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女强: 65-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豪商·女强》 65-70(第13/14页)

名声,便又强忍着家去等了两刻,果见俏生生的女儿自行归来。

    听莲笙说了经历,一家人又是后怕又是惊喜,连连念佛。

    莲笙爹自小在外打滚,多少知道些人情冷暖,便道:“东家厚道,咱们却不可轻狂,既定下来,不如做几样得意的,赶早送去。一来全了咱们的心,二来也好施展本事,抓稳这个差事。”

    一家人都觉有理,便连夜忙活起来。

    莲笙爹深知世事险恶,生怕女儿年纪小,涉世未深被人骗,便帮t忙一起担了来,既为道谢,也为亲自看看这位东家到底信不信得过。

    若不好,正好推辞了,带女儿家去。

    如今见果然是位年轻女郎,举手投足间极有风范,且手下众人亦非轻薄放浪之辈,一颗心总算放回肚子里,喜笑颜开,连忙打开那担子上盖着的棉垫,依次从里边搬出两个砂煲、一个竹筐来。

    “仓促间不及预备,粗茶淡饭,还请东家将就着吃几口吧,这个是竹笋焖鸭,这个是鱼片粥,还有一筐菌丁包子。”

    莲笙娘干不了重活,每日就在附近走走,采竹笋给莲笙做买卖用。鸭子呢,也是自家养的,连夜杀了,然后莲笙爹又连夜去摸了一尾鱼做粥。

    包子是现和面,紧赶着上锅以热气催发了,又使唤莲笙的弟弟往左邻右舍寻了些泡发的菌子,又割肉,回来现剁馅儿蒸的包子。

    “你们岂不是一宿没睡?”春枝惊讶道。

    这几道饭菜可都不是好做的,算算时候,必是从莲笙回去就立刻马不停蹄忙活开来了。

    莲笙爹憨厚一笑,也不分辨,只一味的叫她们趁热吃。

    女儿小小年纪就在外挣生活,他们夫妻二人一直很内疚,时常暗自垂泪,怪自己没本事,可是穷病难医,也实在没法子。如今女儿果然有了好去处,又安全,又比以前轻快,也是老天开眼了。

    明月看看众人,忽而一笑,“愣着做什么?吃呀。”

    既做好了,便是一番心意,不吃更显得糟践人。

    张六郎抽空插话,“江老板,那我就先行一步?”

    “辛苦你漏夜跑一趟,便在这里用些再去吧。”饭都送来了,当着面把人撵走?不是人事。

    莲笙一家人都忒客气,大清早弄得这般丰盛,又是鸭又是鱼的。

    张六郎便不推辞,只趁着众人洗脸净手的工夫,又从门口喊了个跑腿儿的,去附近食肆叫了一锅粥水并两筐带馅儿胡饼来。

    明月见了,亦佩服其圆滑,又叫莲笙父女也坐下吃。

    这会儿角儿也醒了,推门见院子里多么好些陌生人,一双眼睛都睁得圆溜溜。

    “你带莲笙去耳房再搬张桌子来。”春枝吩咐道。

    正如当初薛掌柜所言,这边实在窄小了些,略多几个人都要坐不开了。

    角儿应了,胡乱洗了把脸就带莲笙往耳房去。

    两个小姑娘都不是内向的人,年岁相差也不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抿嘴儿笑了。

    “我叫角儿,是昨儿东家刚带回来的,”角儿率先开口,“姐姐你叫莲笙?可真好听。”

    她的官话刚学没多久,说得并不好,许多字眼都有口音。

    “我也是昨儿刚来的,”莲笙亦笑,刻意放慢语速,“只不过同东家认识得久一点,东家发了慈悲。”

    小桌子摞在杂物上,足有半人多高,莲笙年岁大,个头也高,便主动过去抬下来,角儿在一旁接着。

    两人一人一边抬了,嘿咻嘿咻横着往外走,角儿又问:“我跟着春管事,姐姐你是做什么的?”

    莲笙有点不好意思,“我没有大本事,来做厨子的。”

    跟着春管事啊,那一定能写会算,真了不起呀。

    “这还不算大本事?”角儿睁着大眼睛说,“莫不是杭州风俗不同?在我们老家,谁家做饭好吃那可是顶顶大的本事!”

    她说得极真诚,莲笙便开心起来,“以后跟着东家,我可得多学点新菜式……”

    小桌子有些时日没用过,两人先去前院打水,略擦洗一回,再拿干手巾擦拭。

    见两人有说有笑,明月和春枝对视一眼,也跟着笑起来。

    稍后众人落座,明月亦叫莲笙爷俩入席。

    父女二人初还扭捏不肯,到底拗不过,只得在旁边与角儿凑了一桌,并不敢放开吃。

    这餐饭虽做得仓促,可半点不含糊,竹笋焖鸭果然浓油赤酱好滋味,火候极佳,汤汁浓郁、骨酥肉烂,吃得牙齿缝里都透着鲜。笋子吸饱了酱汁和鸭子的油脂,极其香醇厚重,竟浑似荤菜。

    鱼片肉鲜甜甘美,应该是加了姜去腥,但粥水却极干净,想来要么是只用鲜姜拧出姜汁,要么就是提前把姜丝捞出去了。

    包子做得也好,蓬松柔软、鲜甜多汁。

    明月等人自不必说,就连吃惯了酒席的张六郎也是赞不绝口,扭头对莲笙爹道:“您一家有这手艺,开个食肆也使得。”

    莲笙爹讪笑,“您说笑了。”

    自家什么本事自己清楚,也许确实比寻常家常饭多几分滋味,却哪里比得过外头的正经大厨。

    明月边吃边听,越发满意。

    总之,这是手艺好又本分的一家人。

    明月自己先吃了,见那边莲笙爹还跟小媳妇儿似的捏着一点胡饼边角装样子,不禁笑了,“听莲笙说,您撑得一手好船?”

    莲笙爹面上立刻泛起一点久违的神彩,“打小跟着学,比在路上走还更稳当些哩!”

    说完又想起被迫卖掉的那条船,难免有些黯淡。

    明月又问:“令郎几岁了?听说也曾跟着您撑船?”

    莲笙爹道:“十三了,倒比我还强些。”

    桌上的春枝和张六郎就都听出意思来,瞧瞧依旧懵懂的父女俩,摇头失笑。

    也算憨人有憨福吧。

    明月擦擦嘴,“我今儿不得空,后日吧,后日把令郎带来我瞧瞧。”

    十三岁,正是可以调/教的好年纪,又会撑船,又能跟着父亲去码头吃苦,想必心性不坏。

    等来日换了大房子,说不得也会买船,若姐弟俩得用,也可叫莲笙爹来撑船,倒比外头胡乱找的更放心些。

    听了这话,莲笙父女愣在当场,一时回不过神来。

    张六郎离他们最近,用脚尖碰碰莲笙爹的脚后跟,笑道:“老兄,可见你们素日积德行善,这不,一家子的福气来啦!”

    莲笙父女如梦方醒,真个是喜从天降,忙不迭站起来道谢,眼眶都红了。

    等吃完饭,天也亮了,觉也睡不成了。

    好在众人大多年轻,熬几次也无妨。

    明月活动下手脚,对众人道:“你们自去忙吧,我去染坊看看。”

    苏小郎便去牵了马,两人径直出城,直奔染坊而去。

    也是巧了,主从二人到时,那个叫江平的染料商人正来送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