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豪商·女强》 50-55(第14/17页)
样的名字,还惋惜杭州买的不够纯不够好……
见了现钱,掌柜的才算露了笑模样,活像变了个人似的,主动招呼伙计帮忙收拾,额外包裹,还送一只严丝合缝的结实木箱。又问明月住处,要帮忙送货。
他好奇地问:“您买这么多干嘛呀,都够使好几年了。可是哪里要做壁画?”
除了大型壁画,他实在想不出什么能有这般消耗。
明月心道,这我能告诉你吗?
买完染料,明月又购入若干土仪,一边买一边在口中念念有词,“七娘的,春枝的、朱杏的……”
苏小郎就在旁边,给他银子自己买喜欢的就完了!
除了一直跟着她的心腹,还有薛掌柜的、绣姑一家的,固县孙都头夫妻、王家酒楼林太太等人的,哦,还有徐州吴状师等等。
芳星一家是好租客,在绣活儿方面做得极好,不能忘了。
隔壁谢夫人也是个好邻居,远亲不如近邻嘛,她男人又在衙门里做,自己长期不在家,万一有个什么事,提前处好关系,到时候也方便张嘴。
另有城外织坊的徐掌柜夫妻,最近几个月不光承包了湖丝供应,还帮忙引荐了朱杏这个人才,功不可没……
这些都算亲近的自己人,另有赵太太等几位长期稳定的大客,也得送些礼物,只不必这般亲昵细致,但求光辉璀璨罢了。
以往没细细数过,如今再一看,我认识的人还真不少呀!光置办礼物就花了数百两之巨,明月暗暗惊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脉也好,朋友也罢,皆需用心维护。
便如河道,有进有出才得万年不枯,若只出不进,什么真心经得起这百般磋磨?早晚得散伙。
几个时辰逛下来,光各色土仪便买了一车,反正这次回家由高管事那边安排大船,就当她占点便宜吧!
傍晚,明月去找常夫人告别,颇为不舍。
常夫人好像早就料到她待不久,听说要提前回南,并未多问,只叫她小心,又命莲叶帮忙打点行囊。自己特意去取了花样繁多的几十刀纸、十几管不同用途的笔、十几条各式各样的墨,另有两个砚台、一个笔架,还有一整套的四书五经。
她知道如今的明月买得起这些,但……亲近的人送的,总归不同。
明月被这个架势吓了一跳,“夫人莫不是让我考个状元?”
这可是四书五经啊,多少寒门学子都未必买得起一套,您就按头让我一个商人读了?
常夫人失笑,笑过后方正色道:“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你既投身此道,便要精进,读书可以史为鉴,亮眼明心,读得越多,你的买卖就做得越大,走得t也越稳……纵然再忙,日后也不可懈怠,功课也要常做,来日我要考你的。”
商人来钱太快,面对的诱惑太多,而明月又太年轻,哪怕天资过人,也未必知道人心会有多么坏,世道有多么险恶。多读书可观前车之鉴,至少能提个醒。
明月乖乖应下,认真记在心里,行了个礼,转身跟莲叶去取东西。
莲叶有些失落,边指挥小丫头们打包边嘟囔,“怎么这么急?前儿就不在家,我还想带你去看放烟火的呢,正月十五的花灯也漂亮极了……这边还有好多好吃的呢!你光吃了汤包,可吃过马家的炙羊肉?尝过孙家的烧鹅?品过唔……”
“你真要馋死我呀!”明月一把捂住她的嘴,悄悄把武阳郡主给的十二花神发钗中的荷花钗子给了她,“以后日子还长着呢,说不定我什么时候还来。”
另外还有几份谢礼,分别给这几日对她照顾颇多的几位嬷嬷。
“郡主给你的,你自己留着戴嘛!”莲叶掰开她的手,嘴上推辞,却任明月帮自己戴上,“好看吗?哎呀,我今儿穿了红的,不配,赶明儿换上绿的才好看。”
明月笑着用肩膀撞了她一下,“姐姐俏丽,穿什么都好看。”
“你这张哄人的嘴啊,”莲叶皱皱鼻子,笑着往自己房里走了一趟,回来时就多了一个小包,先打开那个细长的小盒子给她看,“不能白让你叫了姐姐,这是前儿夫人赏我的蜻蜓玉簪,我还没上过头呢,给你吧!另有两个笔直如意的银锞子,都带着眼儿呢,你拿个红绳穿了,戴在腕子上也好看的。”
明月美滋滋收了,又听莲叶道:“说定了,你以后可还要来呀。”
如今老爷做了京官,她跟着夫人,只怕要一辈子待在京城了。
“好!”两个姑娘像小孩子一样勾了手指——
作者有话说:昵称“收紧核心”的朋友在吗?使用了你推荐的名字“云来”!因为“林”姓有别的安排,另外声母“S”配“Y”发声更顺畅一点,所以只用了名,京城老字号绸缎庄少东家,沈云来。感谢!
【注】“新闻”一词由来已久,宋代《朝野类要》记载“新闻”指民间小报,与官方朝报形成制度性区分。唐代李咸用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印证该词早期指代新近传闻。
【注1】宋代北方有漕运,但基本为官用,大运河主干很少用作民用,基本都做粮道、木材和军需等国家大事通道,而且因为维护成本和难度太高,北宋末年漕运四渠就先后废弃了。
第55章
次日一早,明月和苏小郎驾着马车,按照约定出城与高管事汇合。
“这位是?”明月看着他身边的年轻人问道。
二十出头,穿戴考究,举止从容,眉宇间还有些读书人的温文尔雅,绝非寻常伙计。
“这是我们少东家,”高管事笑道,又对沈云来说,“这位就是江老板了。”
“我姓沈,双名云来,幸会。”打从明月出现那一刻起,沈云来便目露惊叹,此时仍未完全平静下来,“真是没想到,名动京城的霞染竟出自这样年轻的一双手。”
来之前高管事就提醒过,说那位江老板极其年轻,叫他不要惊讶。但亲眼见过之后,沈云来才真正明白这个“极其”意味着什么,高管事又为何一定要亲自走一趟。
“您过誉了。”明月谦虚道。
又是一位少东家。
迄今为止,她和手下的人接触过两家少东家,平心而论,感官都非常差,因此对这三个字很有点杯弓蛇影。
进货而已,犯得着同时出动一位大管事、一位少东家么?
不过一匹一百一十五两,一百匹就一万多两了,绝非小数目,又是头回合作,谨慎些也说得通。
沈云来还要说话,一个伙计自远处跑来,“少东家,高爷,人都齐了。”
“走吧。”
高管事一招手,沈云来便暂时止住闲聊,温和地问明月东西多不多,是否需要帮忙。
明月道谢,“我们人少,行李都在车上了,一发赶着就是。只是需得麻烦您在下个渡口附近停一停,我们去还马车。”
这马车太大太好,租金太贵,带着回杭州不合算。不如先去车马行打个招呼,续租几日,请他们的人跟着去码头,帮忙将货转到船上之后,那人便可带着银子驾空马车回去,两不耽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