所赚也不过一二千两,多大的脸呐,还幻想京城豪商与她为敌不成?

    明月这样一说,春枝也慢慢缓过来,渐渐觉得可行。

    绝大多数人都对京t城有最本能的敬畏,不敢踏足,可转念一想,当初在小小县城望杭州,在寻常人看来不也是望而生畏、高不可攀的吗?

    “我还有个想头。”明月戳戳春枝的胳膊,笑容中有几分促狭,“若依旧先从固县,或某地州城开始,与之前又有何不同呢?保不齐再遇到胡记那样的地头蛇,且未必会有上回的好运气……即便一切顺利,纵然货再好,州府狭小,偏居一隅,扩散终究有限。

    这几款料子本钱太高,我寄予厚望,如今又多养了几个人,绝不能低价出售。可贵价之物历来只有由上往下的,岂有从下往上之理?纵然来日买卖做大传到京城,或许就有贵客嫌弃是下头寻常百姓穿过的、过气了,反而不买。

    世人多慕强、好富,在普通人眼中,京城人便是人上人!只要在那里卖过,下头自会风靡,追逐效仿。届时不必你我四处兜售,说不得就有人主动上门求购,什么固县,什么州城、府城,大门终将为我敞开!”

    说到最后,明月仰面向后躺在地上,双臂向两侧张开,望着上方遮天蔽日的绚烂湖丝缎子,恍若拥抱了磅礴的未来。

    春枝学着她的样子躺下,顿觉天旋地转,视野都不同了。

    又听一旁的明月道:“不过这些目前都只是我的想法,也未必行得通,可行不行的,总得去一趟才死心。”

    她没有冲昏头,也不奢望一趟就能在京城站稳脚跟,说白了,这趟就是打着“捞一笔狠的”“镀金”去的。

    天下有几人不世俗?便如曾经她送给赵太太的花灯,未说明来路之前,赵太太很是不屑一顾;可等她言明是杭州乃至京中许多达官显贵们喜欢的之后,赵太太便立刻如获至宝,当场叫人去挂到读书的儿子房里。

    只赵太太一人如此么?

    不,世人大多如此。

    同样几款料子,先往京师中打过滚之后,再往州府去便更有优势了。

    左右杭州和固县的摊子她也没丢下,进可攻退可守,即便不成,大不了再带着布回来,直接送去固县卖呗!

    顶了天损失些路费、食宿,又不会掉块肉!

    见明月桩桩件件都考虑周全,清醒理智,而不是“非京城不可”,春枝反倒觉得更有信心了。

    她用力吸了口气,再缓缓吐出来,感受着秋日凉风拂过指尖,“可京城颇远,中间又要买卖,一来一去,说不得就得三两个月,走得开么?”

    “我也想过了,”明月掰着手指细细算给她听,“今儿是十月二十一,最迟十月二十六我就要启程,若顺利,腊月初就能到。你,七娘,咱们三个是同生共死过的,如今都能独当一面,我没什么不放心的。”

    固县和杭州两摊子事儿经营至今,短时间离开明月也能照常运作,且不必怀疑两位大管事的忠诚,这是她敢抽身北上的最大底气。

    “至于苏家父子和其他人,初来乍到,毕竟了解不深,说句难听的,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过也无需惊慌,我自有对策。我带着苏小郎北上,他爹顾忌儿子,就不敢乱来。况且民不与官斗,固县还有孙都头帮忙看顾,你多提几句,他自然知道厉害。

    至于杭州这边么,远亲不如近邻,谢夫人的男人是水司衙门的官儿,我也跟新来的说说,她们也不敢放肆。

    况且我与他们签订了文书,这一年内皆为主从,期间若有犯错或逃逸,我便可持文书上报官府,三人即刻沦为逃奴。抓不抓得到不说,按照惯例,官府会在第一时间前往他们的家乡张贴检举文书,八辈子老脸都没了……”

    仆从有过,罪加一等,擅自逃跑更不可取,若非如此,春枝当初也不至于那般艰难还想着按规矩脱身。

    说完这些,明月又笑,“当然,这是做最坏的打算,说出去未免显得我卑鄙,只咱们私下里议论一回也就罢了。大面上看,梁鱼和夏生还是可以信赖的,尤其后者,还那么年轻,又有寡母和弟妹要养活,只要不想流亡在外,远比普通人更好约束。”

    若想走歪路,一早便走了。

    其实大多数老百姓的底色还是淳朴善良的,只要想正经过日子,就不会随便做违法乱纪的事。

    但或许天生多疑,抑或是经历之故,明月从不吝啬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初识者,许多事情都尽早安排。

    而这种有备无患的习惯也确实帮她渡过许多难关,所以她打算坚持下去。

    见她安排得井井有条,春枝就笑了,“你都想好了,我没什么不放心的。”

    “还有往固县送的货,”明月拍拍她的手,“如今湖丝都是徐掌柜夫妻帮忙直接从湖州收,比从薛掌柜那边拿货便宜不少,他们知道这里,每月一、二次不定,自会送来。苏绣都是走芳星那边,她颇识得几个可靠的绣娘,做的一点儿不必外头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