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女强: 55-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豪商·女强》 55-60(第5/16页)

醒呢,春枝忙着收拾她带回来的东西,没顾得上给,等回去问问,若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就都这么办。

    “那急什么!”七娘大笑。

    “这事儿除了咱们几个知道,再加上城里的两个,都不许对外说。”明月提醒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咱们闷声发大财,自己受用了是正经。”

    七娘和朱杏都乖乖点头,“哎。”

    说老实话,刚拿到银票那会儿,明月也是激动。

    一万多两银子啊,猪肉才十三文一斤!买个漂亮小厮也才几两罢了!

    全身的热血都快把她的天灵盖掀飞了。

    谁能想到呢,昔日小镇来的孤女竟走到这一步!

    有那么一瞬间,她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

    可常夫人的沉稳点醒了她,高管事的自信警醒了她,最后杭州城外遭遇卞慈,更如一盆冰水从头浇下,让她彻底冷静下来。

    出头的鸟,都死了!

    明月在染坊休息了一晚,半夜竟又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次日一早也不停。大仓库里的地龙还没弄利索呢,染了布也晾不干,她就给众人放了半天假,让七娘在家带人理货,预备与锦鸿那边交割,自己则带朱杏进城买余下几种染料。

    朱杏远比明月懂染料,也不去城中的染料铺子,直奔南市,那边汇聚了各路大商小贩,还能看见红毛、黄毛的番邦人呢!

    此类集市内的价格要比城内店铺便宜不少,但大多鱼龙混杂,又有各样坑蒙拐骗的手段,一不留神就会上当。

    类似的场合在京城也有,但明月对染料了解不深,怕因小失大,就没去。

    有几个染料贩子竟认识朱杏,还问她娘去哪儿了,得知去世后跟着哀叹几声。

    进到这里的朱杏开朗不少,一边说话一边验货,有几家摆在外面的她看都不看,直接叫老板拿好的,“我知道好货都被你藏起来了。”

    明月大开眼界,然后大放血。

    短短一个上午,朱杏就帮她花了两千多两!

    刚过完年,大家兜里都紧巴巴的,这个交易额哪怕放在杭州城也不算小买卖了,几个染料贩子喜得眉开眼笑,对财神爷频频竖起大拇指,操着口音浓烈的官话道:“她,你们,识货得很!”

    算上明月自己在京城买的,前后仅染料一项的花费便近四千两之巨!

    但细细算来,每匹“霞染”上挂的染料就近五两了,四千两也才堪堪八百匹,未必够锦鸿在京中卖半年。

    明月做了个深呼吸,强行镇定下来,反复向朱杏确认了这几个染料贩子的信誉,“若还有这般品相的,我还要,直接送到我家,只要货好,当场拿银子。”

    那几人闻言,喜上眉梢,争先恐后过来记下地址,“要得要得!”

    其中一人说他家中便有存货,最迟后日就能送上门。

    做买卖,爽快的大客最重要,好些商贩一辈子都是靠几个客户养着的!

    朱杏最喜欢明月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看完了又小声说:“如今有了帮工,可以再修一个水池。”

    那三款花色她已经很熟练了,现在挺清闲的。

    明月明白她的意思,叹了口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湖丝光洁如玉,细腻坚韧,乃丝中极品,是达官显贵们的最爱,每年所产一半以上会第一时间就被运往宫中,并杭州、苏州等地的官办织坊,用来制作龙袍、凤袍等有爵位者的礼服等等。

    剩下的一小半中,又有近四成作为朝廷赋税的一部分,直接送往国库。

    最后剩下的才会流往民间,率先被大型作坊和绸缎庄收购,进行二次加工和贩卖。

    像明月这样的小打小闹,只能搜罗“漏网之鱼”,划拉大户剩下的,所得自然有限。

    偏偏染色对胚布要求极高,尤其是因光影色彩变幻脱颖而出的“霞染”,只有光泽出众的湖丝方可显现,但凡换了普通丝,都会立刻黯淡……

    朱杏盯着她看了会儿,摇摇头,“我不懂,不过你说怎样便怎样。”

    明月笑道:“若闲着无聊,可以再琢磨琢磨别的花色么,需要什么都跟我说,不要自掏腰包。”

    朱杏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不会。”

    似乎觉得自己没说明白,过了会儿她又微微带着点儿沮丧地补充道:“我不会你那样的。”

    朱杏无疑是当世一流染匠,但她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需要有人引导。她能够捕捉美,却不擅长发现美,便如此番霞染,需得有人提出想法、画出框架,她才能顺着做下去。

    “没关系,”明月爽快道,“我来想!想到了咱们一起商议,好吧?”

    朱杏复又欢喜起来。

    她喜欢这样有商有量的生活,像大树扎了根,很踏实。

    等买完染料,晌午饭点都过了,明月便带朱杏去附近的食肆吃饭。

    这边距离绣姑家不远,饭后明月顺道去扎了一头。

    春枝昨儿下午就把城里几家的礼送完了,见她来,绣姑十分欢喜,“你看看你,进京一趟不容易,还巴巴儿想着我们,怪难为情的,得花不少银子吧?”

    “没多少,”明月含糊道,“咱们两边还计较那些么?”

    “明姐姐!”巧慧抓着个彩绘泥娃娃从屋里跑出来,腰间还挂着同样来自京城的彩线缠响球,跑动间脆响不停,“这个我真喜欢!”

    明月笑着摸摸她的小脸儿,“我比着你的样子叫人捏的,怎么样,像不像?”

    巧慧用力点头,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问个不停,眼睛亮闪闪的,“京城在哪儿啊?好玩吗?那里的人吃什么,长什么样呢?”

    明月带她玩了会儿,又跟绣姑聊了会儿天,便要告辞。

    巧慧很不舍得,“明姐姐,如今我见你越来越少啦,怎么才来就要走啊?”

    绣姑忙道:“这孩子,说什么话,你明姐姐是要干大事的……”

    巧慧哼哼两声,“那我日后也跟明姐姐干大事。”

    明月失笑,“好啊,我等着你,不过你可得先把《千字文》背会了,里面的字也要会写。”

    “啊?”巧慧大惊失色,“可我才学到《百家姓》。”

    “那不正好?”明月道,“等过两年你学完了《千字文》也长大了,正好跟我做大事……”

    回去的路上,朱杏忍不住问:“你认真的?”

    “嗯?”明月愣了下才意识到她在说自己和巧慧的约定,“是啊。”

    朱杏道:“可她只是个八岁孩子。”

    “小孩子只是小,又不是傻。”明月并不觉得哪里不对。

    小孩子又怎样呢,总会长大的?往前数几年,她也是小孩子啊。有时候,有些事,小孩儿看得可比大人透彻多了!

    朱杏张了张嘴,若有所思。

    回到染坊已过未时,老远就闻着香了,明月问过来开门的梁鱼,“高大娘做什么了?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